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T.S.艾略特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兼文学理论批评家。长诗《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诗人以"荒原"的意象象征衰败堕落的现代西方社会,以贯穿全诗的再生意象揭示《荒原》的救赎主题及其宗教思想,暗示了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现代人类精神文化的死亡及拯救。通过解析艾略特长诗《荒原》中蕴含的救赎思想,挖掘其诗学思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个人经历出发,剖析了诗人的经历对其心灵及其诗歌的巨大影响,并通过详细分析两首诗说明诗人对人类心灵细腻而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叙事独特,其创新性的叙事时空尤为值得深入研究,对其叙事时空核心要素意象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特点及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对诗歌内涵和叙事特点的理解。研究发现,各类意象的使用增加了叙事时空的多变性、多样性,并有助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蒙太奇手法的运用颠覆了叙事在时空上的线性模式,从独到的角度呈现人物心理和诗歌内涵。  相似文献   

4.
"客观对应物"是艾略特"非个人化"诗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诗学概念——"客观对应物就是表达特定情感的客体、情形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客观对应物"在约翰·邓恩的诗歌中也有着明显体现,他在其神学诗歌《在这圆形大地假想的四角落》、《我是一个小小的世界》、《丧钟为谁而鸣》中对"地理空间"的运用恰能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七个》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该诗描述了诗人与一位8岁小姑娘的对话,通过小姑娘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口吻,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诗人所独有的洞察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纯真的向往,也很好的突出了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与童心这两大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诗歌的翻译一向争议颇多,这里涉及到诗歌是否可译的问题.应当说,诗歌有可翻译的部分,也有不可翻译的部分.一般说来,诗歌的内容是可译的,诗歌的形式一般是不可译的.通过翻译实践,并结合墨西哥诗人帕斯翻译的中国诗词,可进一步阐明我们对诗歌翻译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模糊作为诗歌翻译中的常见现象,在增加诗歌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诗歌对等翻译的难度.其文学空白的特性促使诗歌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更大的空间发挥个人的理解力和创造力.造就了诗歌译者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8.
苗族诗歌研究是苗学界的热门话题.很多学者的观点独到,为苗族的诗歌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苗族诗歌分类比较混乱,这不仅仅是研究标准和研究视角的问题,即便是同一视角也很难将苗族诗歌作一个令人信服的分类.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试图对苗族诗歌理论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并简要谈谈苗族诗歌分类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唐代应试诗对谢朓诗歌的接受,是受到唐代科举的影响.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应试诗成为了科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文选》被奉为圭臬,其中对谢朓诗歌的学习行为表现突出.科考命题对谢脁诗歌的重视,表现在谢胱诗歌原句被九次化用为试题.由应试诗可见,唐科考士子对谢朓诗歌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以谢朓诗为题的科考主要集中在中唐时期,这与主考官的文学偏好有关.谢朓诗歌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致使文人争相学习谢胱的诗歌.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诗歌新形式,网络诗歌的内在诗性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其审美取向与传统诗歌审美偏好出现错位与偏离.网络诗歌审美表现出的拒绝抒情传统、削平诗意表达深度、异化诗歌传统功能等新表征导致网络诗歌与传统诗歌审美之间出现抒情错位、表达错位和功能错位等现象.促使错位弥合的构想之一是大力倡导网络现代禅诗的创作与研究,这不仅有助于规范网络...  相似文献   

11.
中唐诗歌的繁荣得益于中唐贬谪诗人的人才辈出,同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贬谪诗歌勃然兴起.中文诗歌离不开意象,贬谪诗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解读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贬谪诗,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运,精思巧构.诗歌通过相关的意象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  相似文献   

12.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重要的早期浪漫主义诗人.作为画家、诗人、雕刻家,他的诗歌中互文性特征显著.他诗歌内部及诗歌与绘画间存在共时性互文;诗歌与其他作家的文本有历时性互文.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对他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对全面深刻地理解他的主题及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诗的繁荣不仅体现诗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与其广泛吸收其他文体之长有很大的关系.中唐诗风转变与传奇小说的兴盛有很大的关联.李贺处在中唐诗风转变的关键期,其诗歌在意象选取、创作手法以及诗歌风格等方面深受小说的影响.通过考察李贺诗歌与小说的关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诗歌与小说两种文体之间的影响与交融,以及李贺在中唐诗风转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捷夫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叙事诗歌.这些叙事诗歌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并经常在同一首诗歌中巧妙地进行转换.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叙事学著名代表人物热奈特将叙事视角分为三种:无焦点或零焦点、内在式焦点、外在式焦点.捷夫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本文结合热奈特的理论分析捷夫叙事性诗歌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5.
傅若金是元代著名诗人,在诗歌理论上也有所建树,他受传统的"性情说"影响而提出"诗本性情",注重诗歌的抒情特质;受当时诗坛复古风气的影响也提倡诗歌复古,但是又具有一定的通达性;继承传统的诗教观,注重诗歌的社会作用,带有儒家的功利色彩.此外,他还从地域的差异来认识诗歌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词与英十四行诗是中英诗库中的两块瑰宝.两者有着很多相同和相似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找出不同语言诗歌的共性,并对之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鉴赏不同文字的诗歌,促进诗歌艺术的研究、发展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诗性隐喻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外衣,没有诗性隐喻,诗歌就会失去它独有的韵味和美感,更失去了作者所寄予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所以理解诗歌中的隐喻非常重要.通过对隐喻和诗性隐喻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的分析,对中英文诗歌中隐喻和诗歌翻译的分析,旨在挖掘诗歌深层的隐喻概念和思想,并从跨文化和认知能力的角度去研究隐喻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  相似文献   

18.
"灵性"是一个关于精神品性的概念,灵性诗歌是属灵生命的内在话语,任何精神品性都会物化为某种言说上的独特情态,一定会表现在它的言说语法上.灵性诗歌有谦卑的言说态度;灵性诗歌的拟想言说对象是指定性的,包含着对惟一者的明确指认.性灵诗歌以对惟一者的"信"作为根本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冬艳 《职大学报》2014,(1):73-77,72
陶渊明的诗歌的语言既有英自然平淡的一面,又有其雕琢华丽的一面,这种高超的技巧效果使得陶渊明的诗歌独具魅力.本文拟从其诗歌中叠字、炼字、修辞使用几个方面浅祈陶诗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HPS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把握发展脉络,揭示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特运用CitespaceV.5.5.R.5软件对HPS教育进行可视化分析,统计其文献发文量、期刊载文量以及文献机构分布,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及突现词表.系统梳理理论萌芽阶段(1996年—2005年);实践应用阶段(2006年—2016年);模式创新阶段(2017年—2020年)3个时期关键词与聚类.结论表明:HPS教育的文章发布质量有待提高;HPS教育对于创新点研究的持续度有待加强.研究建议:增强HPS教育的历史底蕴,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本质;切实关注HPS教育的三界融合,推动学校科学教育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