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一般认为其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它们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伴进阶。在讲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要素综合角度分析荒漠化形成原因,从时空综合角度分析荒漠化形成过程,从地方综合角度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以此探寻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教师应注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体现明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厘清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利用"时空尺度"思想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3.
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与地方综合三个维度,要素综合是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关键。从综合思维素养的内涵与高考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要求出发,针对高三学生在自然地理复习备考过程中要素综合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要素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路径,以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形成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模式,促进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教学是高中地理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地理图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至关重要。综合思维素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由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三部分组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呈现叠加组合之后的图像、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理过程类图像、呈现不同时空尺度图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通过观察多种类型图像、综合分析同一区域、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地方综合思维。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有效运用地理图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围绕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貌”专题,通过提取教材知识要素、建立直接关系矩阵、建立知识要素层级分布图,探讨ISM法在教材内容表层结构分析中的作用,并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注重综合思维培养、渗透空间尺度思维、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的教材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综合思维是在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以河流地貌为例,重组教材知识体系、分解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及综合思维学业水平要求,在大单元教学基础上,各年级联动,进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7.
综合思维即综合性的分析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并在内涵上表现为地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域综合三个方面.本文结合历年的全国卷地理高考题案例,阐述如何借助常用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和矩阵图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建模,加强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训练,侧重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深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综...  相似文献   

8.
高梅 《地理教育》2005,(5):34-34
我国地貌类型多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其中有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此外还有丹霞地貌、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雅丹地貌、流水地貌等。  相似文献   

9.
地理综合思维包含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三个维度,用综合思维认识地理事象,就是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地理概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以地理概念为中心的综合思维体系。文章给出以地理概念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策略,然后以“热力环流”为例呈现概念教学过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渗透综合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概念,通过真实的课堂观察(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从要素综合思维、时空综合思维、地方综合思维的角度出发总结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科大概念具备中心性、多维性和深刻性的特征,以其来组织地理课程内容,有利于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学的一种内在品质,通过对其要素综合、空间综合、空间要素综合、时间综合、时间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与地理要素时空综合进行框架建构和内涵解读,研究发现:围绕综合思维,从时间序列、空间地域与地理要素三个维度展开地理学科大概念的提炼和建构,并以地理要素维度的地理学科大概念来组织地理课程内容,形成“综合”“综合着综合”“综合着综合着综合”的多重地理课程内容结构面相。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借助地理综合思维,通过解析粮食安全的问题成因、概念演变、战略内涵,分别从要素多样性与关联性、时空动态性、区域横纵叠加性角度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时空综合思维、区域综合思维,为教师培养综合思维素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内容。其中综合思维含义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 “具有陡壁的小丘”。它是干 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我 国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 型。本组图片摄于新疆东部的 奇台地区。由于地形奇特、色 彩艳丽,这一块雅丹地貌被誉 为五彩城,不仅吸引了许多摄 影人,而且成为新疆的一个旅  相似文献   

15.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是对基础教学导向的要求,也是高考选拔人才方向的指导。文章通过调查反馈把握高中地理教与学中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的困境,形成围绕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教学思路,对针对综合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地貌环境是海岸带文化资源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自然因素,其直接影响着太阳辐射、物质来源和生物迁移等其他自然要素,也影响着人类活动发生的频率、强度和空间格局。本文通过地貌因素对海岸带文化资源形成的作用分析,认为浙江海岸带文化资源形成过程中的地貌环境因素主要包含沿岸陆域地貌、岸滩地貌、海岸地貌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地貌环境的作用四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时空尺度思想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典型高考地理试题,从时空尺度划分、尺度关联、尺度效应、尺度匹配、尺度选择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尺度思想方法的主要教学策略:通过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时空尺度大小的概念,能够灵活地进行尺度选择、尺度划分和尺度匹配;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进行尺度关联和尺度效应分析,增强其时空变化过程推测的准确性、完整性,建立时空综合观;通过对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成因方法的迁移应用,增强学生尺度推绎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地理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培育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就是要帮助其认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理解区域特征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动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的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教学实践出发,基于要素综合,以整体性原理为基础,提出"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基于时空要素综合,利用时空维度动态分析;基于区域综合,运用区域定位、知识迁移,活化区域综合,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敦煌以西的沙漠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多形成于距今约几十万年前的湖泊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有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明显特征。较松软岩层经历漫长的风化,形成了风蚀地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