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勃 《新闻爱好者》2006,(7S):27-28
和以往相比,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两会”报道亮点更多,突出表现在栏目设置和节目内容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尊重观众收视规律;运用品牌战略,扩大栏目知名度和影响力;电视网络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提案、议案和新闻实例结合,增加报道深度,避免报道平面化。  相似文献   

2.
韩彪 《新闻实践》2004,(4):18-20
中央电视台2004年“两会”宣传报道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就是,将会议期间的《新闻联播》全都控制在了原定时长的30分钟,充分尊重了亿万观众长年养成的收视习惯和作息规律,也极大地方便了全国众多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的转播,方便了 随后各省电视台自身“两会”节目的安排,有效地提升了“两会”整体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神六”飞天的115小时32分钟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时长110小时。其中.直播节目总时长74小时 10分钟.以设在8个国家纵横超过上万公里的26个直播点、 8个演播室、36位嘉宾参与的阵容,创造了央视对同一新闻事件直播报道规模最大,布点最多、直播时间最长的纪录。对这个具有高关注度的新闻事件进行的全面.同步的报道.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持续关注.刷新了新闻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通过对新闻频道.CCTV-4和CCTV-1综合收视分析.探索专业新闻频道对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优势,以及观众对不同报道方式的收视规律.将会更好地发挥专业新闻频道的传播优势.进一步提高新闻频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中国电视界掀起了一阵纪实风暴.多家电视台竞相推出纪实性专题片或纪实性栏目.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被喻为一场“在白天悄悄开始的电视革命”,北京电视台的“18分钟经济社会”、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室”等等都成为当地观众收视的热点.在众多新栏目中,令人刮目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细心的电视观众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播出时看到这样的提示:“一分××秒后请继续收看”。这个小小的提示让观众欣喜之余,感到了“夕阳红”栏目为观众着想的的良苦用心。 这样做至少有几点值得称道之处:一是增加了节目播出的透明度,充分尊重了观众的收视知情权。电视插播广告作为“不速之客”,常常“突如其来”,让人  相似文献   

6.
王彩平  洪波 《新闻窗》2005,(2):33-33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七个频道及央视国际网络进行“两会”报道,投入记者量、栏目量、现场直播量、新闻报道量、制播专题量等多个指标都较历次“两会”报道有较大突破。本文将对今年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进行数字解读。  相似文献   

7.
申天红 《今传媒》2007,(7):53-54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鉴宝"栏目是一档介绍民间收藏的节目,最早是作为经济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2002年元旦期间的特别节目奉献给观众的,播出以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就成为经济频道的收视冠军.  相似文献   

8.
张海宁 《青年记者》2007,(14):102-103
客观地说,较之灾难报道的惊心动魄和主旋律事件的激人奋进,全国“两会”报道是比较难做好的报道类型。如何在持续十几天的会议中找到报道的亮点,并以受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开来?在2007年的诸多“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60°》的《两会全观察》和经济频道的《两会接力战》给观众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徐文婷 《青年记者》2012,(17):50-51
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走基层”报道成为了广受关注的热点,这个以普通老百姓为主角的栏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惊喜,也带动了收视率的节节攀升.据统计,以“新春走基层”为主打的新闻带动了新闻频道的整体收视明显提高: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六,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16%,指标性栏目《新闻联播》内的相关报道,收视率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7%.  相似文献   

10.
黄毅 《视听纵横》2002,(3):73-73
每年的全国两会,既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又是各大媒体新闻战的前哨。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来自基层百姓的声音是越来越响。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新闻联播,今年的两会报道作了重大的创新,新增了一个“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的板块,  相似文献   

11.
借《1860新闻眼》看"公共新闻"的本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传智 《现代传播》2006,(5):149-151
2003年11月28日晚6时,总时长60分钟的《1860新闻眼》在江苏卫视频道播出。《1860新闻眼》的初衷在于开发晚6时至7时的收视“空白”时段,以拉升整个频道的收视份额,增强创收能力。开办之初,栏目主创者采取了“矫枉过正的办法”①以博取收视率:新闻题材选取“越过道德底线的,用杀人、放火,用离奇,甚至用低俗”来吸引观众;以12万元的汽车作为观众参与奖品,而抽奖环节的主持人则是聘请了因拍摄人体写真而闻名一时的汤加丽。结果是“立竿见影”:收视率2·0。然而这样的收视率表现仅仅维持了一个多月,就被广电总局的监看制止,由于广电总局的叫停,…  相似文献   

