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东南传播》2010,(8):36-38
风险社会的到来对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危机潜伏期的预警传播,对政府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成功处理危机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危机预警系统及传媒动向,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应该增强危机意识,建立畅通的危机信息传播渠道,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是最基本的信息传播者,没有对信息进行正确的选择就没有和谐 在当今信息时代.充分及时地获取有效信息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即要及时、准确地向受众传递新近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或社会方方面面有价值的新闻事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虽然我们生活在信息的包围之中,但往往仍感觉到信息的匮乏。这是什么原因?除了信息通道是否畅通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许多信息缺乏有效的组织,使人们难以方便、迅速的获取。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组织显得更加重要,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周宁教授等不失时机的推出了他们的力作——《信息组织》,可以认为,这是一本面向21世纪的著作。阅读了全书,我感到它是一本有关信息资源组织方面的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的著作,该书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笔者略举一二。 面对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尤其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其合理组织要求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在此前却少见系统阐述数字化信息资源组织的书籍,周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造就了表达的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问题"是这个时代的声音,主流媒体更应该成为其中的权威,特别在舆论监督上,不应该成为失声者。百姓呼声需要民意渠道畅通,作为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就必须准确地把握服务中心工作的高度与贴近百姓的视角有效结合,又要把握监督性报道的角度、力度、尺度与承担起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引导公众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全社会提出了一项新任务。设立了一个新课题,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门新学问,传播了一种新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无疑人是第一个重要的。社会要和谐, 相对的不同群体就需要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而要人际和谐,同事之间,同行之间,不仅不能“文人相轻”,而应该学会懂得欣赏他人,把别人的一个亮点也看作是一大特点,更把看到别人长处作为沟通人际之间的桥梁。这桥梁应当平坦畅通坚固, 因为它以真诚、友善、坦荡、豁达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主流新闻:何以可能与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其《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在一个和谐同一的社会里,人们能够在所有重要事件中具有相同的感情和思想,因而形成的公众意见也是强有力的”。新闻报道所传播的重要事件,对形成公众意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条信息不可能到达每一个人,每一条信息却可能关涉到每一个人。在网络传播环境和海量信息的情境下,能够体现主流社会价值观、影响各阶层的意见领袖、提供全景信息并且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主流新闻,对形成社会公意、达成社会共识、建构一个民意畅通的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4,(S6):60-61
<正>一、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概述1.公共档案馆界定。对于公共档案馆的界定,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公共档案馆是由综合档案馆转型而来。刘金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档案馆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面向公众服务并向公共档案馆转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宗培岭认为,公共档案馆是指馆藏档案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的基本历史面貌,应该开放的信息能借助各种媒介畅通地传递,并能广泛为社会、公众利用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社会问题与自然灾害频发,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媒体如何报道危机事件,如何定位,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德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于1986年在其著作<风险社会>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个概念.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呈递增趋势.作为"社会雷达"的媒体,对于风险传播有了更深远的责任和意义.他们所担任的角色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预警者、危机发生后的指导者.媒体在应对危机事件时准确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尹良功 《大观周刊》2012,(41):121-121,14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健康、成熟的和谐企业,应该是与政府、社会、上级良性互动的企业。构建和谐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构建和谐企业的旗帜和灵魂。我们要科学分析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10.
艾文婧 《新闻世界》2011,(6):284-285
完善风险社会信息控制体系,降低信息流通成本,实现信息与政府、企业、个人的深度融合,使信息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价值。风险社会信息管理框架的建立是社会控制信息风险、确保社会实现稳定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所表现出的状况不容乐观:设置媒体报道障碍、宣传本位意识浓厚、信息传播技巧薄弱。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在信息畅通、民意畅通、政策畅通的基础上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主要任务,而营建一个和谐的信息社会,解决信息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矛盾,是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担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数字鸿沟已成为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重大障碍。本文剖析了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我国数字鸿沟的状况及其对和谐信息社会的危害,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电视传媒每日每时应对和处理像潮水般涌来的信息,不断地发现线索、组织采访、发出信息、接受反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类工作在社会建构和发展中承担着一种什么样的功能?当然不只是机械地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它是整个社会和谐运转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如果社会爆发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媒介生态视角出发,认为广告编辑环境同媒介生态一样,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系统结构;组织生态因子、技术生态因子、文化生态因子和信息生态因子构成了广告编辑环境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协调配合,共同建构一种平衡、和谐的广告编辑环境。并提出,应该以小众为核心,建构具有针对性的组织环境;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打造具有媒介特色的文化环境;消除噪音,营造清晰的信息环境;做好信息引导,形成和谐的传播环境等,使广告编辑环境的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各种组织招聘网页的调研,收集了各类社会组织对情报职业人员的实际需求,统计了其所设的情报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等信息,并从组织的规模、注册地、行业属性等角度进行了挖掘。调研发现,情报岗位在所有的社会组织中都有需求,情报职业广泛分布于社会各类组织,情报职业是具有通用性的职业。笔者认为这正是组织信息观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将情报职业定位为通用性职业,应该成为情报学教育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信息生态的提出,肇始于网络空间中信息污染、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垄断、信息侵犯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日益普遍化的现实.旨在解决社会信息环境污染与失衡问题。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实现对信息生态环境的合理规划、布局与调控,对于强化档案、图书、情报机构以至所有社会组织在网络条件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传递与利用活动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实质在于制定并遵循一定的原则.以达到科学规范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环境实践活动的目的.这是确保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能够切合社会需要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是目前图书馆所面临硝新课题。而要营造和谐的社会信息氛围,就要改变现有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有效性.并通过科学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创办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形成系统的、和谐的、优化的和协调的信息资源利用环境。  相似文献   

18.
缩小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营建一个和谐的信息社会,解决信息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矛盾,是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担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数字鸿沟已成为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重大障碍。本文剖析了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我国数字鸿沟的状况及对和谐信息社会的危害,提出公共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面向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是实现公众信息公平权利的制度保障,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机构.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度供给不平衡、公共图书馆布局不合理、结构不完善、体制不畅通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完善图书馆制度供给机制,不断加强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同时以城市返哺农村为导向,加强乡村图书馆体系建设,构建一个普遍均等的面向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艳婧 《东南传播》2017,(12):51-54
民族文化的传播是保证一个民族连续性和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彼此适应和创新增殖的必要条件。内蒙古地区的媒体应该在传播本地区民族文化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作用,不仅要进一步扮演好信息传递者和解读者的角色,不断提升民族文化信息传播的准确度和专业度,还要在政府、公众、民族文化类社会组织之间搭建起及时有效的沟通桥梁,在把握不同社会主体民族文化信息获取和释放需求差异的基础上,联合社会各方力量不断促进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