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忠兰 《中国出版》2013,(17):44-47
2009年4月,贵州省紫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麻山地区苗族的一些歌师会在丧葬仪式上演唱"亚鲁"的故事。同年,"亚鲁王"被列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十大发现。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中,由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亚鲁王》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  相似文献   

2.
朗溪竹板桥造纸技艺属于传统手工艺技能,2007年5月31日被列入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技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绿色环保,政府支持,全民参与,为其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20日,湖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湖州市的邱吕明为该义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相似文献   

4.
动态·资料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出版4月13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和财政  相似文献   

5.
庆元县素有"中国廊桥之乡"的美称.据考证,庆元廊桥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庆元先民在建廊桥、用廊桥、护廊桥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廊桥历史文化.目前,境内共有廊桥90多座,包括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伸臂叠梁式廊桥、八字撑木平梁廊桥、木拱廊桥等.2007年,庆元木拱廊桥营造技艺被列入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列人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廊桥作为一种民间公共建筑,历史上一直没有受到官方重视,因此正史上缺乏详细的记载,如今,加强有关廊桥历史文化资料的抢救性收集已经成为各方共识.  相似文献   

6.
七月十五汤和节是为纪念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汤和(1326-1395),而流传于温州地区的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也是我国古老的中元节习俗中最具特殊性、典型性的个案。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七月十五汤和节是为纪念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汤和(1326-1395),而流传于温州地区的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也是我国古老的中元节习俗中最具特殊性、典型性的个案.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大多数缔约国相比,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在列入名录的标准方面侧重于强调传统文化实践在历史、审美、技术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对于促进中华民族"大认同"的意义;而大多数缔约国的列入标准更多地体现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非遗的定义,以及申报教科文组织两类非遗名录需满足的标准的导向,突出的是以社区为中心,尊重社区各项权利的伦理维度。从更好地履行《公约》义务和推动国内创新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当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的改进可以参照《公约》的宗旨和精神来讨论与修改列入名录的标准,在评审时充分吸取社区代表和民间社团组织的意见,并在政府主导的名录制度之外探索多样化,即多种发起方的非遗普查和非遗名录制定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英 《档案管理》2012,(1):80-82
自从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后,全国不少地区都积极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承、创新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档案管理部门带来一定挑战,如何根据非物质文化档案的特点,顺利实现档案建设与管理,已成为研究的一个课题.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有关的那部分档案,即所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道具、实物等,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声像资料等.对于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其档案还应包括与"申遗"工作有关的一系列档案文件材料.  相似文献   

10.
汪洋 《湖北档案》2022,(4):22-25
<正>2012年,华新水泥厂旧址作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我国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中国唯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工业遗产。2013年3月,华新水泥厂旧址被国务院核准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华新水泥厂旧址入选“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9年12月,华新水泥厂旧址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阿露窝罗节在其中,而节日中要唱的《遮帕麻与遮米麻》早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由陇川县阿昌族的熬露节和梁河县阿昌族的登窝罗组成。熬露译成汉语称会街。传说每到雨季,阿昌族最信奉的"个打马"菩萨的灵魂要上天念经。他  相似文献   

12.
台州刺绣     
台州刺绣,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它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中外文化交流价值,亦是亟待抢救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3.
“妈祖信俗”是海峡两岸交流中重要的文化符号,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发现·海神妈祖》(以下简称《海神妈祖》)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一部讲述海神妈祖的电视纪录片,与妈祖题材的一般神话故事片不同,该片中通过一系列纪实性镜头讲述了一位普通渔家少女如何成长为受众人顶礼膜拜的女神;揭示了历朝历代皇帝对她不断加封褒扬的真正原因;展现了一种跨越千年的执著不渝的民间信仰.其中纪实性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在用影像为妈祖信俗建档,下文分析其中的纪实性镜头所体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台州市有五个项目入选。它们是台州乱弹、临海的黄沙狮子、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天台的济公传说、天台的“干漆夹苎”技艺。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我们立即与各有关县(市)文广新局联系,向他们征集在申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档案资料。同时,对相关传承人进行逐一走访,通过采访,做口述录音,以取得第一手真实材料。  相似文献   

15.
日前,陕西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王建领为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代表性传承人。目前,陕北民谚已被文化部办公厅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作为陕北民谚传人,现任陕西省档案局馆长王建领长期以来致力于陕北方言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传播,以笔名王六出版有120万字专著《把根留住·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再版时更名为《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在前言《听陕北话,听见古代》中,他写道:"陕北人不经意间挂在口头上的方言,其实正是生命状态下的古代词汇孑遗,""陕北方言孤岛之沉积岩,不但处处折射出中华文明之发展轨迹,或许还能为我们找到破解中华文化基因之钥匙。"让我们跟随陕北话的雄沉韵趣,走进那方水土,那方人,领略陕北方言之美!感悟中华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6.
正传承人简介:王玉芳,1942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宜政村,被称为"活在民间的阿诗玛"。2006年,叙事长诗《阿诗玛》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王玉芳被命名为《阿诗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也是目前惟一健在的《阿诗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玉芳从小向父母学唱《阿诗玛》,年纪轻轻,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金嗓子"。46岁时,参加了石林彝族自  相似文献   

17.
狮艺     
《全国新书目》2023,(3):112-113
<正>本书系统整理了鹤山市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历史、发展、传承等情况进行介绍,并配上相应的图片,使读者对鹤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所在区域:鹤山全境入选信息:2007年入选鹤山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同年先后入选江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8.
张劢 《浙江档案》2015,(1):44-45
天竺筷,起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清代,作为杭州土生土长的特色产品,曾是老底子杭州人家家户户碗盏间的"标配",被称作"江南名筷"。2006年12月,"天竺筷传统技艺"入选"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竺筷,因原料取自杭州天竺山的实心大叶箬竹而得名。其质地良好,使用起来餐染竹香,其筷头设有装饰,筷身烙制妙笔丹青,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物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绍兴市政府公布了绍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谚"(即流传于绍兴市区和绍兴县的绍兴方言)被列入其中.<越谚>的征集和保护项目正是籍这一时机启动和实施的.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主要考察地方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冲突与争议。本文的个案是研究山西省洪洞县几个村子对于远古时代圣王尧和舜的活态信仰。这一民俗事象的官方名称是"洪洞走亲习俗",其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论文重点讨论的是地方上有关非遗保护的冲突与争议以及变迁中的主体和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