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新闻报料热线的运作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 《新闻知识》2002,(7):35-36
“报料”,这一颇具广东特色的口语词,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各地记者的通用名词了。通过在报纸公布新闻报料热线,来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也成为主流报纸在新闻竞争中通用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热线是伴随着新闻媒体的深入变革而产生的一种新闻形式。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热线报料已经越来越为媒体所重视。近年来,许多党报也着力经营热线新闻,通过热线,党报多了无数耳目,版面更具亲和力,新闻更具贴近性,报纸和受众的互动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3.
王眉 《青年记者》2004,(9):37-38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报料,即由新闻线人提供新闻线索,已经越来越为媒体所重视。各媒体纷纷开出高额酬金征集新闻线索,并且开辟专门的热线版和热线栏目来刊播报料的新闻。据统计,北京的主要都市类报纸一周内的热线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由报料产生的热线新闻的大量出现给媒体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媒  相似文献   

4.
陈欣 《新闻实践》2009,(8):63-64
在同城媒体的竞争中,热线新闻短兵相接.要胜出一筹,就要尽量跳出"同质化",做出自己的特色.热线新闻要做出独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独家报料--让记者成为新闻当事人 不少读者认为,在同城媒体中,热线新闻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看一张报纸就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独家报料成了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报业界,关注民生,迅速连接新闻信息的“热线报道”成了很多媒体夺取竞争高地的重要手段。几乎各家报纸都开设了“热线新闻”报道或“报料新闻”专栏、专版,以此架起一座与读者联系的重要桥梁。几年前,《汕头特区晚报》也开辟了“读者来电”专栏。这一改革措施,一下子拉近了报社与读者的距离。有力地推动了办报人与广大读者的互动,使报道在社会的影响更迅速、更广泛。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广州日报成立了社会部。这个以承担读者来信和来电为主要任务的部门,实际上就是后来俗称的“报料热线”的最初形式,发展到现在已经历了20多年时间,报料热线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简单的新闻报料接听.发展成为读者投诉问题、法律咨询、建言建议、内心倾诉等的通道。广州日报对报料热线的新闻处理的形式更加灵活全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保证权威、主流的前提下,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30年前的1982年元旦,羊城晚报启用读者来电专用电话76887,并开设《读者今天来电》专栏。这一“破茧”之举引发全国报纸争相设立读者报料电话,新闻线人由此出现。时至今日,新闻线人的队伍日趋扩大,他们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媒体的顺风耳、千里眼。新闻线人的产生,突破了新闻信源无偿提供、新闻制作流程由传媒包办的传统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兴起,新闻线人捕捉线索变得越来越容易,提供的线索内容也越来越生动和丰富。然而,我们在关注新闻线人给新闻生产特别是丰富信源带来的积极一面的同时,如何加强对新闻线人提供的信息的甄别,如何加强对新闻线人队伍的管理,不为一味迎合读者而降低媒体的品位,是媒体人面临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8.
日常采访中不缺乏凶杀、离奇、煽情的故事,也有很多医疗纠纷、市政缺陷等等线索,通过读者热线、报料电话,这些新闻总是经常进入新闻人的视野,也常常出现在报端。这些新闻的确吸引眼球,但这就是"民生新闻"吗?如果是,那么只能称之为庸俗的社会新闻,就算是层出不穷的医疗纠纷、市政缺陷,过多、过细的关注只能使媒体日益陷入鸡零狗碎当中不能自拔。从省委机关报的角色出发,笔者认  相似文献   

9.
李冬明 《新闻传播》2005,(11):37-38
目前,都市类报纸热线信息已经成为各报本地新闻版或社会新闻版最主要的内容。有人做过统计,一周内,北京各主要都市报的热线版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其中《北京晚报》热线新闻部每天24小时接听热线上百条,95%以上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由此,可以说热线信息已经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一个重要的新闻资源,要开发热线新闻资源,关键点在于如何对热线信息进行整合,这将成为各报增强竞争力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10.
叶玉跃 《新闻实践》2009,(12):73-73
在抢夺新闻资源的"阵地战"中,新闻热线的作用日益显著,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纷纷开通新闻热线,有的还设立了丰厚的报料奖,希望把成千上万的读者变成媒体的"眼睛",以此网罗更多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摆脱"千报一面",办出报纸的特色与个性,强化本土新闻、深耕本土资源就成为各家地市级报纸的"重点工程"。近几年,报纸将更多目光和力量投入在热线类栏目或专版上,将眼光投向基层,反映读者诉求,以期解决读者反映的实际问题等等。令人尴尬的是,不少热线新闻在度过最初的激情期后,往往会逐渐陷入模式化、浅薄化。除了偶有突发新闻之外,日常的热线报道陷入僵局,更多时候,要么是似曾相识的"百度类新闻",要么是  相似文献   

