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一个经验交流会,下榻在劳动大厦。凑巧的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和我住在同一个楼面上。一天,晚饭过后,我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我房间小坐片刻。“三句不离本行”,闲谈时,我请他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他作文的。他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说:“不教的。”我好生奇怪,叶老是个作家、编辑,又是个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叶至善先生见我有些疑惑,说:“你是搞作文教学的,我说给你听,我父亲这么做,到底是算‘教’还是‘不教’?”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  相似文献   

2.
袁超 《师道》2006,(4):55-56
身为大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教子女学语文的呢?特级教师贾志敏曾就此专门请教叶老的儿子叶至善,并在一篇文章中向大家做了介绍。读贾老师的文章我们得知,叶老的教子方法并无特别之处。他只是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叶老还要求他们每天要写一点,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叶老有空时,会让孩子把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孩子朗读,评价的标准也很简单,以能否让人听懂为主。在叶至善小的时候,叶老从来没给他教授过什么学习方法和读写技巧之…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老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讲述其父教授作文的事,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叶老要求孩子们每天必须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不加任何限制,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鸟、路径山峦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们把当日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不轻易说“写得好”、“写得不好”之类的话,较多的是说“我懂了”与“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孩子们便调整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一遍遍地修改,直到叶老说:“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再读下去。”叶老教子作文,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1.作文的兴趣在生活中激发;2.作文的材料要到生  相似文献   

4.
近日,从报上看到一篇短文,题目是《叶圣陶不教孩子作文》。开始,我对文题感到好奇,觉得不可思议,后来了解到叶老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从中受到某些启示和感悟。既是著名教育家又是作家的叶圣陶老先生,怎么可能不教孩子作文呢?原来是他的教法与众不同,对孩子不刻意要求,而是顺其自然,潜移默化。叶老的具体做法是:仅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多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其便,但是读了些什么书,读懂了些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子女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些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叫生活作文 谈到什么是生活作文,想起叶至善先生回忆父亲叶圣陶教自己写作文的事情。据说,叶老从没有教过他如何去谋篇市局,如何去选材构思,如何去挖掘内涵……叶老的要求很简单,多读书,多观察生活,每天在街头巷尾看到的新奇趣闻,在路上听到的大小琐事,在学校得到的…知半解等等,都是写作文的材料。叶老对他们作文的评价从来也不简单地说“很好”或是“不好”之类的话,他最常说的是“我懂了”或是“我不懂”,对于不懂的地方,孩子们得重新做一番通俗的解释,直到他满意了为止。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生活作文谈到什么是生活作文,想起叶至善先生回忆父亲叶圣陶是怎样教自己写作文的事情。据说,叶老从没有教过叶至善他们如何去谋篇布局,如何去选材构思,如何去挖掘内涵……叶老的要求很简单,多读书,多观察生活,每天在街头巷尾看到的新奇趣闻,在路上听到的大小琐事,在学校得到的一知半解等等,都是写作文的材料。叶老对他们作文的评价从来也不简单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膝下两子一女,在他的教育下,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长子叶至善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社长;女儿叶至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过;次子叶至诚曾任大型文学刊物《雨花》的主编.长子叶至善颇有家父风度.曾经担任叶圣陶秘书的姚兀真说,叶至善深受父亲叶圣陶的影响,在编辑、写作两个领域都勤耕不辍.但凡读者的来信,他都会认真回复,态度谦卑而认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叶至善上小学时曾因学习成绩不佳留过三回级.后来,经过努力,他考取了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因为有4门功课不及格又要留级.刚进中学就留级,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教孩子作文     
说起作文,孩子就害怕.老师宣布明天到公园游玩,孩子们一听高兴得欢呼雀跃;老师又说,游玩后每人要写一篇作文,孩子们便一下子垂头丧气.其实害怕作文是因为孩子没有什么东西表达,是因为对生活缺乏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一个小男孩非常苦恼,因为他发现有好多事情,别的大孩子都知道,而他却总是不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母亲有一天对他说,“每个人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在他七岁时就什么都懂了,那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我喜欢这位母亲的话。不懂本身没有错,而如果认为不懂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笨,从而自卑自弃,那就错了。也许,有人会对你说些他们懂而  相似文献   

