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乐演唱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舞台表演艺术.作为声乐演唱者,它的表演实践过程是集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共鸣为一体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情感的获得是基础,同时也是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依据和前提.本文以声乐演唱中情感获得为主线探讨其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声乐演唱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舞台表演艺术。作为声乐演唱者,它的表演实践过程是集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共鸣为一体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情感的获得是基础,同时也是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依据和前提。本文以声乐演唱中情感获得为主线探讨其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明德 《科教文汇》2007,(11Z):128-128
声乐演唱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舞台表演艺术。作为声乐演唱者,它的表演实践过程是集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共鸣为一体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情感的获得是基础,同时也是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依据和前提。本文以声乐演唱中情感获得为主线探讨其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艳 《科教文汇》2015,(4):156-157
吴碧霞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无论在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演唱的歌曲都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纳塔利·德赛同样也被誉为20世纪末的“声音奇迹”,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歌唱家在演绎这首《声乐协奏曲》时,也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与音响效果。通过对吴碧霞与德赛演唱的这首《声乐协奏曲》的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声乐发展的前景,并对两种风格的演唱进行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分析,对这首作品歌词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以及作品演唱时在发声吐字、气息力度、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剖析与阐述,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对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声乐学习,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碧霞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无论在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演唱的歌曲都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纳塔利·德赛同样也被誉为20世纪末的“声音奇迹”,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歌唱家在演绎这首《声乐协奏曲》时,也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与音响效果。通过对吴碧霞与德赛演唱的这首《声乐协奏曲》的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声乐发展的前景,并对两种风格的演唱进行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吕淼 《科教文汇》2013,(20):112-113
声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演唱者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需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共同配合来完成。其中,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演唱成功的前提,因此,合理地运用歌唱心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一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声乐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认知、分析和学习能力,并把加强歌唱技巧的练习、注重舞台表演的实践作为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的必经之路,从而有利于歌唱者增强演唱信心、丰富演唱经验,发挥心理活动的积极作用,并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培养演唱的能力和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是一门技巧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的,即使我们有丰富的情感,有美妙的声音,也要借助具体的作品来体现。而演唱好作品除了一定的声乐技巧外,还需要具体的辅助方式来表达。在歌曲演唱中,充满深情的歌声再辅以与歌曲内容情感一致的面部表情和适当的形体动作,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及作品内容。从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等方面来论述在演唱过程中如何使面部袁情、形体动作与歌唱贴切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以求达到高度完美统一的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部声乐作品的完整表达,需要歌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准确的内涵分析和情感的再次创作,声情并茂的演唱。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对情绪情感更好的调控是声乐表演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吴卫洁 《科教文汇》2012,(5):160-161
情绪是声乐演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整个声乐的演唱效果,情绪控制是声乐演唱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整个声乐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声乐演唱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情绪控制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入手,着重研究如何在声乐演唱中进行情绪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姚慧 《科教文汇》2012,(2):167-167,175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纯熟的歌唱发声技巧,将作品内包含的思想感情生动完美地表达出来,用悠扬美妙的歌声感染听众。大多数的声乐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在教学中总是将歌唱的共鸣、气息等技巧视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情感的培养缺乏重视。当然,如果想要出色演唱一首歌,演唱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歌曲演唱中若只有演唱技巧是不能够完整表达一部好作品的,更不用说能感染听众。因此,教学者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挥。  相似文献   

12.
声乐演唱是一种集情感传达和声音展现的艺术形式.听众对其感受,不仅来源于演唱技术对曲目的精准演绎,而且还来源于情感层面对声乐美学艺术的赏析.因此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让演唱人员提升其对自身情感和表演曲目所蕴含内涵的体会,以及演唱技术在情感中的合理运用,已经成为当前衡量很多声乐演唱人员演唱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声乐演唱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西方的音乐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并且对我国的声乐艺术给予了大大的充实,因此在声乐艺术高度丰富和发展的今天,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也有了大大的提升.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声乐演唱中单一的技术叠加和展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当前较高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必须要重视情感的表达,做到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与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要做到"声情并茂",这也是演唱的灵魂,只有饱含情感的演唱,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4.
郭斌 《华夏星火》2004,(10):30-30
“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好的歌唱”。歌唱是一种语言艺术,所以也是一种母音的艺术,好的歌唱是好的说话的持续,歌唱与说话同样都是表达思想的情感的重要手段,从生理运动部位观察,这两个表达手段的基本方式是相同的,都是运用声音、语言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活动,当我们站在专业声乐演唱的技术和艺术性角度进行观察,两之问的运动状态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分别表现在气息运用、声带发声状态、共鸣运用、语言的夸张程度等方面。作为一名专业的声乐演员,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舞台演唱过程中,更加充分体会到两的区别与共同点。  相似文献   

15.
黄燕 《科教文汇》2012,(4):143-144
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不仅要提高演唱的技能技巧,更要加强对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此,本文从歌唱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如何培养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歌唱心理与声乐学习、演唱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尚媛 《大众科技》2010,(6):220-22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与演唱中,技巧训练与情感表现永远无法分开,没有艺术表现的的技术不具任何意义。文章主要从演唱所需要具备的各种技巧、情感的表达及技巧与情感的关系来阐述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声乐语言的应用技巧决定着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不能充分展现作品表达的思想,从而达到所谓的"字正腔圆"。专业的声乐老师要在深刻理解声乐语言思想的基础上,将声乐和语言相通的地方发掘出来,从而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声乐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深层次的体会"声乐语言"的妙处,将语言和声乐巧妙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音乐溶解语言,语言溶解音乐"的境界,从而使演唱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18.
论民歌演唱艺术的色彩及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它还包括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演唱等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民歌演唱也就是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民族唱法,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歌舞演唱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而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  相似文献   

19.
声乐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歌唱者的心理品质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演唱的技术发挥及情感表达。在幼师生的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声乐部分教学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幼师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对歌唱技巧的提高和培养阳光型幼儿教师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声乐课教学中幼师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诠释与处理为重点进行阐述,从歌曲第一部分的演唱处理、第二部分的演唱处理、《昭君出塞》第三部分的演唱诠释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诠释与处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