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鲁智深     
鲁智深是施耐庵在《水浒》中所塑造的英雄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李贽在《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总评》中这样赞道:“描画鲁智深千古生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关于林冲受迫害之事,李贽又赞道:“小衙内是不知事小儿,富安是不识体光棍,两个也不必说了,独恨高俅害人,陆谦卖友,都差鲁智深打他三百禅杖。”著名《水浒》评论家金圣叹也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3.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4.
胡彭华 《现代语文》2006,(10):116-116
倨句 <汉语大词典>:"亦作'倨佝'倨拘',物体弯曲的形状角度.微曲为倨,甚曲为句.<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 居句 <汉语大词典>:"犹言方圆直曲."<史记·乐书>:"居中矩,句中钩."<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云,"居"通"倨".直也.段玉裁释"倨"时,引<礼记·乐记>作"倨中矩,句中钩."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获奖青年教师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凭借自己对<水浒>的喜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喜爱,结合自己阅读<水浒>的感受,设计了在名著背景下解读人物的教学思路,立足文本,借助名著,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林冲的独特形象,激发他们探究林冲、探究<水浒>人物的兴趣,将孩子引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6.
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记载:"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获奖青年教师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凭借自己对<水浒>的喜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喜爱,结合自己阅读<水浒>的感受,设计了在名著背景下解读人物的教学思路,立足文本,借助名著,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林冲的独特形象,激发他们探究林冲、探究<水浒>人物的兴趣,将孩子引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中古近代汉语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而论,其进步主要体现在断代词典、专书语言词典的编写以及单篇论文的刊布上,断代词典有<宋元语言词典>(龙潜庵1985)、<明清小说辞典>(张季皋1992)、<近代汉语词典>(高文达1992;许少峰1997)、<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翟建波2002),专书语言词典则更为丰富,<水浒传>有两部:<水浒词典>(胡竹安1989)、<水浒语词词典>(李法白、刘镜芙1989),<红楼梦>有三部:<红楼梦辞典>(杨为珍、郭荣光1987)、<红楼梦词典>(周汝昌1987)、<红楼梦语言词典>(周定一、钟兆华、白维国1996),<金瓶梅>也有三部:<金瓶梅辞典>(王利器1988)、<金瓶梅大辞典>(黄霖1991)、<金瓶梅词典>(白维国1997),至于单篇论文,散见各学报杂志,数量众多,难以列举.  相似文献   

9.
<论语·乡党>中有这样一句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现代出版的<论语>读本都是这样标点的,笔者认为,这一则改为如下标点会更妥帖些:"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笔者按:'不'通'否').'问马."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0.
范崇高 《现代语文》2006,(10):16-16
<咬文嚼字>2002年第9期"一针见血"栏目内有<"胆如牛"闻所未闻>一文,指出<联合日报>一篇文章的标题"贪官缘何胆如牛"有误,并且说:"要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不如把'胆如牛'改为'胆大包天'或'胆大妄为'." "胆如牛"的说法确实闻所未闻,但仔细分析,恐怕作者原本用的是"胆如斗",在编印过程中,不知在哪个环节误成了"胆如牛".  相似文献   

11.
关于"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名句,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趣事:张子野(张先)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宋祁)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日:"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邪?"遂出,置酒尽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一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12.
贺铸的<青玉案>意境幽洁而清新,此词问世后,立刻传唱一时.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为何一首言情之作,却如此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3.
鹤壁金山寺蒙汉圣旨碑未见著录于同类碑拓的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碑文中八思巴蒙古文的汉译白话部分,与罗贯中<水浒全传>中的语言方言特色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为进一步研究考证罗贯中籍贯及<水浒全传>的语言特色提供了新资料,拓展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邵杰 《钦州学院学报》2010,25(2):20-21,29
<离骚>之后有<幽通>、<思玄>与<答客难>之后有<解嘲>、<答宾戏>并非一回事.俞樾之"昭明不达斯旨,妄标‘骚'体,然则<幽通赋>可谓之‘通',<思玄赋>可谓之‘玄'乎?乃至<九歌>、<九辩>、<招魂>、<招隐>不分体例,尽被‘骚'名,古人所不料矣"说,犹大科学家走出实验室竟忘记了科学常识.而两部较为权威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介绍骆鸿凯<文选学>均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巾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浙江大学朱作仁先生认为,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想像.王尚文先生在他的<论语感>一书中谈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如是说:"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  相似文献   

16.
课堂回放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 师:昨天,你们老师已经布置了<杨修之死>的预习任务.张老师呢,专门画了一幅<杨修绑赴刑场>的漫画.请看:  相似文献   

17.
黄山谷<点绛唇>(浊酒黄花)词序云:"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杭九日〈点绛唇〉旧韵>."<全宋词>:"案‘再'字疑是‘在'之误."人皆以为此词系山谷"再(在)涪陵"作.如,<文献>1998年第4期胡可先<黄庭坚词系年考证>"绍圣二年乙亥(1095)"条:"考山谷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在绍圣二年,其<黔南道中行记>云:‘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词当即是年在涪陵作."  相似文献   

18.
周国平是一位用灵魂写作的作家,他对死亡的思考贯穿在他的作品中,从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中对挚友郭世英之死的怀念,到<父亲的死>一文中对父亲未尽孝道的内疚,再到纪实散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父女诀别的悲痛,无不与死亡进行深度接触,这也使他对于死亡有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在<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一文中他集中对死亡进行探讨,他认为思考死对于生却是有价值的,对于死的思考尽管徒劳,却并非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颐和园>一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品读句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刚读完一遍,有个学生便惊叫起来:"老师,我发现文章中有个字用错了!'滑过'的'滑'应该写成'划船'的'划'."  相似文献   

20.
《陈州粜米》是一出歌颂清官包拯断案,为民除害的公案戏。剧本描写陈州地方“亢旱三年,六料不收,黎民苦楚,几至相食”。皇帝颁旨放粮,赈济百姓,以示“仁政”。官僚地痞上下勾结,抬高粮价,趁机盘剥,激起民愤。张(忄敝)古挺身而出,当面抗辩,大官僚刘衙内之子刘得中公然用皇帝所赐的紫金锤打死张(忄敝)古。小(忄敝)古为父报仇,向包拯告状。包拯私查暗访,弄清真相,让小(忄敝)古用紫金锤打死刘得中。刘衙内奉皇帝赦书赶到,结果事与愿违,这道“只赦活的,不赦死的”的赦书正好赦了小(忄敝)古,斗争以人民的胜利告终。剧本所揭露的是天灾笼罩下的人祸,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