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尔·波兹曼对麦克卢汉思想——"媒介即是讯息"的传承是波兹曼理论构建的基础,也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他同麦克卢汉一样,视媒介本身为一种环境,而非媒介传播的信息,所以,波兹曼媒介理论关注的是媒介技术自身对文化的影响及控制。理解波兹曼对麦克卢汉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运用是理解媒介环境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西方著名思想者埃里克·哈弗洛克是被波斯曼誉为和麦克卢汉并列的经典学者.他重视研究媒介形式本身,试图去理解特定媒介如口语主导社会中的社会运转、文化产生情况.哈弗洛克和麦克卢汉同为媒介环境学第一代的代表人物,都对媒介环境学的基本问题成形作出了贡献,他不仅在学术地位、经历、著作、影响等方面和麦克卢汉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并且,他还影响了麦克卢汉.作为学术思想深邃、影响广泛长久又富有争议的学者,哈弗洛克的思想宝藏亟待挖掘.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5):2-7
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作为北美媒介环境学界历史上和当今的"明星"人物,分别是媒介环境学科诞生以来两件制度建设里程碑事件的主要领导者和理论贡献者。尼斯特洛姆认为媒介环境学是将复杂传播系统作为环境的研究,是一个视角,是新兴的元学科;斯特雷特提出媒介环境学是纽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麦克卢汉学、口语文字学、美国文化学,是对媒介环境的研究,是"媒介学"。理解他(她)们"媒介环境学是什么"的经典界定,可拓宽加深国内的媒介环境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9):26-29
刘易斯·芒福德是城市规划和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大家,也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思想先行者之一。在媒介环境学迅速崛起的今天,深入系统地研究刘易斯·芒福德的媒介环境学思想,既是媒介环境学学科本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媒介环境学学科发展历史的应有尊重。作者基于文献分析法,阐明芒福德媒介环境学思想的精神实质,并从三方面就其媒介环境学思想源流进行初步考察,旨在为全面研究芒福德媒介环境学的思想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美国纽约大学媒介环境学者克里斯琴.尼斯特洛姆曾与尼尔.波斯曼一起创建纽约大学文化与传播系,以媒介环境学科建设的设计师而闻名。除了对媒介环境学科创建的贡献外,她亦对媒介环境研究的思想建设做出了独特贡献。她以将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勾连的研究视野,用物理学思想观照媒介环境研究,阐释了二十世纪物理学两大思想实验对媒介环境学的意义,以及相对论思想如何转化为媒介环境学的基石,并在研究了本杰明.李.沃尔夫、苏珊.朗格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媒介环境学研究应重视语言在组织、传递思想中的偏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媒介环境学认为:各种媒介构成了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 “媒介即是环境” “环境即是媒介”.媒介环境学的观点隐含了社会、媒介和人(受众)三者间的关系:人生活在媒介建构的环境中,媒介是反映社会的镜子;媒介环境影响着人的知识构成、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而人的知识构成、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最终又反作用到社会的运行.透过媒介环境学这一门新兴的学科,对“走转改”进行透视,可以发现“走转改”带来的是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结构的重构、媒介文化的再造,从而生成一个人、社会、媒体和谐发展的媒介生态圈.  相似文献   

7.
杨静  鲁雷  王肖楠 《新闻传播》2015,(2):32-33,35
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分析当下的媒介环境对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加强舆论引导、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文化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等措施来改善媒介环境,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梁颐 《东南传播》2021,(12):67-69
关于麦克卢汉,洛根认为,麦克卢汉是改变了我们对技术、媒介和传播看法的系统思想家,他最有价值的想法是"媒介就是信息",而且它永远不会过时.虽然麦克卢汉声称他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中展示过理论,但他确实有一个理论,洛根称之为"媒介通论".媒介通论由探索、图形/背景、地球村等10个要素组成;关于书籍的未来,洛根认为,书籍不会消失,因为讲述的故事或叙事无法在互联网上的几篇短文中捕捉到.当我们生活在地球村时,网络直播和网络视频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它们永远无法取代书籍;关于自己的研究经历和现在的研究工作,洛根认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洛根教授担任老特鲁多总理的政策顾问的经历为他提供了另一个学习媒介的舞台.洛根将沃尔特·翁的工作并入其工作,如在《理解新媒介》一书中利用了翁的次生口语文化的概念.在洛根看来,语言是人脑向心灵的延伸.艺术是另一种媒介形式,它能够影响大脑和心脏,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洛根关注的重点是语言的起源和演化,他刚刚完成的三本书是他对媒介环境思想进行的最新补充;关于媒介环境学研究,洛根认为他和麦克卢汉一样,不认为学科之间有所谓的界限,所以会跨学科地使用概念,如"超临界性",洛根认为媒介环境学研究应该遵循麦克卢汉为我们建设的道路,他给年轻学者的建议是阅读麦克卢汉和其他媒介环境学家的原著或译文.  相似文献   

