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艺术丑角是艺术家把生活丑角作为描写对象,抓住生活丑的本质,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提炼创造出来典型化了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渗透着艺术家的否定性评价,从反面肯定了美。同时,生活丑获取了和谐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构成了具体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生活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成为反面艺术典型,从而又艺术地表现生活中的丑。象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别里科夫、奥楚蔑洛夫、阿Q这些典型的丑角艺术,就是巴尔扎克这些大师们“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为它变形……只要用魔杖触一下,‘丑’便化成美了。”(罗丹语)通过这个典型化,将“丑”很“美”地表现出来。这种反面形象,中学语文中是很多的。教师在讲授这些丑角形象时除了申述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外,笔者认为,以这些丑角形象作为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示范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丑可以化做艺术美,一切丑的东西一旦经过了艺术表现就成为美的了。丑形象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美。这几乎是被公认的美学准则。正象美概括了美丑两方面一样,审丑也涵盖了审美。丑的艺术形象是丰富的,而审丑力也同样是一种欣赏和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现在,我们有些学生美丑不分,甚至还以丑为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也  相似文献   

3.
审丑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语文课本及其读物所呈现出来的“丑形象”描写进行美学阐释,无疑地有助于提高学生识丑与辨丑的能力,只有通过对语文“丑形象文本”的不断阅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一方面通过对“丑形象”研究的历史回顾,分析“丑形象文本”所具有的特定内涵;另一方面从创作学、接受关学和审美本体论等角度出发,对语文“丑形象文本”的美育价值进行多视角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的审美内容丰富多采,故而,人们常把它比做审美的“宝地”和“审美的王国”。其中对一些小说、戏剧中丑形象的教学就是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从初、高中课文教材来看,丑形象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每个形象都非常鲜明、生动、栩栩如生,人物性格也极为丰富饱满,具有很高很强的典型性。如胡屠户、菲利普夫妇、贾雨村、张委、康大叔、王熙凤以及鲁四老爷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无疑都是很丑恶的人,除去使人们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在于以多变性描写创造出一个变幻万端的神奇世界和无数变化莫测的艺术形象,表露出邪不压正,真、善、美终将战胜假、丑、恶的主旨。这种多变性描写,集中体现在对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上。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则是作者描写孙悟空由“妖猴”到取得“正果”的整体构思,一以贯之的乃是多变性描写和正终压邪的意趣。这种多变性描写的成功,使得《西游记》成为古今中外人们酷爱的、富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的名著;其中蕴舍的意趣,则给读者以无穷的美学享受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中外艺术史上的许多优秀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不断地激发起观赏者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的兴趣.进而对作品或其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意义进行“再评价”。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漫议西方文学中“野、丑、怪”的形象与意象许桂亭从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野、丑、怪”的形象与意象。将“野、丑、怪”的形象与意象引进一向被认为是神圣的、高雅的、美的文学艺术领域。不论从思想内容看,还是从艺术形式看,它大都意味...  相似文献   

8.
“丑形象”是语文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丑形象文本”进行美学探索,对于挖掘语文教学的审美内涵、拓宽语文审美教育的渠道以及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就语文“丑形象文本”的类型、特性和审美本质进行探讨,以期对它的基本审美特征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9.
姜山 《现代语文》2006,(3):113-113
学作品在塑造美好学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不少“丑”的学形象,这类学“丑”的形象与正面学形象一样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提炼,富有很强的艺术美。在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学“丑”形象,深入挖掘其美学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艺术形象是创作主体——艺术家用来再现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载体。它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情感,是主体认识功能与心理功能的有机统一体。艺术家是靠艺术形象和欣赏者“交谈”的。人们欣赏艺术,是从形象入手,和形象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然而,我们的文艺理论给艺术形象所下的定义却是“根据生活各种现象加以概括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图画。” (《艺术概论》第27页,高等艺术院校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人们往往将具有某种突出特征的艺术形象变成一种符号,来描绘、概括与这种特征相同或相似的某种社会现象。如把吝啬成性的人称之为“阿巴公”,把爱弄“小性儿”的姑娘目之为林黛玉。这种方法,一般是把艺术形象的某种性格元素强化突出,并分离出来而不计其它。这是一种形象而经济的概括方法。我们在分析形象原形时,却不能如此简单化。因为成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圆形人物”形象,有着独自的性格系统、复杂的性格元素成分,而且,各种性格元素之间也有密切联系。即使是单个的性格元素,也有其复杂而独特的内蕴。  相似文献   

