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研究功能途径的起源,接着以韩礼德的语篇分析模式和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为例,对微观翻译功能(语篇分析学派)和宏观翻译功能(功能主义学派)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了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转移是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文体翻译中。把翻译转移和法律翻译结合起来,对立法文本中的翻译转移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翻译转移可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分析,微观层次的翻译转移可分为层次转移、单位转移、结构转移、类型转移和系统转移,而宏观层次的翻译转移可分为语义转移和语用转移。通过众多实例的分析,指出评判翻译转移的可接受性标准是语言标准和法律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翻译过程的研究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从译者心理转换过程入手来研究翻译过程还处于起步时期。Bell在90年代初结合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系统研究了翻译过程,并且构建了翻译过程模式,他的研究给我们今后科学地研究翻译过程和构建翻译过程模式以很大启示,即要将动态描述和静态研究、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建立的模式应该能体现它所代表的理论并忠实地描绘翻译这一现象。这样的研究对今后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等领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翻译批评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桥梁和纽带,翻译批评从本质上说是建构性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应以描写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遵循从宏观→中观→微观的描写方法,综合分析多个维度的要素对译者翻译选择的影响,再现翻译过程,突出翻译价值。  相似文献   

5.
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的研究、改革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英汉翻译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个缺乏",即:教学师资缺乏专业化训练,教学内容缺乏参阅性,教学方法缺乏现代技术,教学对象缺乏翻译实践环节.按照特征描写-机制描写-施描写-效果描写的程序模式对翻译及其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其依据理论集中于话语结构、话语意义、话语效果和话语机制等四个核心问题.开好英汉翻译课的五大重要因素是教师、课程设置体系、教材、教法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高等学校翻译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翻译教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整合多元化、职业化、规范化、本地化和科技化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内部翻译课堂到外部翻译环境,让多种人才培养方式之间取长补短,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和翻译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授课内容(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教学方法和测试进行了大胆地改革,探索了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新的复合培养模式,旨在不断提高翻译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的复合式翻译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的实际需求。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翻译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哲罗姆模式和贺拉斯模式是西方古典译论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两种翻译模式,对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两者的特点并比较其异同,试图验证:"忠实"标准是特定文化和意识形态下,相对的、动态的和历史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9.
邵杰 《考试周刊》2009,(43):34-36
本文对贝尔翻译模式、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模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两种翻译模式进行了比较。贝尔翻译模式主要建立在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但远非完美。关联翻译模式将翻译视为一个具有双重明示——推理的三元(原文作者、译者、目的语读者)动态关系。较之贝尔翻译模式,关联翻译模式更好地说明了翻译过程及实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运用鲁文.兹瓦特的比较模式来分析华盛顿.欧文的散文《作者自叙》的两篇译文。这一模式强调对译文和原文进行客观、全面和细致地比较与描写,特别就句子层面以下的语言微观变化树立起较为科学的衡量标准,并以此审视译者"归化"与"异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模式和模板问题。基于此前对首届MTI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调研,提出将现行MTI指导性培养大纲规定的项目、实验报告、研究论文三种论文模式调整为五种,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及翻译研究论文,并就五种学位论文模式分别提出了一套参考性的写作模板。  相似文献   

12.
尹宇航 《海外英语》2020,(7):152-153
西方翻译理论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了,也曾有过辉煌,但是,近期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理论出现.以构建一个能被普遍接受且切实可行的翻译过程描写模式为目的,构式语法的理论对于翻译过程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由此出了翻译的构式观.波兰学者Szymańska的Mosaics:A Construction-Grammar-Based Approach to Translation一书首次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观下探讨了对等、翻译期待、翻译过程、译者决策等问题,认知描写模式在此书中被提出.通过对于构式语法的探究,说明构式语法对于翻译过程的研究具有的优点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语义-功能模式的译学理论强调描写双语之间的语义差异和翻译中功能机制的作用,能客观地揭示出一般性翻译规律。把这一模式应用于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翻译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技能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杰罗姆和贺拉斯翻译模式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践均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杰罗姆和贺拉斯翻译模式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尽管此两种翻译模式均强调翻译的忠实性,且其忠实的对象各有不同,但其旨归却是一致的,即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成功、有效地完成交流,必须充分考虑历史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信息商品理论,对本地化翻译的生产过程、使用价值、价值、生产要素和使用工具进行描写和解释,揭示并深化了对本地化翻译活动经济属性的认识,同时对目前MTI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尝试建立一个包括语言、翻译技术、项目管理、企业和市场在内的本地化技能学习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国内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现状的GLP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文对国内学者关于产业转移模式、产业转移效应和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加以简要评价。将国内学者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基于产业转移方向的模式、基于产业转移程度的模式和基于产业转移的具体途径的模式,将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类,将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归纳为对比分析法和计量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概况和新闻翻译的传播学模式,在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基础上,结合新闻翻译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传播学的五种理论分析,即传播者分析、传播内容分析、传播手段分析、传播对象分析及传播效果分析,并从传播学视角对新闻翻译工作的发展进行研究,指出新闻翻译工作要想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就需要研究和分析新闻翻译传播过程的特征,使新闻翻译工作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顺利实现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18.
胡长文 《文教资料》2008,(30):63-65
描写翻译研究是西方翻译研究的最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规范".本文分析了Troury、Chesternan、Hermans 等人的翻译规范研究,指出描写翻译学将翻译当作受规范制约的行为,这种观念对当代翻译研究做出了四个贡献:一是提供了一个可描写的具体对象,二是打通了翻译的文本研究与社会关系背景之间的联系,三是将译者的行为特点与语言特点统一在"规范"的概念下,使得翻译研究更具整体性,四是激发了后来的译者行为研究和翻译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6,(6):82-88
国内研究者已分别对中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国外不同国家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国外不同国家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和中国与外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博士资格认定、修业年限、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将中国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德国等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展望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将会呈现以下趋势:明晰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翻译学研究经历了从语言层面的分析到文化转向再回归社会这个更为宏观的层面.由于翻译的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翻译的外部因素,所以属于翻译的离心式研究.为了保持翻译学研究的生命力,需要适度的文本回归,即离心式研究与向心式研究的结合.基于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通过分析新月派翻译实践及中国文学场域的自主化过程,尝试从三个方面,即分析符号资本的传递及转移、习性与场域的双向作用以及场域的自主化过程,进行翻译社会学的微观化及逆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