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以往思政课不同,“大思政课”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全员育人新形态,倡导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强调全方位育人新实践,要求思政课达到“全员参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理想状态。“大思政课”是决定新时代思政课命运的关键一招,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保障,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指明新思路,为思政课有效融入社会提供新机制。为实现理想状态的“大思政课”,要加强思政课主体建设,形成思政课育人共同体;推进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一体化,构建思政课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以思政课堂为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打造思政课全方位育人形态。  相似文献   

2.
“双高计划”项目大幅提升了高职院校大思政“金课”建设的质量。江苏89所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发挥所在区域产业(行业)优势,立足“三教改革”,从构建思政课格局、打造教学团队、深化教学内容、贯通教学方法、编写校本教材、简化考试方法等六方面建设大思政“金课”,实现思政“金课”与课程思政融合创生,提升“三全育人”创新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备、协同育人合力不强、纵向衔接贯通不畅等问题制约着高校思政课建设实质性效果.从实际问题出发,高校思政课建设需健全顶层制度设计与运行保障机制,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横向协同合力,贯通思政课纵向衔接,以期有针对性地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4.
“三全育人”是构建新时代一体化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明确了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推进路径,有利于构建“教、学、练、赛”全覆盖、课内外一体化、“明德”与“精技”互融、“育德”与“育体”兼顾的新时代体育育人格局,可以实现体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双提升。提出了全方位革新育人理念、全过程体现育人目标、全领域统筹育人资源的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纵向看,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大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相互配合、协调育人。从横向看,“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思政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在“大思政”视域下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开展政史融合教学,各个学段讲述的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应在求同存异中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着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围绕“金课”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地方高校通过基于“金课”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构建智慧教学场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部门协同联动,构建“金课”建设新机制等强有力的措施,为全面打造各专业“金课”作出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善用“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现实要求,对于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在有效推进“大容量”“大融合”“大资源”教学内容建构中丰富思政课知识体系;在增强教师讲道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先进技术应用能力中,实现思政课师资能力升级;在全面构建互动生态课堂、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逐步优化教学设计中,完成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方略,达成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大思政课”教学目标,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各学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政策经历“分工与衔接”“循序渐进”“整体规划”“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一体化建设”五个阶段。在回答教育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体现出思政课教材建设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突出衔接贯通和学段目标导向的政策特点。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应体现方位性、全程性和协同性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大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统筹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且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这需要以“课程联通+教材贯通+师资相通+教学融通+管理畅通”的理念作为引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材体系一体化、师资体系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如何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特别是如何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一直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广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深入阐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意蕴,突出政治高度、强化理论深度、深化专业精度,有助于实现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的。针对当前纵向衔接机制不畅通和横向协同机制不融通的现实困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应做到:从纵向衔接机制入手,着力解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各学段间相互脱节的问题,促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相互渗透、相互衔接;从横向协同机制入手,通过协同联动去解决,优化配置学校管理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关键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思政课教学资源相互融通,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路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以人的品德发展的阶段性为基础,以大中小学学段为经,以思政课程要素为纬,形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表现为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的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建设,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现阶段推进一体化,需要发挥地方教育部门的统筹作用和大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建立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促进大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四史”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切入点,对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品质、拓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历史视野、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实效等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精神谱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艰难曲折和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演进和开拓创新。具体实践方面,要构建一体化“四史”学科框架体系、创新一体化“四史”教育教学方法、搭建一体化“四史”教育交流平台、整合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四史”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对学校立德树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学校肩负着培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人才的重任,需要进一步强化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为此,要着力在创新育人理念上下功夫,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更具衔接性;要着力在创新课程体系上下功夫,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更具系统性;要着力在创新课程评价上下功夫,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尤为重要。区县思政课教研工作往往面临以下难题:课程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教学方式传统,课例创作精品短缺,课题研究肤浅。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区县思政教研工作者应聚焦“四课”(课程、课堂、课例、课题)精准发力,力求“四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示范优化、课题研究深化),推动思政课教研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高校强化组织领导,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聚焦关键要素,增强思政课发展动力;加强协同联动,汇聚思政课建设合力。在实践路径层面,以“八个统一”为根本遵循,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完善评价体系,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配齐坚强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张翔  曹银忠 《教育探索》2023,(10):67-72
“大思政课”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布局谋篇的理念升华和理路创新。进阶“办好思政课”的实践范式需要:基于历史实践厘清“大思政课”建设的历史嬗变,即“五段式”演进,助力“大思政课”高质量效能释放;基于思维剖析演绎“大思政课”建设规律遵循,即“道”的客观性、“学”的支撑性、“术”的适用性三元聚力,擎架耦合式规律图式;基于技术衍化摹绘“大思政课”建设数智化展望,即理论课堂、实践场景、网络空间三“域”协力,赋智主从式协同联动。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推进关键在于教师。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思想上“不信”、行动上“不用”等问题。抓住教师这一课程实施的关键,培育一支有理想信念、有广阔视野、有创新精神、有担当作为的教师队伍,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