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发端于、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通过对人生困境──来自自然的生与死、来自社会的命与时、来自自我的情与欧的细致观察和具体描述,以“自然”为母体,提出解脱的方法──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逍遥”是庄子追求和憧憬的精神绝对自由境界,逍遥游是庄子自由观的灵魂,也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庄子人生哲学的解脱之道,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中塑造了许多的残疾人形象,这些形象都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或说明“无用“的好处;或表达庄子内心的痛楚;或控诉社会的黑暗;或强烈赞美“内充之德“的崇高。庄子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他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的主要问题,也是庄子人生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道论出发,庄子认为生死由命,应顺其自然;生死由气的聚散而形成,二者相互依存,首尾相连,构成生命的整个过程。对生死的超越彰显了一代哲学大师豁然达观的人生态度。庄子生死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超脱”是其人生哲学的主旨。从自然、社会和欲望给自己造成的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要达到“逍遥游”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最高境界,实现其“达人”“至人”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求,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庄子·外物》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虽然本篇的篇章有杂乱的成分,但是从总体上能反映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些方面。文章在分析各章章义的基础上从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三个方面论述庄子独特的人生哲学,以说明庄子人生哲学对后世影响的深远。  相似文献   

7.
面对人生之局限——生与死,社会之局限——命与时,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逍遥”呢?庄子认为,顺乎自然,进而认识到万物自然本性的相对性,就能达到逍遥似仙的绝对幸福。庄子的这种人生哲学,对于我们调节心理、调整心态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庄子人生哲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当代国人人格塑造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析庄子从摆脱人生困境中塑造理想人格、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理想人格与儒家的不同等方面来阐释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庄子》内七篇是一个思想整体,旨在阐述救世思想。对现实灾难以及人为物役、心为物役的现象,庄子有深刻的体悟。他提出的独特的救世之方,是从精神修养入手,培养逍遥自适的心灵境界;以顺世存身为生存法则;以自然无为为治世理想。庄子救世之方的实质是精神自由,有消极的一面,但也不可忽视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人生哲学既不能被当作仕途失意的“安慰剂”,也不能被视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自然虚无主义.因为,前者意味着个体受世俗情势所束缚而非自觉地追求无欲无情的自然境界,后者意味着庄子对人生哲学的思索缺乏感性判断和理性推理.事实上,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为每个个体确立值得追求的生活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在个体的感性情欲中追求无情;在世俗的物羁情势中保持无情;在自然的生死情实中顺乎无情.可以说,要达到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即摆脱感性情欲、物羁情势以及生死情实的束缚,过一种无情无欲、恬淡素朴的自然生活,既需要运用自然体悟,又需要借用理性分析.庄子的思想具有理性与非理性多元因素并存以及理性向非理性转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11.
“气”是中国哲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庄子》这部汪洋恣肆的著作中,作为生命底蕴的气,以虚静的形式,体现在艺术创作、鉴赏及人格美的建构中。一、作为生命底蕴的“气”《庄子》认为,在世界万物生成之前,有一个无的状态,即本体“道”。“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  相似文献   

12.
“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与郭象、支遁的“逍遥”论相比,庄子的“无待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而与之不同的郭象的“足(适)性逍遥”只求“安于性分”;与之相近的支遁的“任心逍遥”则讲求“至人”“无待”。庄子的“逍遥”观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理解人生苦痛、挣脱命运羁绊、超然尘世之外是庄子理想人格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论庄子非现实主义的人生观李德才一“道”是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以“道”为核心的本体论,构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石。庄子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归结于“道”,因“道”而生,因“道”而存,它们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受“道”的支配和主宰...  相似文献   

15.
论庄子对“命”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对“命”的超越的理论,主要是针对人生的逆境提出的,其主要精神是指导人们对逆境进行超越。针对“命”的性质,庄子提出了“安命”的学说,其实质是在随顺客观必然的基础上,追求人生的自由。研究庄子对“命”的超越,目的在于把庄子超越理论中的哲思和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庄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生哲学,对其著作中的鱼意象进行考察,分析鱼意象在《庄子》中有象征“民”、“自由”和互化“不死”的意蕴,反映庄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自由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庄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儒家思想一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两大源头。特别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曾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庄子》全书为依据,对庄子人生哲学(严格说应是庄子及其后学的人生哲学)产生的原因、庄子人生哲学的特点及其影响,作一试探性论述。  相似文献   

18.
庄子讲的"命"似乎是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庄子的哲学是以个人生命哲学为核心的,庄子讲"命"更加关注的是个人在遭受"人之所不得与"之"命"时,如何去看待与处理人之与天、心与外物的关系,在当时"无道"的世间如何全生与保持心灵的平和安详与自在;庄子的安命观并不悲观,它洞察了人心与外物的另一种关系,在人生不得已时,它启发了人们选择另外一种能让人生的宽度变得更广阔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9.
庄子思想中最具特色和影响最大的恐怕得数他的人生哲学。对庄子人生哲学的内容及其影响作深入的研究,无疑是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意义的正确估价的。而我们在如何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内容和影响时,则有必要弄清庄子建构其人生哲学的脉络。本文想从这个角度作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生死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道”是其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气化”是生死的本质,生死的变化其实是气的聚散;“善生善死”为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一方面要善待生命,使生命本性得以自然发挥,注重养生。另一方面,以旷达的心胸面对死亡,顺其自然。对生死的超脱为现实人生一切利害关系超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境界,超脱生死实现精神自由。庄子这种以生死相通来反观现实人生的哲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