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士博  王海霞 《情报杂志》2023,(2):142-150+165
[研究目的]基于集中式数据保护模式的GDPR与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区块链技术之间存在张力,难以实现GDPR所赋予数据主体的数据权利。通过研究区块链技术与个人数据保护规范冲突的归因逻辑及实质,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研究方法]根据欧盟第29条工作组出台的GDPR相关术语解释指南,基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技术性架构,整理欧盟为调和区块链与GDPR冲突出台的文件,研究其冲突的根源,探求调和二者冲突的可能路径。[研究结论]我国应从理念与实体两个层次应对这一冲突。理念上,短期内需解释法律并调适区块链技术,长远来看仍需寻求法律代码化进路。实体上,鉴于公有链与许可链不同的去中心化程度,采取公有链的技术路径与许可链的法律路径分别予以规制,由此实现区块链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互联网技术能够永久记录数据主体的个人信息,这种技术在提升生活便捷性的同时,也存在侵害个人数据权利的可能,被遗忘权的价值正在日益凸显。在删除权的基础上探求被遗忘权制度的本土化方案,有助于保障数据主体权利,提升数据治理效能。[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法律及政策分析等方法,从立法模式、司法适用两个面向对欧盟、美国和中国数据被遗忘权制度进行比较考察。[结论/结果]基于对数据被遗忘权制度本土化的正当性分析,借鉴域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制度完善构想,包括遵循法益平衡逻辑脉络、全面保障数据流动安全、优先保护儿童数据权利等。  相似文献   

3.
范昊  王贺  付少雄  何建平 《现代情报》2019,39(10):136-144
[目的/意义]基于社交媒体个人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通过审核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以期从法律政策文本层面规范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保障个人信息合法权益与社会公共安全利益。[方法/过程]本文以国内外16款用户量最大、使用频次最高的社交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从个人信息采集与利用、Cookie及相关技术的提醒、个人信息储存及保护、个人信息共享转让与披露、个人信息处理权益、未成年个人信息保护角度对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政府层面亟需保障《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底层实施,企业层面需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的内部制度化建设,结合服务与产品特征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内容,采用实名制规范未成年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针对个人信息共享存在擅自共享、告知不充分、责任不清等问题,在国内立法规定过于笼统、欠缺针对性的情形下,尝试提出解决个人信息共享问题的法律治理模式。[方法/过程]统计分析今日头条、百度、网易等50家中国主流应用的隐私政策,总结个人信息共享的实践做法及突出问题;考察比较国内外规制个人信息共享的立法规定,为我国立法提供制度借鉴。[结果/结论]结合当前个人信息共享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共享资格准入、形象化告知、三重授权、权利人控制、首负责任等五大治理模式,从而在法律层面规范个人信息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使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广泛关注,涉及技术、法律和应用市场等多方面,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直观的了解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过程]文章以CNKI收录4951篇文献作为数据样本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个人信息保护近10年的研究学科及期刊分布、具有影响力的机构和作者、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个人信息保护作为多学科交叉复合型研究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范畴,研究领域集中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民商法及行政法、新闻与传媒、图书情报等;作者、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且多为内部合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法律和应用市场等方面,发展趋势集中在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立法、开发和技术保障以及社交网络、终端提供的服务等。该研究为揭示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困境与保护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盼盼 《现代情报》2019,39(6):149-155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理论与保护路径还有探讨的空间。[方法/过程]从理论困境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与数据、隐私的概念界分以及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辨析;从保护路径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结果/结论]在理论层面,个人信息的概念,应从闭合的"可识别性"到开放的"伤害风险"把握;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应从单一的私有化到复合的两面性理解。在保护路径层面,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趋势,应实现由"碎片化"到"体系化"、"宏观思维"到"微观思维"的转变;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着力点,应基于"资金、手段、规范"三位一体的具体展开;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监管,应变革"政府参与"模式;个人信息保护中行业自律理念,应实现由原则性的指导到具体性的实践;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应拓宽"事前保护"+"事后保护"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为更全面地了解联合分析方法在个人信息隐私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发现潜在的研究机会,为信息隐私保护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必要对采用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个人信息隐私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方法/过程]研究个人信息隐私且采用联合分析方法的20篇文献被选出来,重点对这些文献的研究主题、采用的研究理论以及协同使用的其他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第一,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共享意愿和产品采纳两个方面;第二,这些文献很少采用用户隐私披露意向和行为研究中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属性的选择和结果的解释;第三,联合分析与焦点小组访谈、聚类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彭巍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201-206
区块链与司法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作出的技术应用创新,本质上是区块链自身的技术特征与我国司法的价值追求的内在契合和相得益彰,包括数据真实与司法公信相契合、智能合约与司法高效相契合、数据可信与司法便民相契合、分布式共识与司法分权相契合。区块链技术与我国司法制度的深度融合使司法区块链完全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区块链技术,无论在技术抑或是理念层面都根据社会主义司法实践的现实需求作了调整和改进。过去理论界对于区块链技术在法律层面可能引发的应用风险和监管盲区的认识,对我国的司法区块链都不再成立,但我国司法区块链建设还需解决自身引发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碳数据安全治理进行研究,阐明其面临的安全风险。利用区块链赋能碳数据安全治理,实现碳数据的链上治理,有利于奠定和完善“双碳”战略数字底座和数字体系。[研究方法]首先,阐释碳数据的概念体系和面临的自身安全风险和利用安全风险;其次,探讨区块链参与碳数据安全治理的内在理论逻辑;最后,基于规范分析方法建构碳数据安全治理的法律规制体系。[研究结论]针对碳数据面临的自身安全风险和利用安全风险,区块链的应用有助于构建碳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整体可从宏观维度的规制理念、规制体系和具体路径以及微观维度的具体规则设置两个层面构建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周耀 《现代情报》2019,39(4):94-102
[目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融合了诸多学科和各类先进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当今最具颠覆性的新技术,图书馆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积极构建"区块链+"图书馆应用系统,从而加快推动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内容]文章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及其核心价值,详细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优势,最后设计了4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应用系统。[方法]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新老应用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成果/结论]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稳定、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的3大主要特征,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收集、存储安全和信息传播等方面的难题,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国图书馆界持续不断的学习与改革,以期与其他区块链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同步。  相似文献   

11.
