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什克洛夫斯基一向是以其形式主义理论享誉天下的。但人们只谈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理论 ,是片面的 ,因为形式主义只是其早期的文艺主张。后期的他已走出了形式主义 ,而走向了对作品内容的关注。这一点是被当代文艺理论界所忽略或误解了  相似文献   

2.
《浮士德》中的欧福良形象一般被视作对拜伦的纪念,他不仅在形式上同浮士德形成父子间的对称关系,而且在象征意义上与浮士德所体现的精神形成隐含的对称,暗合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的“对称法”,体现了歌德对“追求不息”这一精神的二元思考,对人类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的关怀。深化对于这一形象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浮士德》。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2,(6):8-8
《语文建设》2012年第5期刊登刘祥文章指出,“陌生化”理论源自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  相似文献   

4.
在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看来,文学程序对于现实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程序,即日常语上升为艺术语的程序。艺术语与日常语拉开距离,是诗歌语言服务于诗歌作品总的美学目的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样,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含混,含混的诗歌语言,对于明晰的科学语言,也是为“距离”控制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根本宗旨是增强作品的意义,丰富文学意境,凸现审美价值;反讽则是诗歌语言设置“距离”的一种高级运用手段,为产生文本的“震惊”效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就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代表人物斯克洛夫斯基和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陌生化”理论与审美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语言陌生化”效应“陌生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后在文艺理论中广泛运用。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所谓“陌生化”,是针对习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潜意识化而言的,指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又熟视无睹的事物用一种异于常规的手法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概念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起初主要是作为俄国形式主义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后来发展到整个学艺术界,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指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陌生化技巧就是将熟悉的客观物象、既定的符号经验.经过艺术家的处理产生的艺术形象以异于熟悉的面孔呈现在观面前。对于学创作,通俗地说.就是让表达异于常见的形式,使表达的内容,给读以从未谋面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这个词语最早是1914年什克洛夫斯基在其纲领性的宣言《词的复活》中提出的。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是从克服人的感觉自动化这一角度提出陌生化问题的。他认为,动作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带有机械性,对于多次感受过的事物,人们在开始的时候会用"感受"来接受它,但渐渐地就会对它习以为常,最后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
谢佳 《教书育人》2013,(3):111-112
一简介俄国形式主义是盛行于俄国1915年至1930年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俄国形式主义的组织形式是以雅克布森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俄国形式主义的成员大多是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20世纪初产生的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流派对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文艺模仿说、社会功能说等学说发起了挑战,鲜明地提出文学的独立自主性,即文艺不是对外部生活的模仿和反映,文艺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内部规律。由此出发,什克洛夫斯基强调文学理论不应只研究文学的外部关系(如文学与生活、自然,文学与人心的关系等),而应重点研究文学作品本身,研究文学的内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对语文教学中教材、教法和作文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就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代表人物斯克洛夫斯基和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陌生化”理论与审美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看来 ,文学程序对于现实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程序 ,即日常语上升为艺术语的程序。艺术语与日常语拉开距离 ,是诗歌语言服务于诗歌作品总的美学目的的表现形式之一 ;同样 ,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含混 ,含混的诗歌语言 ,对于明晰的科学语言 ,也是为“距离”控制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根本宗旨是增强作品的意义 ,丰富文学意境 ,凸现审美价值 ;反讽则是诗歌语言设置“距离”的一种高级运用手段 ,为产生文本的“震惊”效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雅科布森、艾亨鲍姆、泰思雅诺夫、托马舍夫斯基、雅库宾斯基、勃里克等名噪一时的形式主义理论家相比,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2)的显著特点在于他的艺术观的系统性。他不仅和上述俄国形式主义者一道,为这个流派在重要命题和新概念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为了区别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旨在定义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文章解析了文学作品通过陌生化而产生的艺术魅力,即陌生化可以唤醒读者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引发读者的情感反应,使读者用新奇的思维去思考世间的事物。陌生化可以通过对时间或意象的扭曲处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大师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张爱玲在她的小说《封锁》中有意尝试陌生化的叙述手法,让一对在凡俗生活中不可能相识的男女在"封锁"状态下相识、相爱了。  相似文献   

17.
古今对陆机《赋》的评价褒贬不一。否定认为其是形式主义艺理论。在《赋》中陆机探讨了“意”“物”“”三的关系,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十分精辟,为古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绝非形式主义论。  相似文献   

18.
李民 《考试周刊》2007,(24):100-101
俄国形式主义主要代表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通过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延长审美时间,增强审美效果。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形成陌生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陌生化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实现陌生化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  相似文献   

20.
一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南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认为.文艺创作不能够照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要对这一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陌生化"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