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四课《水的压力和浮力》,要通过实验先将上浮和下沉的物体予以分类,这是不难办到的。但怎样找出上浮物体或下沉物体的共同性质呢?今介绍一个实验方法,来比较物体与同体积水的重量。 一、采用排水法取得与物体同体积的水。 取一烧杯(有溢水杯更好),将其注满水后放置于一个较大的烧杯中。将被试物体全部浸没于水中,溢出在大烧杯中的水,即与物体的体积相同。  相似文献   

2.
“水的浮力”(人教版《自然》第三册)的教学重难点是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规律,即引导学生探究出“比同体积水轻的物体上浮,比同体积水重的物体下沉”。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做了把木片、塑料、泡沫、牙膏皮、石头、橡皮、硬币等常见物体放入水中的实验,一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轻的物体上浮,重的物体下沉。我们看到,许多自然教师到此为止,没有引导学生领会“在同体积的情况下与水  相似文献   

3.
(学生概括出“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后。) 师:象石块、铁块这样的物体在水中会浮吗?(手举石块和铁块。) 生:不会浮的。石块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 [老师把石块和铁块放到水槽里。]  相似文献   

4.
当我再次用同样的教、学具完成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实验内容的教学时,深感两种教法收效截然不同。究其原因: 1。教师注重了以“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弓}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一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过程。 将塑料泡沫放在水中用力往下压,有什么感觉々学生实验后都说感觉到水有一种力把泡沫往上浮;要用力才能将泡沫压下去。这就自然引出水有浮力,在水里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实验验证:一松手泡沫就会浮上水面(同时总结出浮力的方向)。接着深入引导:既然水有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呢?(演示下沉物体;铝圆柱装进吊桶放入水槽中沉下去。)问题提出后,教师顺势弓i导,请小组同学商议,而且提出仅有假设是不够的,得用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课重难点)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第九册《水的浮力》一课,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实验步骤是:1.取一根橡皮筋,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2.将50克重0.5牛顿的钩码挂在皮筋下,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然后再用直尺量出这时橡筋的长度;3.用手轻轻向上托起重物,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4.把重物放入水中,观察橡筋又有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重物没入水中后测量皮筋是否缩短,探究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由于重0.5牛顿的钩码放入水中后,重力远远大于水的浮力,水的浮力将其托起时,测得的皮筋长度与没入水中后测得的皮筋长…  相似文献   

6.
我备《水的浮力》课时,再次翻阅了1999年第3期《小学自然教学》发表的李春莲老师的文章——《沉浮实验的巧妙教具》,读后有点想法。 文中说,田老师设计的四个乒乓球装着不同的物体投入水中。装满水的球悬在水中,我把装满水的乒乓球投入水中。发现每次都是沉在水底,不会悬在水中。另外,物体的沉浮,只有重量等于浮力时才会悬在水中,根据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装水的乒乓球重量不可能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我想要使乒乓球悬在水中,首先要称出排开水的重量,再称出与排开水的重量相等的装水乒乓球的重量,这时球能悬在水中的任何部位,即不上浮也不下沉,装水的球只能作为比较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社版)第五册第十四课《水的浮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在水中浮着的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2.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学难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塑料、充气的气球、皮筋、直尺、铁锁、石块、玻璃杯、乒乓球、烧怀、木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中,浮沉条件中的悬浮实验通常是让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但是,该实验对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稍微多放一点盐鸡蛋就会上浮,多加一点水鸡蛋又会下沉.笔者回想在家中洗杯子的情景,发现倒扣在水中的杯子可以浮在洗碗盆中,但用力一压后,它们又沉下去了.受此现象启发,笔者用倒置在水中的小瓶子实现了浮沉条件的教学. 一、实验原理 改变浸入水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实现物体在水中上浮、下沉与悬浮. 二、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体验浮和沉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3.培养大胆猜想、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学具准备玻璃水槽、泡沫塑料、带盖的瓶子、木块、气球、钩码、橡皮泥、回形针、石块、测力计等。教具准备模拟树洞、塑料球、玻璃球、玻璃水槽、经过改造的橡皮泥球和乒乓球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师:文彦博是我国宋朝的一个宰相,传说…  相似文献   

