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数据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以数据综合采集、综合存储、综合利用的智慧系统在社会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众多文化服务机构全面融入智能技术实现产业服务变革。文章以深圳市龙岗区图书馆作为研究范例,概述图书馆智慧阅读推广服务,介绍数据赋能的图书馆智慧阅读推广服务应用场景,从智慧阅读推广服务系统框架、智慧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智慧阅读推广服务资源共享机制3个方面剖析数据赋能下深圳市龙岗区图书馆智慧阅读推广服务实践,最后总结深圳市龙岗区图书馆智慧阅读推广服务实践启示,以期为国内广大图书馆智慧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高校智慧阅读推广服务对阅读推广人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文章引入赋能理念,提出采取建章立制、成立阅读推广人协同培养机构、设计面向智慧阅读推广服务的课程体系、搭建赋能培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等保障策略,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赋能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琼  刘桂锋  王鹏 《图书馆学研究》2024,(2):108-118+107
AIGC技术赋能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可以为图书馆阅读推广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注入核心驱动力,推动阅读推广的高质量发展。从阅读推广实践工作和智慧图书馆发展两方面梳理图书馆阅读推广智慧服务的必要性,构建图书馆阅读推广智慧服务的框架,采用GitHub托管平台和ChatGPT在腾讯QQ聊天软件中部署虚拟数字人,作为“馆员助手”辅助活动实践和阅读文化创作,加入QQ群,作为“虚拟馆员”为读者提供导读和咨询。AIGC工具作为“馆员助手”,能出色地协助完成阅读推广的文本处理和创作工作,但作为“虚拟馆员”与读者进行“一对多”交互的效果较差。图书馆应主动树立AIGC技术的理念意识,建立阅读推广信息库,提升馆员的人工智能素养,推进AIGC与阅读推广服务融合,深化阅读推广的智慧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智慧赋能在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的适切性分析,在图书馆基础设施重构与数据中心建设基础上,以阅读推广要素为根基构建阅读推广智慧赋能模型,从推广主体责任分担与价值共创、推广对象特征重构与差异分级、推广内容精准聚焦与个性匹配、推广途径媒介创新与全景覆盖等四个方面制定具体推进策略,并通过推广目的与效果评价的辅助驱动进一步优化智慧赋能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推广工作,伴随智慧图书馆建设而逐步展开。与传统的阅读推广相比,智慧阅读推广是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为基础,依托图书馆员队伍建设,构建智慧化阅读推广平台,运用智能化的技术和算法,智能跟踪分析读者对资源、服务的需求,结合现代化的社交媒体,为读者提供持续、精准、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6.
阅读推广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向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基于情绪分析的智慧图书馆阅读服务平台获取老年人社交媒体数据,可用深度学习的长短时记忆模型分析其潜在抑郁倾向。本文从5个维度设计了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量化评价指标,并探讨了实施老年人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提出了智慧图书馆面向特定目标人群的阅读推广服务模式,设计了读者视角智慧阅读推广服务的自动量化评价方法,数据客观,消除了以往评价中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赋能图书馆智慧服务是时代所趋。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智慧服务面临的困境,指出构建沉浸式学习服务空间以及立体化社交网络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个性化资源精准推荐以及自由化信息获取模式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或缺性,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重构路径,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和阅读资源。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智慧平台不断研发使用,智慧图书馆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统筹进行中。在智慧图书馆背景下,如何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制定个性化阅读方案,提高阅读质量,实现智慧化阅读服务,探索阅读推广服务新路径是当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9.
数字孪生技术赋予了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新的思路与途径,使图书馆智慧学习网络空间构建趋于全面、多元与智能。文章阐述了数字孪生赋能下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特点,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图书馆智慧学习网络空间的应用场景,并从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数字孪生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了数字孪生赋能的图书馆智慧学习网络空间,最后提出几点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对知识图谱技术在图书馆资源智慧发现和服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借助知识图谱的智慧数据特性挖掘图书馆资源,分别对利用知识图谱技术的资源组织、揭示、发现与服务进行讨论,阐述知识图谱赋能图书馆智慧发现和服务的构建思路、原则、创新性、关键路径和意义。知识图谱赋能的资源发现和服务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读者阅读需求与图书馆线上提供能力、传统阅读服务与读者深层次服务渴求以及图书馆行业联盟与现行机制体制之间的矛盾,提出公共图书馆资源服务创新应构建数字中台,深挖数据价值,打造智慧化的数字中枢;加强技术赋能,推进图书馆服务智慧化转型;革新运营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上下游协同的资源服务新生态。公共图书馆需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创新服务内容和手段,将资源服务转换为知识服务,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涉及的新技术,从图书馆的智慧资源建设、智能阅读推广技术、智慧馆员和智慧读者培训四个方面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与阅读推广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阐述了阅读推广的含义,概括了阅读推广策略的前期分析工作,从推广对象大数据的采集和获取、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容、阅读推广的形式、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技术支持4大模块,构建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运行模式,以期整体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功能,从而推动高校智慧图书馆深入、系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调研、网络问卷调查等方法,从顶层设计、技术、资源、服务、管理、标准6个维度对全国33家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调查,总结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服务、组织、保障、人才和运营困境,并提出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即坚持场景赋能、重视优化布局、注重长效发展、健全动态评估和完善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更加多元化,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受到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如何结合新技术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科学构建文化育人长效机制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多维阅读推广实践为例,探究如何将图书馆信息文化资源与用户个性化阅读需求相契合,为用户提供长期、泛在、智慧化的阅读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推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全方位综合育人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学科资源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图书馆学科资源服务智慧化发展,文章对中美共40所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学科资源智慧服务进行调研,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查法,从智慧技术应用、智慧馆员、智慧资源及智慧业务四个方面对中美学科资源智慧服务现状和差异进行分析。从创新服务模式、重组学科资源、赋能智慧馆员三个层面,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智慧服务改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述智慧服务背景下馆员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论述赋能对于馆员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馆员赋能的过程要素和主要途径,并构建智慧服务体系下“馆员赋能培训体系实施框架”。馆员赋能培训体系的搭建主要以助推智慧服务协同创新为导向,针对不同层级馆员在心理、社交、知识和专业等方面的赋能需求,通过管理与培训两大途径培养馆员能力,使馆员逐渐呈现“形成共识-交流合作-提高认识-强化能力”的螺旋式提升通道,从而促进图书馆智慧协同创新能力的螺旋式提升。馆员赋能培训体系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面向智慧服务的课程体系,二是采取内容形式多样的赋能模式,三是确保反馈评估机制的持久有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图书馆的预约服务模式实现了创新升级。文章阐述了图书馆预约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智慧预约服务体系的特征和应用价值,从数智技术赋能的角度研究了图书馆预约服务创新策略,以期为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智慧图书馆系统支撑下的阅读推广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用户阅读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新型技术的层出不穷给阅读推广带来了挑战。文章通过总结阅读推广发展现状,分析现有阅读推广所忽略的几个问题及智慧图书馆系统下阅读推广的优势,并进一步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系统支撑下阅读推广模式框架。最后结合重庆大学智慧图书馆系统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聪 《采.写.编》2023,(8):190-192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图书馆是当下新兴的一种图书馆模式,也是当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仅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可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分析,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个性化的服务,加强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由此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使阅读推广达到了更好效果。本文从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入手,分析了智慧图书馆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推广作用,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旨在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