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中青报”)2008年4月2日的《冰点》周刊第664期刊发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高级研究员吴稼祥的文章“民粹-咳嗽大众就发烧”。文章将“民粹主义”形容为“病毒性精神流感”,对民粹主义进行批判,并就当前中国社会的民粹主义问题开出了“公平主导型改革”的药方。4月23日,中青报的《冰点》周刊第666期刊发一组文章,标题为“回应《民粹-咳嗽大众就发烧》”。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出生于福建永安,祖籍江西余江,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新闻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  相似文献   

3.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 <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韬奋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他的编辑思想更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探讨韬奋的编辑思想特色,对今天的期刊编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业周刊>作为一份全球发行的商业类期刊,始终对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做出及时报道,对重大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与<财富>、<福布斯>并称为美国财经杂志的"三剑客".作为第一本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财经期刊,<商业周刊>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傲视群雄.本文将<商业周刊/中文版>与我国本土的<财经>作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并通过详细阐述<商业周刊>在我国的成功经营之道,以对我国财经杂志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1937年4月24日,<解放>周刊在延安蓝家坪创刊,为综合性政治理论刊物.初为周刊后改为半月刊.铅印16开本,版面较清晰.辟有时评、论著、翻译、通讯、文艺等专栏,是"中国共产党的喉舌,而且也是全中国民族、人民的喉舌".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闻传媒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新闻周刊特别是时政新闻周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就其影响力、发行量看,不仅难望国际著名周刊的项背,即便在国内新闻期刊市场,时政周刊也是"叨配末座".2009年8月,世纪华文对2009年上半年8家新闻类杂志进行了监测,在销售量排名中,<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瞭望东方周刊>(以下分别称为<中新><瞭望><新民>)位居第6至8位.缘由可从不同层面得到理解,但鉴于"内容为王"对新闻媒介的普适性,决定了对其的阐发是探讨新闻周刊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当历史回到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马六甲创刊之时,这份当时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期刊就掀开了中国海外华文传媒的崭新一页.著名中国新闻史学家戈公振就在其<中国报学史>一书中高度评价它为"华文报纸第一种"、"我国有现代报纸之始".  相似文献   

8.
从"蒜你狠"到"豆你玩",2010年居民生活消费品,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一路"斗志昂扬".2010年11月下旬,编辑部决定由我来做一篇有关蔬菜涨价的报道,花了两周时间,先在北京,后奔赴山东寿光,<蔬菜涨价的动力>一文于11月29日在<三联生活周刊>(总第606期)刊出.  相似文献   

9.
4月26日,被彭博集团并购的<商业周刊>全新改版,并更名为<彭博商业周刊>.受金融危机与新媒体崛起双重打击,西方新闻类杂志正试图通过并购、重组、改版等方式挽救销量及财务状况下滑颓势.由于能够共享数字平台和信息资源,其协同效应可以节约5500万美元的管理成本,彭博与<商业周刊>的携手被业界视为完美姻缘.具体来看,全新亮相的<彭博商业周刊>如何破解传统新闻期刊生存难题?  相似文献   

10.
冯越 《今传媒》2007,(3):15-15
如果有人和你说,中国清朝末期的妓女赛金花,曾当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你能相信吗?可是,去年11月14日,湖南出版的<潇湘晨报>,在一篇<铁凝该怎样领导中国作协?>的文章里就是这样说的,在作者长平的名字后面还写明了其身份是"<南都周刊>副总编辑".其实,与中国有关、姓名中有个"赛"字、又当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的人,名叫赛珍珠.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3日,<南都周刊>副总编辑长平发表了一篇文章<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文章的开头写道:拉萨事件发生以后,小道消息迅速传开,但是国内媒体照例噤声.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7月31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举行了优秀出版物奖颁奖大会,<于丹<论语>心得>、<中东国家通史>、<三联生活周刊>等155种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分别获得中国出版集团第四届优秀图书奖,第三届优秀报刊奖.  相似文献   

13.
1932年5月1日,<现代>创刊于上海,现代书局发行,月刊,半年为一卷,每卷为6期,编辑人施蛰存.创刊伊始,施蛰存就在<创刊宣言>中申明"本志并不预备造成任何文学上的思潮、主义或党派."①可见<现代>是一本主张文艺自由的纯粹的"文学杂志".一年后,自1933年5月1日出版的第3卷第1期起"第三种人"杜衡加盟编务,卷末"编辑人"项下署名为"施蛰存杜衡".  相似文献   

14.
我很喜欢看<河北日报>的"经济生活周刊",尤其喜爱该周刊的<圆桌>专栏.这个专栏发表的文章,我几乎每篇都认真阅读.今年从6月17日开始至7月15日结束,这个专栏连续发表了万城写的<看浙江人如何"抱团"打天下>(以下简称<"抱团"打天下>)5篇系列短文.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新闻类周刊开始在中国媒体市场上崭露头角,除了历史较久的<瞭望>,新生了<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深圳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香港的<凤凰周刊>等一批有影响的新闻周刊,在以关注情感化、实用化的文化生活类为主导的期刊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今天我们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新闻周刊的时代,因为还没有一份周刊能够同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相提并论.但是新闻周刊的发展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中国记者>今年第7期刊发的马胜荣、董梦杭的文章<新闻报道慎用"第一时间">,受益匪浅,表示赞同.同时也想就此再发表一些看法,以期引起新闻人的重视. 一、什么是第一时间 据考证,第一时间在中国内地的出现时间大约为1986年,它译自英语的"prime time".本义指"(电台、电视台)受众最多的时间段",相当于汉语的"黄金时间";另一个是引申义,指"最佳时间或最热闹时间".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史学》2006,(6):46-48
[本刊讯]围绕"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出席了这次研讨会.这些档案期刊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等.  相似文献   

18.
喻乐 《传媒》2004,(8):14-25
"并不是所有杂志都对你胃口,但总有一份为你而生:关于你这类人的生活与生存、价值与信仰、情感与趣味、成长与保健."<新周刊>在第161期的封面文章<人人都爱看杂志>中如是告白.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受众导向时代依然我行我素的托词,也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个性化阅读时代里仍然可以无为而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 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 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20.
时评在国内媒体中"发烧"已久.说实话,我对时评越来越不"感冒",甚至有些讨厌有些时评家喋喋不休地"胡说八道".今年2月6日,发表在<大众日报>一版上的时评<忘家,只为望家>,虽然只有700字,却新意盎然,让人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