11.
“水的浮力”这一课,如何让学生感知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是个难点。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在空气中称量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然后把物体放到水中再去称,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学生会发现,“在水中称,物体变轻了”。同一个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水中重量不同了,秘密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2.
《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是以实验为主的课型。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二:①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②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想方法,概括同类事物共同性质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浮力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教学的难点在于师生一道研究在水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前,教师应准备好实验用的教具和学具:盛满水的水槽,玻璃杯,连通器,50克重钩码,弹簧秤,体积为10立方厘米、重量分别为20克、15克、9克、5克的塑料正方块,铜,铁,铝,橡胶片,橡胶泥,泡沫塑料,干松木块,砖头,水。教学中,教师可按以下八个步骤组织教学。1.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物体有重量,就会有压力。教学开始,教师可让学生在手上放一块砖,再换上一只空玻璃杯,然后将玻璃杯注满水,同时体验手上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3.
《水的浮力》不仅是初中《科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困惑最多的内容.为此,笔者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设计了针对性实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典型问题1浸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浸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器材:200 g钩码,弹簧秤,烧杯.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力(弹簧秤示数为F1)和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计算出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F1—F2.  相似文献   

14.
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浮力。钢板在水里会下沉,而用钢板制成的潜水艇,在水里会潜水(下沉),也会上浮(图1),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浮力(F浮)和它受到的重力(G物)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浮力现象尽管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屡见不鲜,但由于受年龄小,心理尚未完全发展和认知阶段局限性,常常根据粗浅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些错误的观念,造成对建立科学的概念的障碍,给教授浮力带来一些困难。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我们可以增加两个浮力的小实验,其一是用手掌将浮在水中的乒乓球压入水中,使手掌感觉到浮力的存在;其二是手掌托起一个密度比水略大的小球从空气中到水中感觉浮力的存在。针对有的同学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相似文献   

16.
第二册中的第二课《浮与沉》如何使学生理解:“只有给上浮的物体增加足够的重量,才能由浮变沉。”我采用了充分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的教法,取得子较好的效果。 一、动脑筋想办法。首先我让学生想:怎么办才能使大槽中的塑料瓶由浮在水面变为沉到水底?当时,学生想出了三种方法:①在瓶内加水②在瓶内加铁块或沙子等重物;③在瓶颈处挂上重物。显然,学生考虑到了只有添加重物小瓶才能下沉这一层,而没有考虑到要“添加足够  相似文献   

17.
一、鼓励儿童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如果在自然教学中创设情境,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愿望,就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例如我在教学《沉与浮》一课时,课前先给每个自然实验小组发放实验材料:铁钉、铅笔头、粉笔、钥匙、木板、泡沫塑料、橡皮泥、纸张等。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哪些物体放在水中下沉?哪些物体放在水中上浮?再让学生依次将这些物体…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玻璃瓶中装适量的细沙,塞上橡皮塞,放入水中。如果瓶子上浮就再加一些细沙,如果瓶子下沉就倒出一些细沙,通过这些调节,瓶子浸没在水中放手后还可能缓慢上浮或下沉,要让瓶子恰好悬浮在水中,这时可再通过调节橡皮塞的松紧程度来解决。如果上浮,就将瓶塞压进一点;下沉就将瓶塞稍稍拉出一点(保证不漏水),最终使瓶子恰好悬浮于水中。要演示下沉或上浮,通过增减瓶中细沙很容易实现。瓶子在水中悬浮、下沉、上浮的三种情况下,浮力始终保持不变;重力的改变是通过增减细沙实现的,学生看得清楚,所以容易理解和接受。图1 物体沉浮条件演示器物体…  相似文献   

19.
用弹簧秤、带钩的金属圆柱和装水量筒研究浮力的规律。用弹簧秤分别测出金属圆柱在空气和水中的重量(金属圆柱全部浸入或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均可)两次重量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金属圆柱浸入水中时水面上升的刻度数就是它排开的水的重量,比较实验结果即可得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  相似文献   

20.
赏析两道“浮力”探究性实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目一: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的大小、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实验提供如下器材:实验桌、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各一个;水、盐水、细线适量;一大块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各一块.(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你需要的器材:(2)实验步骤:(3)根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探究结论.解析:(1)需要的器材为:实验桌、弹簧测力计、水、细线、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2)实验步骤: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