10.
当遇到紧急情况或面临危险时,你的孩子知道怎样处理吗?许多孩子虽然能说出应该怎样做,但是,真的去做时,又不知如何是好。你不妨用做游戏的方式,和你的孩子搞一搞“实战演习”。你可以用下面的7个问题考一考孩子,当他答不上来时,可教孩子实际做一做。 1.你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怎么办? 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尽管他说是一个警察,说有什么紧急情况,或者说是你父母让他来取东西,你也不要给他开门。你应从紧闭的门缝中告诉他,你的爸爸妈妈不在家,请他另找时间再来,或让他留下电话,待父母回来再约他前来。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经验交流会。我们下榻在劳动大厦。凑巧的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和我住在同一个楼面上。一天,晚饭过后,我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我房间小坐片刻。“三句话不离本行”,闲谈时,我请他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授他作文的。他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说:“不教的。”我感到好生奇怪,叶老是个作家、编辑,又是个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叶至善先生见我有些疑惑,说:“你是搞作文教学的,我说给你听,我父亲这么做到底是算‘教’还是算‘…  相似文献   

12.
有的中学生喜欢读小说、中外名著,几十部、上百部地读,但别人问他这些书主要观点好在哪里,差在何处,他却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努力搜索,感觉如枯肠。这样读书,自己的脑子只起了一个漏斗的作用,读得再多也只是过了一遍,没留下什么东西。要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得学会作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一写得明白易懂的诀窍是,只写自己懂的东西,不写自己不懂的东西。世上读不懂的书,作者自己也不懂的占大半。有的人非得在课堂上,有个老师,才能学习。我非得离开课堂,独自一人,才学得进去。有的人非得打草稿才能写东西,哪怕是写信。我写东西不能打草稿,那样会觉得现在写的东西不算数,因而失去了写的兴致。写作如同收获果实,有它自己的季节。太早了,果实是酸涩的。太迟了,果实会掉落和腐烂。那么,我大约总是掌握不好季节:许多果实腐烂了,摘到的果实又多是酸涩的。四收藏家和创作家是两种不同的人。你搜集一切,可是你从不创造…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教学论述中,强词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揭示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叶老说:“有些人把阅读与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象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教师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时,也说读写结合,多读多写。但是为什么多读了就能写好呢?这中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以为读与写之间应很好地沟通,乃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沟通读与写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生活,它象一座桥梁,联系着读与写,没有这座桥梁,读与写往往是无法结合的。从这方面看,小学语文教学明显  相似文献   

15.
微语录     
《今日教育》2015,(3):7
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起点要高。——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时隔多年后,重申自己曾提出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意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一些科学原理或深奥的思想很难写得人人都懂,阳春白雪注定是少数人的。——葛剑雄教授在汕头大学演讲时称,读书是快乐的,但读书不能只要快乐,有些枯燥的书也要读。有人说书应该写得让大家都懂,他认为这种观点也不对。  相似文献   

16.
有位实业家,在当地很有名气.之所以有名,一是他家大业大,二是他教子独特.他那读小学的独子生活俭朴得令人咋舌:衣着穿戴、零食花费远不及一般工薪阶层人家的孩子,上学放学步行往返,数九寒天,孩子床上电热毯也不给用.有人不解地说:"你这是何苦,不谈高人一等,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啊!"他笑笑说"千金难买幼时贫,孩子还是粗茶淡饭好.我们钱再多,与他没关系,他的未来还得靠自己奋斗."  相似文献   

17.
袁坚 《父母必读》2020,(1):10-11
Preface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不要只盯着故事,即便是在故事类绘本中,也有人物、场景等多种元素值得孩子去关注、发掘。该怎样给孩子读绘本?家长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答案:"带着他读绘本里的故事,然后讲讲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让他复述故事或者跟着绘本阅读认字……"其实,阅读能够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认识几个文字。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阅读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时,常常感动得潸然泪下.他当时许下愿,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特别地应介绍给父母教师们读,叫大家流一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相似文献   

19.
浅谈作文中的“学习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叶老的话准确地揭示了读和写的关系。作文中的“学习迁移”是从读到写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灵活运用读来的知识,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日益提高。反之,缺乏这种能力,或这种能力不强,把读和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那么,  相似文献   

20.
慢读与快读     
为人,有慢性急性之别;读书,有慢读快读之分。台湾作家王文兴说:"真正的好东西读一两页,满意度跟读一大部书没两样。"他每周读书四五天,每天读2000字左右,五十多年的阅读量没超过50本小说。作为教授和作家,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一天只写几十个字,只读两千来字。他奉行慢读主义,认为慢读收获多。他曾说:"阅读就是慢读,快读等于未读。"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