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将其全面融入教学过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实现人才培养效能的切实提升。由李忠红与王贺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传统文化为视角》一书,基于文化育人理念,深入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资源与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优厚,红岩文化、抗战文化、三线建设文化、三峡移民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重庆红色文化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感,涵养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应从构建协同育人、拓展课堂育人、丰富文化育人、创新实践育人、加强网络育人等方面,探寻重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促进高校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提升铸魂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进,育人理念不断更新和优化。在此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高校首要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以思政教育为依托,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整合。诚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藏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及人文精神是中国人思想与精神的内核,对于解决人类问题具备重要价值。课程思政在较大程度上呈现高校教育指导理念、教育内容及教育模式的创新,是高校思政教育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4.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撷取精华,并适时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的宝贵思想财富。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结合新时代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发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蕴涵的深厚育人资源需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情况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我校文学院将书法艺术作为衔接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支点,构建了“思政+书法”协同育人模式,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基本功等专业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生活教育》2014,(22):20-2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笔者总结本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经验,就如何转化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理应成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应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逻辑,彰显其铸魂育人的价值功能,不断解决融合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机制,应当围绕思政课教师、课堂主阵地、网络新渠道和实践教学推进改革创新,提升立德树人实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广博精深,其蕴含着“以德为先”“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等丰富的育人元素,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价值,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实现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实现高校铸魂育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及现实困境,并提出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是支撑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蕴含类型丰富、内涵深刻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价值,是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挖掘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责任。学校需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其文化内涵、精神特质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沃土,让学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增长见识,塑造讲仁爱、守诚信、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命脉,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从教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五个维度,阐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课程体系的基础作用、教学资源的支撑作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以及实践教学的拓展作用,借此全力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育人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融合互补,既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质,厚植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对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育人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没有中华文化,就不成其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和育人方式中蕴含着滋养立德树人的宝贵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与法学教育改革的双重诉求,必须深刻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赓续新时代法学教育文化基因的必然要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法学教育的内在逻辑。着力从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位,坚持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方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定式,秉承新文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衔接;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建构虚拟现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等方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法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此适应新时代法学教育铸魂育人的现实需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到相辅相成、共融共进的作用。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树德育人的理念、内容、方法,对现代德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德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的,需要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和育人思想,进行有效传播和宣传。以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例,将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陈晓青 《教师》2023,(1):15-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在育人目标和内容上存在耦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凸显高职特色、提升思政实效、传承优秀文化、营造文化环境。针对当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文章提出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多种多样的活动支撑、提升高职教师队伍文化素养、多维度厚植文化氛围,充分打造媒体化环境等措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集合和总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题中的应有之义。继承和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经典阅读、文化感知、舆论引导,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育人"效应,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教师将其合理渗透到中职思政教育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意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中职思政教育内容的共通性以及中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大发展大变革,加剧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紧迫性。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成为当代教师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夯实文化根基、信仰之基是铸魂育人的首要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中思政课教材、课堂、学生头脑,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厚植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没有中华文化,就不成其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和育人方式中蕴含着滋养立德树人的宝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