9.
王凤栖 《新闻世界》2012,(1):136-137
被认为是媒介环境学第二代精神领袖的尼尔·波兹曼,现存世的著作有25种,1982年出版的《童年的消逝》、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以及1993年出版的《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他媒介批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3,(19):1-8
"媒介环境学者是技术决定论者",是对媒介环境学派研究的流行评价之一。本文阐释媒介研究中对技术决定论的界定,讨论媒介环境学者被认为是技术决定论者的原因,探析媒介环境学主要代表人物格迪斯、芒福德、英尼斯、麦克卢汉父子、哈弗洛克、爱森斯坦、波斯曼、沃尔特·翁、莱文森、梅罗维兹、林文刚对待技术的思想。认为"媒介环境学者是技术决定论者"这一说法失之准确。只重视技术和只重视内容的研究同样不可取,对媒介内容和形式的研究同样必要,忽视内容和忽视形式都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1.
麦克卢汉是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其对当代社会传媒的影响来自于他高人一等的批判性和预见性。尽管麦克卢汉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深刻的传播理论家,但是他以众多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在现在看来依然入木三分的流行文化批评,在他去世20多年后,重新赢得公众和学术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12.
张晶 《新闻世界》2012,(4):216-217
当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一个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已成为共识。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平衡观的视角来观照我国新闻媒介平衡传播的相关研究。媒介环境学充满人文关怀,其研究目的在于创造平衡和谐的媒介环境,帮助人们实现心理的平衡,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平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波斯曼对网络媒介批判性思考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新媒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收益的同时,也必然具有负面效应,这是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者审视媒介技术进步的一个基本立足点.通常,他们更热衷于聚焦负面效应,即主要不是通过对技术进步的辉煌之阐释而是通过对辉煌背后之阴影--技术进步对文化是否造成伤害--的剖析来展示其学术趣旨与学术深度.芒福德在上世纪30年代就对电话媒介提出独到的质疑,认为打电话时"兴趣和注意力的流动都不是指向自己,而是听凭一个陌生人的摆布".[1]波斯曼作为媒介环境学第二代学人的杰出代表,也秉承了前辈的学术取向.他对网络媒介的批判性思考,如芒福德对电话的质疑一样视角独特,发人深省,展示出各自深刻的思想与犀利的目光.  相似文献   

14.
媒介环境学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介了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的一些重要命题,并阐述了媒介环境学与媒介生态学的区别,同时检讨中国学者对所谓“技术决定论”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何道宽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译介人,刘海龙、胡翼青是国内传播学研究的学科领航人。本研究基于对三位学者的访谈,从媒介环境学的译介、学科流变及对未来的学科想象三方面考察该学派在中国的学科边界问题。该访谈实质上是对媒介环境学在后现代思潮下的边界“内爆”,及对传播学学科“规训”的一种回望及省思。正所谓不破不立,文章在借鉴诸多媒介研究领航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汉语世界的媒介环境学研究应打破传统的将媒介作为环境的单一研究视野,发展媒介环境学的哲学观、“媒介即是膜”“媒介即中介”等多种面向的学术脉络,最终使该学派从“走进”传播学迈向“走出”传播学,进入更加广阔的跨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6.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是目前传播界被冠以头衔最多的学者之一.作为一位媒介技术论者,莱文森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他是北美媒介生态学派第三代旗手,也是纽约学派的领军人,他以"媒介进化论"为核心的媒介理论奠定了他在环境学派中的地位.莱文森的媒介思想受到进化论、哲学进化知识论、媒介环境学的三重滋养,以此形成其独特的媒介进化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而这个转型期的文化特征、民众的心理成长都和主导媒介的媒介形态、性质关系密切.因此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分析广播夜话节目是解答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和理解当下文化形态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梁颐 《新闻世界》2014,(4):269-270
北美媒介环境学的领军人物保罗·莱文森为媒介技术进化引入了认识论哲学基础,形成了奠定他学术地位的媒介进化论。媒介进化论在形成的过程中,得益于跨学科思想的帮助。媒介进化论借用并补充了达尔文的思想,糅合并升华了坎贝尔的思想,延伸并修正了波普尔的思想,并以自己的哲学框架对信息技术本质进行了展现。  相似文献   

19.
王以 《声屏世界》2012,(7):180-182
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然而斑斓夺目。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在媒介环境学的框架中分析电视媒体的历史和现状作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比肩而立的媒介环境学派(三者合称传播学三大学派),其理论观点的独到性、对社会问题强大的解释力和对未来的精准预见性,正越来越受到传播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波斯曼给媒介环境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媒介环境学研究人的交  相似文献   

20.
李倩  刘欧 《新闻世界》2010,(11):141-142
媒介环境学是一种比较前沿的传播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将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并对代表人物的理论贡献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