12.
热线新闻因其事件性、情节性、突发性和冲突性而引起读者的关注,成为都市类媒体吸引受众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热线新闻也是媒体同质新闻同城较量的一块重要阵地。因此,做好热线新闻的制作是媒体提高新闻竞争力的要求。笔者认为,热线新闻采访与写作有三大原则,即最真实的现场还原、最真切的民生倾诉、最深刻的社会反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新闻竞争的加剧,以“新闻热线”、“报料热线”、“读者热线”等为代表的互动性新闻栏目频繁见诸各地报端,大大提高了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和竞争力,实现了报纸与受众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有效转型,报纸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互动传播手段上的比较劣势得到根本扭转。《威海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在探索互动性新闻栏目的创建与经营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各报社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响亮提出了“让平面媒体动起来”的办报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互动性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4.
韩霞 《新闻实践》2012,(4):56-57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除了各条线上的通讯员,新闻线人也是值得倚重的线索来源,像各家纸媒看重的热线版面很大程度上都是靠新闻线人的报料支撑起来的。因此对传统媒体来说,掌握一支经验丰富、既有质量又有数量的新闻线人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新闻考核机制之下,除了爱“遛街找新闻”的热线和摄影记,相当一部分记还处在被动等待对口单位活动通知、热线报料、领导安排、执行策划等这种相对安定、可靠的采访状态。对一些高端或小范围的活动,总有畏难意识,不愿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竞争H趋激烈的今天.为及时获得更多、更新的新闻信息.不少媒体采用了“新闻报料”形式.甚至花重金征集新闻线索.广泛地吸引和接受市民和读者的“新闻报料”。这本是一种广辟新闻源.强化竞争手段的好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问题。因为“新闻报料人”的素质各异.目的不同。报料因为是有赏的.一些人受功利驱使.为增加“报料收入”.见风即是雨.或添油加醋.或捕风捉影.或夸大其词:还有极少数人不怀好意.虚拟、编造“新闻”.报复他人,  相似文献   

17.
刘汉宏 《新闻战线》2012,(4):102-103
有效开拓新闻源、合理利用新闻源,就能够拥有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的首发力,就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开通热线获取报料为向读者征集新闻线索,创刊不久,当代生活报就开通了新闻热线,每天安排两名记者轮值,轮值记者接到新闻报料后通知记者去采访。由于每位记者均有工分任务,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报料人的权益维护与行为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嘉嗣  朱文丰 《新闻知识》2004,26(11):24-26
新闻报料人在我国的新闻传播界是一个新兴的群体,他们来自民间、自发地通过热线电活等方式直接与新闻单位取得联系,提供新闻线索、反映民情民意,间接参与到舆论监督当中来。近年来,随着媒体在新闻来源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媒体为培育稳固报料人队伍而不断增加新闻报料奖金,受此鼓励,一批专门从事新闻线索报料活动并以此为业的“职业报料人”随之浮出水面,甚至获得了“新闻线人”的职业化称谓。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家都市报而言,热线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如何正确、全面而深入地报道,确实是一个值得总结和思考的问题。365天的热线新闻虽然常变常新,但是,更多的题材却大多集中于交通事故、火灾、煤气泄露、水管爆裂等等这些范围之内,接触得多了,不仅编辑烦了,热线  相似文献   

20.
陈迹 《新闻界》2008,(5):39-41
报料新闻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闻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新闻来源的单向性,更大程度提高了普通公众参与新闻“提供”的热情。报料新闻的出现是新闻媒体市场化成长的产物。也是推动新闻媒体前进的标准之一。报料新闻经营得如何,可以从另一角度考察其新闻媒体的运作机制及成熟程度。而对当下报料新闻的样本分析,则是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报料新闻的现状并对此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