12.
2013年的两会,正值换届,新领导、新作风、新政策,报道就更要跳出以往套路,力求新意.今年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两会报道,推出很多新板块,"数字两会"、"看图知两会"、"两会百科"突破了成就报道和会议报道的固有模式,把枯燥的数据视觉化,时尚直观;"泉灵三问"、"鲁健观察"、"夏丹追新闻"、"杨禹热评"等板块,凸显了主持人和评论员的独特视角,以品牌效应和个性表达吸引观众收视.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今年3月初播发的长篇通讯《震动资本市场的“粤海重组”》和“新华时评”《“窗口公司信用”该结束了》,经由二十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广泛刊载后,立刻在“两会”内外形成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等有关媒体纷纷找新华社记者了解报道的采写过程、背景,并就  相似文献   

1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推出的一个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经过7年发展,“新闻调查”已经成为倍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栏目。在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新闻节目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新闻调查”的节目形态成了电视深度报道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借鉴。 运用调查方式推进深度报道 “新闻调查”的成功,就是在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和“新闻背后  相似文献   

15.
“两会”年年报,年年想出彩。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如何创新出彩,中央电视台可谓是颇费功夫,除了保持以往的现场直播、新闻、专题、访谈、文艺等形式外,着力开辟新的报道形式,创新节目形态,使今年的“两会”报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受好评。“两会”期间,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七个频道及央视国际网络进行两会报道, 投入记者量、栏目量、现场直播量、新闻报道量、制播专题量等多个指标都较历次两会报道有较大突破,达到了"历史之最"。一、现场直播48场,时长92 小时17分钟,为历史"之最" CCTV-1现场直播4场, CCTV-新闻频道现场直播23场, CCTV-4现场直播12场,CCTV- 9现场直播4场,CCTV-E&F(西法语频道)现场直播3场。新闻频道以直播报道的形态迅速报道两会内容,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两会报道的一大特点。从3月3日至14日,每天上午、下  相似文献   

17.
张成 《记者摇篮》2006,(5):67-67
一、省级电视台经济报道面临严峻挑战当今时代,电视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每天在几十个频道之间游走,没有吸引人眼球、勾起人收视欲望的好的电视节目,就很难得到受众的青睐。尤其在新闻竞争中,省级台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关心国家大事看中央台、了解身边小事看城市台”,固有的收视观念一直在影响着省级电视台的新闻宣传。目前,中央电视台的经济报道已经改变了原有说教意味浓、呆板僵硬的模式,更多的从软性报道和包装上寻求一种突破,在“爱看”与“受看”两方面吸引了越来越多各个层面上的观众。同时,地…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成为醒目的热点新闻,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也收获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和收视成绩。农历除夕至初六,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16%,指标性栏目《新闻联播》内的相关报道,收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主要战场,广州电视台以多年来形成的“两会”报道特色。一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主流媒体权威报道。另一方面报道题材贴近百姓,新闻注重“短、平、快、活”,而受到观众、同行、宣传部门,以及人大政协的肯定。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收视调查数据。广州电视新闻在“两会”期间是广州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笔已连续十年参与“两会”报道,主要的体会是把握基点、找准焦点和抓住亮点。  相似文献   

20.
南京电视台“社会大广角”深度报道栏目始于1994年2月28日播出,每天10分钟,已播出近400期。这一栏目至今能在南京地区家喻户晓,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栏目选择了最适合电视特性、最易被观众接受的风格的样式,就在于它所报道的内容紧贴生活、紧贴群众,具有强烈的“土”味,并注意把“热度”、“深度”和“人情味”有机地统一起来,坦诚地评说。这一栏目特性与观众感受方式的一致,赋予了栏目特有的生命力,并在观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