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胥小伟 《考试周刊》2011,(85):23-24
梅花作为特定的意象,历来为文人墨客喜爱。对梅花的描写有三个层面,一个是把梅花作为自然物象来歌咏.有描写梅香、梅影、梅花的不畏严寒秉性、梅花作为报春使者等。二是将梅花作为喻体,寄托自己独特的情怀,有思乡之情、相思闺怨之情,以及通过赞颂梅花来彰显自身高洁的品质和凌寒不屈的意志。第三是以梅花意象来构建一种轻盈透明之境。中国的梅花诗大都营构出一种轻盈透明之境。一种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2.
唐宋诗歌地理中的庾岭梅花,因其地理空间和形态审美特色,具有梅信之始、华夷分野、贬谪之地理时空坐标的文化意义,承载了唐宋诗人对岭南的地理文化体认和他们的历史意识、人文情怀、政治抱负、人格理想等多重文化内涵,是唐宋诗歌中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在唐宋诗歌中,庾岭梅花不仅作为一个地景给人留下地理空间感、场景感,它更是唐宋诗人心中的某种象喻,亦是唐宋文人一朵别样的生命之花,它诗性地展现了唐宋文人别离与思归、忧国与归隐、怨愤与旷达的二元之生命情怀,以及他们家国通一之人文精神,既加深了唐宋南贬诗歌的文化内蕴,又丰富了唐宋孤山梅花所奠定的梅花意象“清”之人格意味与美学品格。其彰显的家国通一的儒家“仁”之精神,与孤山梅花彰显的自由自适之道统精神相合,在唐宋诗歌梅花意象由物色形象向人格图腾的诗性嬗变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意象,其独特意蕴的确定历经了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宋代咏梅文学达到高潮,梅花的象征意义成熟、定型。本文从宋朝的梅花诗词入手,分析了梅花意象在宋朝的主要象征意义:代指美人、仙子;还可表达对远方朋友、家园故里的思念之情;象征君子;象征隐者、高士;所以,宋代文人在赞叹梅花美的同时,更多借梅抒发人生情怀,彰显自身高洁品质。  相似文献   

4.
高涵博 《文教资料》2008,(16):11-12
在李清照词中,梅花意象占有很大比重.关于梅花的创作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无忧无虑的少年.甜蜜中有离愁相思的中年,国难家愁、流落天涯的晚年,正所谓"梅语人生":这些梅花意象真实地记栽着作者丰富复杂的生命情感历程.本文从词人创作的内心境遇和感受来分,拟将其有关梅花意象的词作分为三个时期来展开论述,通过这些梅花意象来触摸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复杂的情感变化历程.并进一步思考"女词人百花之中独爱梅花之由",结合宋代咏梅诗词创作的繁荣之由和梅品与词人人品的对比分析,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梅花之品性正如清照之人格情操.词人注重梅花的品质,抓住了梅的风神韵致,以梅自况,表明了自己的高洁.由此领略李清照的人格魅力,感受词人格高韵远的人格情操.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一个梅诗梅词盛行的时代,梅花的意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今天我们对梅花文化层面上的认识、信念以及梅花的象征意义都是在宋代积淀、成熟、定型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中的‘梅花”’一课是读写结合的综合课,是主题学习系列课程中的一节.本课从人文、艺术、科学三个层面探讨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意象——梅花.语文、生物、美术三个学科的四位教师先后授课,在跨界混搭中达成了对梅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与建构.  相似文献   

