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个性化文本解读融入课堂教学的现象近年来深受教育界关注,褒贬不一。教学文本的解读与一般阅读文本的解读存在差异,它需要指向教学目标、学生群体。因此,语文教学需要开展教学文本解读。教学文本解读需要遵循源于文本、指向课标、依托教材、基于学生的原则。通过咀嚼文本、契合体式、追溯本源等路径,教师进行恰当的文本解读,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享受阅读世界。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需要找到一种转换的办法。以《陈情表》的教学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出如下路径:取舍鉴选,确定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定位教学目标;提炼还原,精心设计问题;以生为本,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备课阶段进行的文本解读,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进行的是“为了教学”为基本目的的教学解读。文本的教学解读,与一般解读、文艺学解读的性质、基点、因素、目的、取向、内容、方式不同。文本教学解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从解读中学习”,着眼点与着力点是“学习解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语文界对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有充分的认识。对此话题的讨论更多聚焦于怎样解读,如何读深读透,但对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则涉及较少,对如何把文本解读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还关注不够,导致解读与设计没有找到接口,无法实现解读与设计的融通。  相似文献   

5.
章丽 《学子》2014,(17)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方法"是为了解读文本而采用的一种技巧性的行为方式,而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路径"是为了解读文本寻求的一个方向性的角度。对这两者的辨析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建立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根据,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客观、更理性地选择解读文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教学文本的解读具有自身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将解读的过程和结果有选择性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和角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和品味鉴赏能力。教学文本可以从语言、人性、社会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从语文的角度解读文本,有助于拓展文本解读的思路,提高文本解读的效度,基于教学的文本解读策略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7.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不是生活教育,不能过多地从生活角度去解读文本.语文教学也不是科学教育,不能过度地以求证的思维来评价文本.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尊重文学创作与表现的特点和规律,要以文学评析的方法和路径来观照文本、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根本与关键。一则《祝福》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采取专题辩论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学生文本解读思想观点出现分歧,文本意义探究发生偏离。这则《祝福》教学的文本解读批评引发以下三条重要启示:文本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社会历史环境;专题辩论不失为解决文本解读思想分歧的重要路径;好课并不在于教师的精彩表现,而在于教师发挥作用让学生观点言论出彩。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获得阅读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及得到情感熏陶。高效的阅读课教学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文本的解读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及多纬度不断深入。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三第8单元第3课Marco Polo为例,探讨教师如何深度解读文本,根据阅读文本的题材和文体特点,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以实现高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对教学文本的解读,可以根据时段与主体的变化,分为备课解和导学解读。备课解读是上课前教师准备教学内容和寻觅教学路径的过程,备课解读越充分,越利于一线的教学;导学解读是教师作为课堂里“平等中的首席”,根据学生学情、自身优势及文本特点.实施课前预设,以促成学生的自主解读。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语文教学文本指的是作为教学使用的篇幅不长的单篇作品,包括课前导读、文章和课后问题等。教学文本的主体部分是文章,文章是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前导读和课后练习是学习目标的体现。当前,很多教师误把教学文本解读单一地理解为文章解读,忽视课前导读和课后练习,凭个人阅读经验和兴趣随意解读,忽视了教学文本的目标功  相似文献   

13.
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当下,教师们对解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有充分的认识,人们从宏观的层面对文本解读的方向、路径,尤其是从接受美学的多元解读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但微观的解读文本的策略与方法并不多。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材文本和生活世界的重要纽带,议题对教学活动的展开发挥着导向作用。基于思政课的特殊性、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本质属性和议题的标识性特点等因素,教材文本解读理应成为议题设计的根基。课标议题的特点为议题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基于教材文本解读的议题设计可从单元主题的统摄、教学框“题”的破解、文本脉络的理顺、教材内蕴的挖掘四个维度入手,有利于防止议题式教学“浮于理念、流于形式”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5.
教学化文本解读和消遣性阅读目的是不一样的。消遣性阅读以了解相关信息、提升个体文化素养为目的。教学化文本解读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文本特点、课标教学目标要求等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背景 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不够关注文本。很多老师教学设计时除了翻教参就是参考别人的课件,或者再做点练习补充。课堂教学或伪文本阅读或超文本阅读,甚至就是纯粹为语言点教阅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的重要性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师充分认识。但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实现文本解读最大的教学价值,如何通过解读文本让教学设计更加合理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老师们。  相似文献   

17.
解读文本是对文本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特性的分析和体会.解读文本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深刻的.解读文本的教学应是原创教学,即应从取舍解读到的内容、整合解读到的内容、优化解读到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原创性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有效教学设计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教学设计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无限光彩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喂——出来》为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述:一是文本的教学现实,二是顶层设计的开阔胸怀,三是尊重教学文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由此指出教学文本要在尊重课标和教科书顶层设计的前提下,通过多元解读实现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文本解读”,就是教师对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重构教学内容。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即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广阔、多维的对话,读出文中的精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然而,在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还存在着误区,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那么,如何针对文本解读的误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