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敬忠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59-60,71
本土音乐就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民间音乐。我区少数民族众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把我区各县的本土音乐引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来,对我区民族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方式对黔东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可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2.
将黔东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二胡教学立足于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历史境遇之上,其在物质基础、音乐人才结构和具体实践的地缘优势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受重庆市作家协会和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委托,在黔江开发区民委、黔江开发区文化局、黔江开发区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之下,我们编选了这部《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选》,献给社会主义祖国五十周年华诞。这是对建国以来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所作的第一次集中的检阅。作为编选者,我们深感荣幸,又甚觉责任重大。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有自己的少数民族文学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问他人,也向自己。当面对一大批参选作品的时候,当经由这些参选作品而进入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历史之流的时候,我们欣擞地看到,事实作…  相似文献   

4.
黔南少数民族作者的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接二连三地在全国获奖。在经济、文化相对讲并不发达的黔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文学的黔南现象”?通过对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创作金奖水族历史剧《乌卡》创作实践的分析,提出少数民族地区作者的文学创作应发挥优势,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的优秀文学作品来。  相似文献   

5.
受解放初政治形势、历史任务和特殊文艺政策影响,新疆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期刊《天山》从创办伊始,就一直侧重于刊发与新疆少数民族相关的作品。汉族作家展现少数民族生活、不同民族作品互译、广泛整理译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各民族作家相互合作在当时蔚然成风。同时,《天山》还坚持不懈地与各种地方民族主义做着斗争。在文学创作领域,既有以王玉胡的革命历史叙述为代表的一些优秀之作,也有很多作品还存在着模式化和理念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9,(3):36-41
民族文学的价值在于坚守民族文化价值立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学创作需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要的初心,赋予民族文学以人民性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学要开拓新境界,需要强化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新意识与文化塑形能力。唯有如此,民族文学创作才能为民族文化打造一方精神的高原,实现民族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建设的双赢。恩施土家族作家唐敦全、彭承忠、蔡章武和诗人胡礼忠的新作就契合民族文学创作新的时代要求,其创作成就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7,(3):40-42
2017年1月7日,"作为文学空间的河西走廊暨裕固族文学创作研讨会"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与会者围绕河西走廊文化,裕固族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现状、民族情结与历史书写,建议与展望等议题进行了作家与学者之间的对话。此次会议对以后裕固族乃至整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诗人、编导等,但将其放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过程来看,还处在边缘化地位。只有加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敢于正视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不足,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  相似文献   

9.
<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小做起,将中华文化的元素融入教育中,让本土教育能够传承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传统、乡土知识。教育不仅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也要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幼儿发展的本土资源。黔西北作为贵州彝族聚居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黔西北彝族音乐文化,挖掘适宜的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的教学中,不仅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是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梁明先生近作《回顾与展望——新时期红河少数民族文学探微》以饱满的热情、深刻的剖析和令人信服的阐述,对红河新时期近30年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进行了梳理和探析,对其特性和发展路向以及如何走出困顿蛰伏状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精到的分析,是一部站在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和文学的宽阔视野上反思地方性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路向的力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提出了贵州发展参与式乡村旅游的意义,并通过比较天龙屯堡、郎德苗寨、镇山村等乡村旅游模式,探讨贵州参与式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以及促进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曲折沧桑的发展历程“,黔东女性文学”终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应运而生。随后,黔东女性作家作品大量涌现,呈现出一派百花争艳的发展景象。黔东女性文学的优势文体——散文和诗歌继续稳步发展,后起文体——小说和评论发展迅速,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预示着黔东女性文学即将迎来历史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乌江流域的土家族作家,田永红无疑在当代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史上是占有一席之位的。他的"乌江系列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色彩。从三个方面对此特征进行了解读与阐发:首先,通过对乌江画卷的绘制和乌江风情的诠释,田永红成功书写与建构了"乌江地域寓言";其次,他在小说中对土家民族的民族精神、心理特质进行了充分地征显与展示;再次,在创作视野上,田永红能兼收并蓄,在取材和小说语言上"守成",但他也有"开放"的视野与"求变"的意识,对乡土的"现代变化"有清醒地认识,对现代叙事艺术能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4.
战国到两汉时期,巴式青铜器上大量出现的虎形纹饰或虎形饰件,是巴族进入青铜文明以后,以艺术手段再现原始时期虎图腾崇拜观念的产物,是巴人青铜文化的象征,不仅是巴文化区别于蜀文化以及楚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巴民族虎崇拜心理意识的多重反映。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是中华民族之林中惟一的人口超过百万而聚居于祖国内陆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的一个单一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族创造了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具有杰出的价值,同时又面临濒危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制定科学而严密的保护计划,并使其不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大量高校、科研机构及文化人士内迁贵州.在这一过程中,贵州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得到直接接触、交流、融合的机会,对贵州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华主流文化也受到极大震动和激荡,贵州文化对内迁高校、文化学者、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显示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贵州对中华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族服饰,特别是妇女的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有关贵州毛南族的著述中,对妇女服饰的记述语焉不详。广泛钩沉历史文献,深入进行田野调查,梳理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过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毛南族传统民族服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模式为依据,对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等院校2007级的5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和50名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和非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受调查者整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均不高。因此,培养大学生自觉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充分发挥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食客在春秋战国的政治、外交上有过重要影响,到秦汉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食客开始由政治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转型,食客文学集团孕育产生。食客在主人的召集或扶持下,创作了《吕氏春秋》《淮南子》《谏逐客书》《子虚赋》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了食客文学独有的特点,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食客文学家,食客文学家的产生印证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规律,文人政治前途的无望能够成就优秀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20.
莫友芝毕生从事诗文创作和学术研究,著述等身。尤为可贵的是,他千方百计搜求黔中地方文献,得友人资助刊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史遗产。重要成果有《黔诗纪略》(贵州明代诗歌总集)33卷,周渔璜《同野诗集》4卷,《雪鸿堂诗搜逸》3卷等。在江宁书局、苏州书局和维扬书局任总纂,主持校勘和刊印三部巨型史籍《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和《隋书》,贡献巨大,功在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