7.
解读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词人,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姜夔词中。触目尽是“梅花”意象。遍检《白石诗词集》,可寻得以梅花为题或关涉梅花的作品有二十八首。词人在作品中频繁地使用“梅花”意象。并非出于偶然。是有其中的原目所在的。笔者在拙文中。以此视角为切入点。试图揭示出姜词“梅花”意象的多重内涵。笔者认为:姜词中的“梅花”意象。既是作者冷僻、孤傲人格的比附,又与萦绕作者心头的“西湖意情结”和“恋人情结”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涂静文 《文教资料》2012,(32):53-55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词人,最工于咏物,其中又尤以"梅花"意象最为常见。词人频繁地使用这一意象,当有其原因所在。本文从此视角为切入点,试图揭示出王词中"梅花"意象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词作中的兵器类意象、动态军事意象和军人类意象这三大突出军事意象,不仅显示了辛词的个性特色,而且蕴含了词人独特的情怀。军事意象体现了辛弃疾感人肺腑的末路英雄情怀,同泽同袍的高尚友情和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同时辛词的军事意象还阐发了一些现代意义,对当代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有一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梅花在唐宋诗人的作品中作为一个光鲜亮丽的意象群被深受喜爱。这个意象群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开放的季节为寒冷的冬季并带有芳香的自然特征,另一方面是诗人对梅花这两个自然特征的审美人格化。梅花傲雪凌霜的气质和坚贞不屈的品格,正好与历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因而是唐宋诗人描绘歌咏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吴奔星的旧诗具有含蓄与明朗兼容并蓄的风格特征,他的含蓄诗风借助意境的情景交融传达诗性的生命体验,以联想与想象为特征的虚实美学融入浓烈的乡土情结,通过立象尽意演绎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而他的诗中在自然情怀的抒发和爽朗幽默的个性塑造方面则体现了吴奔星旧诗的明朗诗风。吴奔星的旧诗是他的“诗学是情学观”的诗学理论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咏梅词,记载了词人不同生命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是词人人格情结和生命咏叹的凝结。梅花意象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惜,是女词人的心声,也是民族与社会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桃花”意象在张志和的《渔歌子》中鲜明突出,与害溪、松江等构成了渔隐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作者追求的理想栖息地。但在唐宋文人改编的《渔歌子》中,“桃花”意象逐渐淡出,或被其他花种取代,或直接退出。同时,其诗词中的渔夫形象也随之改变,诗词的整体意境也由单纯的欣赏型变为凝结着作者主观感情的复合型作品。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桃花”意象的复杂内涵,创作主体的自身经历和时代背景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可明确林逋所写“山园”的清寂幽绝,所写“小梅”乃一棵孤株白梅,立在林逋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清幽淡远。  相似文献   

15.
韩愈诗歌里的情惑意蕴,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首先,韩诗反映了韩愈一贯倡导的"舒忧娱悲"、"不平则鸣"的诗歌理论 韩诗情思广厚,韩诗抒情运用了借古人抒情、托物咏怀、写景言情、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韩愈诗歌思想情感大气磅礴,韩诗诗旨情感基调为昂扬.  相似文献   

16.
圣野童诗在我国童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风格鲜明,独具个性。圣野习惯于用诗与世界对话,用诗与孩子说话,以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其诗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且形式多样:既有浓郁多彩的各种情感的抒发,也有生动有趣的儿童情趣的展现,还有委婉含蓄的情理的折射。圣野是一位童心永存的真正的儿童诗人。  相似文献   

17.
《随园诗话》是一部充满辩证思想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它在标举真情、个性、诗才等性灵说的同时,亦关注学问、仿古、人巧等一系列诗学问题,并表达了深刻的见解,集中体现了袁枚辩证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杜诗中有不少吟咏花卉之作,其花意象内涵独特。花似警钟,激起诗人迟暮的哀叹;花如知音,展示幽怀独抱的情致;花是故国家园的象征,总是牵动游子忧国思家的悲愁;花前有乐,体现出怡然自得、狂放不羁的文人意趣。杜诗“花”意象,既具沉郁顿挫之风,又不乏豪逸藻丽之姿,是诗人丰富复杂的生命历程的侧影,也是诗人真挚情感与高尚人格的艺术呈现,对后世文学特别是宋词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文化的浸润里,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的审美观点,认为诗画之间存在着“无形”的“相通”,即体现在艺术物质形态之外的审美标准、表现手法、构思手法,以及艺术家对人生、对历史、对宇宙的感悟等等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调元的诗歌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圣门诗狂"。这一形象在思想上是本于儒而归于道,希为圣而流为狂;在艺术上可与杜甫同志,与渊明同趣,与太白同调,既表达着对儒家圣贤人格的追求,也表达着对人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追求。李调元在诗中还批判现实,否定"好官",与黄宗羲否定君权具有同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他的"蠢翁词"充溢着一种不肯低头,与世俗社会抗争到底的悲剧精神。这一切提升了李调元诗歌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诗歌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