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讲述了一个即恐怖又可悲的谋杀故事。作者很直接告诉读者艾米丽就是凶手,但这场"谋杀案"背后的原因却值得读者推敲和研究。文章从荣格理论中的原型理论之人格面具以及阴影分析该篇小说中艾米丽在父亲生前时的人格发展,以及父亲去世后,遇到恋人霍默·巴伦后她的心理变化,探讨艾米丽杀死其恋人霍默的原因,从而总结艾米丽一生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真实地描述了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扭曲变态的心理。本文试从社会环境、传统父权制以及个人心理等三个方面探讨艾米丽小姐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内战以后南方没落贵族艾米丽小姐一生可悲遭遇。处于新旧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仍保持着男权制的意识形态,并以淑女风范来约束女性。本文试从家庭中父亲的控制、社会的压抑、艾米丽失败的婚姻以及其自身性格角度来解读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揭示了艾米丽的人生悲剧是男权社会压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充满悲剧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艾米丽承受了来自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并最终在离群独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析造成艾米丽悲剧命运的三种原因:父权制下的家长压迫、爱情观上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南方传统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5.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第一篇小说,也是福克纳被讨论最多的短篇小说。理解这篇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故事的叙述者,艾米丽一生中的大事件,艾米丽的四个形象,从而为深入分析这篇作品提供较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苟妍 《海外英语》2012,(13):171-17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艾米丽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该文用叙事学的行动元模式分析艾米丽的爱情悲剧,从主体与客体,帮助者与反对者,发送者和接受者这六个行动元的角度对艾米丽的爱情悲剧进行诠释。得出造成艾米丽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男主人公赫默对爱情的背叛,而是世俗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7.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充满悲剧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艾米丽承受了来自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并最终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析造成艾米丽悲剧命运的三种原因:父权制下的家长压迫、爱情观上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南方传统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8.
姚少霞 《文教资料》2008,(32):33-34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从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生活.女主人公艾米丽是南方贵族的后代,一个与世隔绝、不愿接受现实变迁的古怪女人.本文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艾米丽畸形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施慧 《海外英语》2014,(3):184-185
在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变态心理和悲剧一生一直都是评论家们讨论的热点。学者们多从心理分析和女性主义视角探寻艾米丽自我意识缺失和受父权制禁锢、摧残的一面。该文将从艾米丽的文化身份出发,分析其不是作为普通的女性,而是作为南方淑女的代表,被神圣化和非人化对待的原因。进而探讨艾米丽背负的南方文化守护者的使命,受到的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束缚,有过反抗却最终走向极端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0.
内心的皱褶     
有四个人住在湍急的河流两岸,艾米丽住在左岸,保罗住在右岸.他们是一对恋人。有一天,保罗给艾米丽打电话说想在下午3点钟见面。艾米丽赶紧出门。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主角爱米丽,通过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分析探究了导致爱米丽悲剧命运的影响因素。爱米丽的人生是悲苦而凄凉的,其中三个因素影响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生,一是爱米丽所处的家族父权和家长制对她的性格的影响,二是爱米丽所处时代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对她的思想的禁锢,三是爱米丽自身畸形的爱情观促使她最终会有这样的一种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1775首诗歌,其中6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成为她所有诗歌的精华,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标新立异的创作特点。本文以心理研究为依据,立足19世纪美国时代背景,从诗人的生活环境、创作经历、宗教影响三方面入手,阐释诗人"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狄金森在她的500多首死亡诗中,用"心灵之眼"对死亡主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索。本文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结合其书信,揭示出狄金森对死亡"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体验及她对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对艾米莉·狄金森的经典死亡诗歌之一《我死时听到了苍蝇的嗡嗡声》,从其写作背景和动机、句法结构及意象与内涵等方面展开论述,对该诗进行解读和赏析,进一步探索其独特的写作艺术以及发人深省的死亡哲理观。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向读者呈现了爱米丽小姐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而玫瑰花在小说中的寓意恰与爱米丽人物境遇的悲剧色彩相吻合,象征了爱米丽的悲剧人生。文章从分析爱米丽的女性形象入手,探求该人物的悲剧色彩,解析它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并且分析杰弗生镇的人们对爱米丽的态度,从以上三方面探求玫瑰的意象在小说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16.
郑兰 《培训与研究》2010,(10):11-14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女性和自然恰巧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个焦点。小说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反男性中心主义,文明和自然、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反映了作者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要素写作及其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奇异而又真实的悲剧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凯瑟琳身上存在着人格的分裂.她一方面想忠于自己的灵魂,一方面又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自我”与"超我”在她身上并存,并发生矛盾和冲突.由于贪慕世俗的有形的欢乐,她背叛了自己的灵魂,并因此铸造了她的悲剧.她的困扰、反抗、痛苦,甚至死亡都是由她的双重性格、她的人格的分裂造成的.这样真实的人性也同样寄居在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形体之内,并不断地进行交锋和斗争.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位与外部世界和他人格格不入,内心充满冲突,生活在自我世界的囚徒.她是社会和历史的殉葬品,她在两种来自男性的定义中顺从,反叛,失去自我,从最初的"屋中天使"异化成了"魔鬼".试图从社会,他人和自我三个方面入手,揭示爱米丽的异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