常宇豪 《情报杂志》2023,(5):184-191
[研究目的]个人信息利用是大数据时代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个人信息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既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个人信息产生促进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正效应,又可以因不当或违法利用个人信息形成产生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负效应。研究个人信息对公共安全的影响效应与风险应对,有助于促进正效应而克服负效应,实现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历史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系统剖析了个人信息影响公共安全的原因、方式,以及风险防范。[研究结论]正效应中的个人信息利用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为目的,可能存在因个人信息过度处理侵犯个人信息权益之风险,应通过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平衡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关系;负效应中的个人信息利用属于不当利用或者违法利用,目的是非法获利或者故意破坏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应通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等保水平,强化个人信息出境管理、加大打击力度等措施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12.
在对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构成的分析基础上,从“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我国15个省份2018—2020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TOPSIS熵权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包括生态主体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两个子系统;(2)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由区块链技术生产主体绩效、技术扩展主体绩效、技术应用主体绩效、产业服务主体绩效以及生态环境绩效5个维度和17个细分指标构成;(3)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绩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较慢,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需要结合各地的产业环境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3.
张冬冬 《情报杂志》2021,(2):69-76,62
[目的/意义]面对我国多元复杂的恐怖威胁态势,如何构建扁平高效、安全智能的反恐情报融合共享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国反恐情报融合、协同、共享已成为当前反恐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方法/过程]该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自信任、自维护、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从主体、客体、功能的角度探究了区块链技术在反恐情报融合共享中的适用性,从组织架构、信息共享、数据区块、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层面详尽阐述了反恐情报融合共享联盟链模型的实现机理。[结果/结论]反恐情报融合共享联盟链模型实现了反恐情报机构间横向协调、纵向指挥、区域联动、互联互通的融合共享,将进一步促进情报共享主体间的自信任和高协同,增强我国反恐情报的融合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电子政府先进国家的案例分析,切入公众对电子政府信心的研究,进而引出个人信息保护之与电子政府建设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公众对电子政府信任的因素。提出了约束电子政府对个人信息处理的一般原则:个人信息的专属性、普遍性和长期性原则;信息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处理自身信息的完全自由原则;建立与信息的敏感性相适宜的法律保护体系;保密原则。论述了电子政府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之法律框架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从区块链思维出发,对竞争情报联盟运行机制展开研究,为竞争情报在合作网络中的共享提供保障。[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区块链思维应用至竞争情报联盟中的优势;其次,构建基于区块链思维的竞争情报联盟运行机制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仿真分析;最后,对区块链思维运用至竞争情报联盟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在竞争情报联盟运作中引入区块链思维对竞争情报资源共享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企业员工与政府机构参与比重、大数据技术与共享平台应用率、规范性制度与文化建设等要素对竞争情报联盟的稳定运作存在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探索个人信息安全感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有助于丰富个人信息安全等相关领域的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有效提升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感水平。[方法/过程]综合采用扎根理论、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界定个人信息安全感的概念构成,构建个人信息安全感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探索影响因素组态模式。[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个人信息安全感概念由风险体验、应对体验、解决体验、安全体验和回忆体验构成;个人信息安全感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涵盖宏观环境因素、处理主体因素和个人自身因素3个维度,包括信息生态、个人信息处理者行为等7个主范畴因素;高个人信息安全感具有境遇安全型与自我调节型两种组态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区别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新型风险。已有文献大多集中于解释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金融的互补性,没能解决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四大类风险,运用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路径进行研究分析,以探究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风险防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解决互联网技术问题是区块链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首要环节。(2)防控互联网技术风险和法律监管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3)完善市场信用规制需要技术和法律监管的支撑。(4)经营风险的不断改善需以技术、法律和交易信用作为基础。研究结果将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提供一套应用路径体系,以期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众多领域进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它的广阔前景。基于专利信息对我国区块链技术及其分支领域进行专利申请趋势、法律状态、地区分布、申请人分布在内的技术创新态势与IPC构成、技术关联、技术功效在内的研发态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块链技术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在全国呈现东强西弱的技术格局,研发主体较为分散尚未形成优势企业,技术研发重点集中在数据层与应用层的提高安全性与提高效率领域,激励层与网络层技术的专利数量不足。针对分析结论提出我国区块链技术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层面的创新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传统知识图谱的构建,通常使用海量数据进行实体和关系的抽取,不具备主题指向性,且难以满足观点深度挖掘,因此提出涉众网络分析理念以提供定题情报服务。[方法/过程]文章结合网络分析法和文本挖掘对涉众网络的概念进行剖析;将涉众网络的理念应用在技术竞争态势分析层面构建了专利技术竞争态势的多层网络分析模型。[结果/结论]选取区块链技术领域作为案例对涉众网络概念进行应用检验,同时对区块链技术竞争态势和技术瓶颈进行探讨,从而对未来技术发展战略给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移动应用程序在为用户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增加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而敏感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当前,加强敏感个人信息保护,对于保障个人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以移动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对敏感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结果/结论]为了切实有效地保护用户敏感个人信息,运营商应当推动告知同意规则落地落实,发挥特定目的规则的引领作用,弥补充分必要规则的实践疏漏,以及构建全生命周期严格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