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主要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档案文化。传统档案文化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深厚土壤之中,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特征、特点和内部结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特质和发展水平决定了传统档案文化的特质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研究评述陈忠海在《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档案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档案文化。传统档案文化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深厚土壤之中,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特征、特点和内部结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特质和发展水平决定了档案文化的特质和发展水平。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给文化繁荣提供了发展机遇。各级档案部门作为集中保存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应抓住机遇,发挥档案文化特质,充分利用和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档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不例外。传统的档案文化主要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反映 ,中国封建经济是封闭的自然经济 ,封建政治是封闭的独裁政治 ,建筑在其上面的中国传统的档案文化也就不能不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尽管这一封闭性的特点正愈来愈受到社会发展的冲击 ,面临逐步解体的状态 ,但是 ,档案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仍然远远地落后于时代对它的要求。档案文化本身的这种不完善、不成熟 ,必然导致作为档案文化分支系统的社会档案意识的不完善、不成熟[1 ] 。人们…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历时3000余年而未断绝 ,并对今天的中国档案事业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这是世界档案事业发展史上所仅见的文化景观。本文从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其本身的文化特质两方面进行了剖析 ,试图从中找到能为我们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某些启示 ,并强调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的“长寿”现象。  相似文献   

6.
档案是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它记载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蕴藏着无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财富。认真研究档案与文化国力的关系 ,对于进一步提高文化国力 ,提高档案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增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档案与文化具有一致性 ,档案是文化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文化国力 ,就是综合国力中的文化力 ,它与综合国力系统中的经济力、政治力等因素相对而言 ,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它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和建设成果 ,蕴含着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7.
基于DNA模型的中国档案保护技术文化基因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档案保护技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为提升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领域的人文研究水平、发现技术发展的文化推动力、提升国家文化传播力,有必要利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档案保护技术文化基因.根据技术文化关系的相关理论和模型研究方法,可以构建档案保护技术的文化基因模型,利用模型提取文化基因并分析其与保护技术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层中尝试提取四个基因序列为例进行研究:意识基因—忧患意识、精神基因—工匠精神、观念基因—礼文化、美学基因—东方美学.研究发现,中国档案保护技术蕴含丰富文化基因,并在经济、政治等社会区位环境因素影响下传承和创新,未来研究可以利用该模型进一步挖掘更全面的文化基因序列,并在分析中增加经济链和政治链对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入整体性的历史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在此宏观背景下,档案界在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文化等各项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提高"文化自觉",充分关注转型期档案文化的演变,积极建构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凝聚力的档案专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新局面》讲话中指出:“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档案工作,要突出根本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做到经济建设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那里;政治建设发展到哪个阶段,档案工作就服务到那个阶段;文化建设发展到什么水平,档案工作就服务到相应程度。” 档案工作如何更好为先进文化服务,笔者就此抛砖引玉,与诸位同行共同探讨,以求共勉。 一、从加强理论研究上来认识档案与先进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将档案工作提升到文化层面,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任务。如果以大文化视野来看档案文化的话,就会发现,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社会历史,包括经济、政治、道德、法律、风俗文化和文化心态等等,都会以  相似文献   

11.
蔡伟 《大观周刊》2011,(23):49-50
清末民初之交,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腐朽的封建皇权专制统治政治文化,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文化。这一转变的主要标志是“辛亥革命”的爆发。首义的胜利,只是在体制上给没落的晚清王朝统治以最后一击,而并没有战胜统治中国人脑袋达两千余载的封建思想文化。封建思想的流毒贻害甚远,民国虽建,而民主之路多舛。  相似文献   

12.
档案文化源于档案及档案现象,是一种包括了物质载体和附着信息形成过程的管理规则。档案文化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为基础,根本价值是建构档案学理论与参与包括社会记忆、国家治理等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核心内容在于认同,衍生部分包括档案职业大赛、档案展览和档案电视片等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二十年来档案文化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档案同民生的密切联系日益突显,档案文化也因此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对我国近20年来有关档案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档案鉴定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档案鉴定工作缺乏科学、具体的理论指导。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分析档案鉴定相关概念的内涵出发,结合国内外档案鉴定工作实践,提出解决我国档案鉴定问题的关键在于彻底废除档案鉴定工作3个阶段中的“销毁鉴定”之主张,以求教于档案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解读《档案文化"成果观"和"规则观"》一文的基础上,剖析文章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了当前档案文化研究的重点――档案文化力量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档案学在国际上的发展过程与地位变化,明晰中国档案学的国际化进程,通过梳理国外平台发表的119篇有关中国档案学研究的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文本分析法,从发文数量、发文出版物、发文机构的国别和性质,以及作者为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将国外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划分为萌芽、初步探索、向外扩展、多元繁荣四个阶段并进行主题分析。从加强青年学者的培育、重视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话语体系三个方面反思中国档案学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践探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信息社会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其实践探索活动已有近30年,并积累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本文致力于研究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践探索的过程,并对实践探索行为的内容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试图较为全面地展现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践活动的基本面貌,以资对今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52—1955年,新中国依托苏联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苏联档案学高等教育经验,通过培养档案学课程教员、建立课程教学研究组织、编译苏联专家讲义和苏联教材及著作等方法推动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创建。在这一过程中,苏联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教研人员一起不断推进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强调对中国档案学史、机关工作史等中国档案学的研究,强调课程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强调档案学学科研究与全国档案工作的相互促进。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高级档案专业人才,为我国档案工作提供了系统的档案学理论和方法指导,成为新中国高校档案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9.
学人研究、学史研究和学论研究是构成档案学研究的三要素,三者相辅相承,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只有进行档案学术研究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的人才是档案学人。研究中国档案学人具有四个意义:对档案学人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把对档案学人的研究作为档案学史研究的一个特殊视角;对档案学人的研究能够评估和定位档案学术的发展阶段;研究中国档案学人,是打造中国档案学派的重要路径。研究中国档案学人的四个路径,即"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群体研究"和"学术著作评价"。  相似文献   

20.
逆差一词源自经济学,学术界引用逆差一词用于阐释学术研究活动中对国外学术研究成果过度关注与植入问题。我国档案学术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档案学术研究成果大量引入我国之后,我国档案学术研究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但我国档案学者在对待国外档案学术研究成果的态度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过度崇拜,导致国内档案学界存在着学术逆差的现象。因此本文将从分析我国档案学术逆差现象入手,剖析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