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道教对盛唐社会的影响,从盛唐诗人的创作思想、题材选择、审美追求等层面进行分析,论述盛唐山水隐逸诗人从道家得到的理念支撑与精神追求,以及在道教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盛唐山水隐逸诗所表现出的清新自然的审美趣味和奇特非凡的想象以及诗人诗心的真性与自然真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唐代独特的庄园文化,是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理想人文境界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成因。庄园文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得以盛行的重要现实基础,也是诗人灵感的重要来源,更为诗人提供了避世逃禅的心灵归宿,从而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的文化心理、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等多个层面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与魏晋时期“逃禄归耕”的归园田居相比,唐代的庄园生活才真正成为一种“诗意的栖居”,从而影响着诗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期,也是道教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道教文化对盛唐诗歌风貌的形成发生过重要影响.了解道教与盛唐诗的关系,必须首先研究诗人们的道教信仰和道教观念这一中介。盛唐诗人们信仰道教的情况各各不同,但从总体上说,过分强调他们迷信道教是有失偏颇的.特别象杜甫这位儒家思想的根基十分牢固,始终立足现实的诗人,更应该把握论断的分寸.否则,关于其人其诗的评价便难免会出现误解和舛错.然而正是在这一问题上,人们对杜甫的评价是有所失误的.本文试予重新论说。  相似文献   

4.
唐代独特的庄园文化,是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理想人文境界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成因。庄园文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得以盛行的重要现实基础,也是诗人灵感的重要来源,更为诗人提供了避世逃禅的心灵归宿,从而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的文化心理、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等多个层面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与魏晋时期“逃禄归耕”的归园田居相比,唐代的庄园生活才真正成为一种“诗意的栖居”,从而影响着诗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盛唐文化史上,隐逸之风颇盛,当时不少文人墨客都表现出对隐逸这种独特生存方式的青睐。孟浩然便是唐代诗人中少有的终其一生隐逸的诗人,他的一生与隐逸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结。本文立足于孟浩然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对孟浩然的隐逸情结作出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王维在其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开创了盛唐诗坛上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即追求一种"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这种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虚明澄净的禅宗境界、含蓄的感情表达方式和恬淡的色彩基调等方面。禅宗的信仰、人生哲学和酷爱自然、崇尚隐逸的生活情趣,以及受道教"守静去欲"、"安心坐忘"思想影响,是其山水田园诗创作审美情趣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种审美情趣的作用下,王维才妙笔生花,写出了他人没有写出来的山水田园的内蕴美,从而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道教在唐代极盛,唐代隐士常与道教发生各种联系。本文就道教与隐逸的关系,探讨初盛唐隐士心态和隐逸现象的新变。进而透析当时文学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孟浩然(公元689—740)、韦应物(公元737—792)分别是盛、中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后人常把他们并称为“韦孟”,又把他们与王维、柳宗元合称为“王孟韦柳”。孟浩然被认为是继陶渊明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行旅题材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之先者。而韦应物在格律盛行,  相似文献   

9.
清真之美是盛唐诗人普遍的审美趋向,不仅反映在诗歌创作中,也反映在诗歌理论上,这和盛唐时期统治者的提倡,文人心态以及道教、道家思想的繁荣发展和广泛传播密切相关.这是只有到了盛唐才有的如此普遍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0.
盛唐伟大诗人李白一生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特别是道教的神仙观念更给李白的性格和诗歌创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李白诗歌中追求道教养生成仙的思想观念,并分析这种观念对李白诗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孟浩然是继陶渊明之后,开盛唐山水田园诗风气之先的诗人。他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用具体生活事件为基本素材来抒发冲淡的感情,他对田园自然美有着非凡的敏感,善于在最普通的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中挑选最富有诗意、最能表达情感的事物加以描写,并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故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我认为,这种独特的艺术特色就在于孟浩然对于“淡”韵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晋宋之际是古体诗向近体诗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此时,诗人注重对自然山水千姿百态的形状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形成了"尚巧似"的时代风尚。谢灵运、颜延之、鲍照是这一时期成就卓著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尚巧似"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它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技巧的探索,对于赋体物手法的借鉴,并为盛唐山水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储光羲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其山水诗虽不能与王、孟比肩,却具有“清而适”的艺术审美特征;尤其是他的田园诗,既多且好,深得陶渊明“真朴”之精髓。在中国田园诗史上第一次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农民形象、农耕事象与民俗村风,扩大了田园诗的表现范围,丰富了田园诗的美学意蕴。同时,诗人以田园生活抒情意志,开创了比兴体的田园诗格。储光羲与王维、孟浩然在盛唐山水园诗派中的地位当是鼎足而三的。  相似文献   

14.
<正>孟浩然是继陶渊明之后,开盛唐山水田园诗风气之先的诗人。他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用具体生活事件为基本素材来抒发冲淡的感情,他对田园自然美有着非凡的敏感,善于在最普通的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中挑选最富有诗意、最能表达情感的事物加以描写,并与自己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5.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道教修为渗透在隐逸文化之中,形成了不同于“儒隐”之“道隐”风格。作为内丹修炼的手段,白玉蟾的“道隐”实质即为“心隐”,在于追求对心无境,对境无心之无我境界。他的“隐仙”人格达到了道教信仰与至乐审美生活方式交融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6.
岑参与道教     
诗人岑参生活的盛唐时代,尤其是开元、天宝年间,是唐代统治者崇道最盛的时期。岑参与道教有关的诗歌很多,考察和研究当时的崇道文化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岑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初盛唐山水赋创作是繁荣的。初唐山水赋分为两派,一是承南朝余绪,赋写园林中的小山小池,仍沉浸于“园林幸足”的情趣中;一是开始走出宫廷,步入山林,尽享大自然的原生山水,开盛唐山水赋先河。盛唐山水赋家超越园林,足涉黄河,身登五岳,踪迹遍布大江南北,山水赋体式多样,题材丰富,形神兼备,意境多重,一派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8.
盛唐诗人王维与宋末词人张炎因为禅缘而契合。首先,他们习禅的思想依据比较相似。其次,他们所作诗词都体现出了闲的文化品住,并在直观中蕴含着空观的审美追求以及纯粹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王丽霞 《现代语文》2007,(10):22-2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孟浩然是一位纯粹的隐逸诗人,但近年来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孟浩然的身上隐逸思想与仕进思想并存,本文即从诗作入手探析孟浩然“仕”与“隐”的矛盾心态,认为孟浩然的入仕思想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南宋严羽以“气象”二字概括盛唐诗歌的精神风貌与美学特色。人们认为,盛唐气象是当时文化精神在诗歌领域里的显现,儒家积极用世精神是盛唐气象的主调。然而,既然盛唐多元文化互补调和共同支配了那一时代诗人的行为出处、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那么盛唐气象自然也应包蕴着其它文化基因。道教文化曾是盛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研究盛唐气象的形成,也应该注意到道教文化对盛唐诗歌艺术风貌的影响。笔者认为盛唐诗歌中充满人生乐观和富于艺术想象与道教文化的影响有密切联系,本文试对此作粗浅探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