12.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花鸟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地表现体系和形式,独特地表现内容和手法,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花鸟画在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花鸟画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向人们展示出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情感。这种精神与情感表现,是依靠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的。为了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提高塑造艺术形象的水平,探索其形象的构成规律,现就花鸟画形象塑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形象构成的意义、原则及其形象构成的因素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13.
别样的风景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许多"丑"形象,然而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对作品正面形象的鉴赏,而忽略了对"丑"形象的品味。其实"丑"形象也是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曾说:“在诗篇中,在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形象。”由此看来,“形象”也是诗歌表现思想情感的形式。在诗歌中,我们把这种诗歌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因此,从意象入手解读诗歌,是一种捷径。  相似文献   

15.
审丑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语文课本及其读物所呈现出来的“丑形象“描写进行美学阐释,无疑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丑与辨丑的能力,而且可以说.只有通过对语文“丑形象文本“的不断阅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一方面通过对“丑形象“研究的历史回顾,分析“丑形象文本“所具有的特定内涵;另一方面从创作学、接受美学和审美本体论等角度出发,对语文“丑形象文本“的美育价值进行多视角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嫉妒     
鸭夫人能在众人面前大大咧咧地说话,原因是有两个与众不同之处。其一,它很阔;其二,它很丑,没有风流韵事。它看到鹅姨,就对人们挤眉弄眼地说:“你瞧那骚货,胸膛挺那么高,故意挑逗男士,我才不是这种人呢。”它看到鸭姑姑,就对人们撇嘴说:“你瞧这女人多会做作,走起路来屁股一扭一扭的,故意刺激异性,我绝对不是这种人!”它见到鸡妈妈,就对人们咬牙切齿地说:“你瞧这婆娘多会浪,整天嗲声嗲气地唱呀唱招惹人,打死我也不会学她!”这时,一只公鸡走过来,彬彬有礼地说:“尊敬的鸭夫人,今天,我请你吃西餐,你肯赏脸吗?”鸭夫人受宠若惊:“不,不,不用你…  相似文献   

17.
一、音乐教育是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情感来育人的。音乐的艺术形象从本质上讲就是感情形象 ,通过形象激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它能沁入人的心脾 ,进入人的精神世界 ,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心灵直接的语言”。因此 ,情感体验成为音乐审美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音乐美的不断学习与欣赏 ,人们对美的强烈感受能力就会沉淀在人的心理结构上 ,形成以审美的态度与眼光来对待客体的心理定势及直观能力。有了这种心理结构 ,就能以美的法则来塑造自我 ,使心灵统一在美的基调上。二、音乐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智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相似文献   

18.
下篇:艺术形象与语文教育一 艺术形象与语文教材1.形象论:文学是“一个声音——形象的体系”文学的本质是“多元化的性质系统”,是“多种性质的‘集合体’”.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过是性质系统中的一个性质因子.如果是理性地反映社会生活,那就不是文学,只有感性地也即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才更切近文学的本义.文学是通过对形象的描写来反映和认识社会生活的.希·萨·柏威尔在《马克思和世界文学》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吃透课文,就必须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并进而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欣赏,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美的感染,领悟到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而要让学生把握艺术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感觉描写进行分析,则是重要的一步。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就必需具备“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等等属于“人的享受的感觉”。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所描绘的形象直接看得见,摸得  相似文献   

20.
姜丽 《学语文》2012,(1):16-17
【教材分析】《庖丁解牛》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中的自主赏析文章,属哲理散文,它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而“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笔者在设计教案时将“创造形象”与“说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