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保定市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曾磊  鲁奇  宗勇 《资源科学》2004,26(4):96-103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该文以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以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城市统计资料、城市土地利用图为研究基础,以GIS空间分析、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为研究手段对保定历史时期及近50年来的城市土地扩展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将保定市城市土地扩展的时间演变过程划分为2个主要历史时期和3个次要阶段,即1948年前的传统城市发展时期和1949年~2000年的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其中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又可进一步化分为3个次要阶段:1949年~1963年的跳跃式发展阶段,1963年~1981年的波动式发展阶段以及1981年~2000年的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并基于图层叠加对保定城市用地空间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城市用地扩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文简要讨论了其中最主要的3个驱动力:政策变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化发展水平过程中,必须向着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方向发展,从扩大城市规模向提高城市综合质量转变.同时根据对未来城市化的预测,再根据前述回归模型预测出我国在未来20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由此提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市场化步伐、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挖掘城市用地潜力,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积极利用多维空间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占有的城市用地逐年减少,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至关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交通量的激增,修建路桥成为很多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利用高架路桥下空间,处理好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发挥其潜力和优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扩展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而城市扩展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资源.在我国资源短缺条件下,如何有效控制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展、促使城市存量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急于分析解决的问题.要对城市土地的需要进行预测,就要对影响城市用地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空间发展与土地资源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约束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第二空间"和"城市建设的新型国土资源"将成为拓展城市空间的新手段。通过对法国具有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建设代表性的三座城市(巴黎、里昂、马赛)与一座历史古镇(阿尔勒)的学习,学习了欧洲发达国家城市、乡镇地下空间利用建设中"以城为本"、"地下空间的综合性利用"等先进理念,总结了我们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城市建设用地急剧增加,使得西部非中心城市土地供给和用地需求矛盾凸现。通过调查、分析非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得出了西部非中心城市用地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土地产出效率低下、滥用土地现象严重的初步结论。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RS与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SPOT5、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城市规划图等空间数据对长春市1900、1930、1954、1976、1990及2004年城市用地进行分类,引入信息熵、分形指数及空间插值模型研究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信息熵与分形特征,进一步研究其演变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逐渐升高(除1990年),各类城市用地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向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空间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块金方差(Nugget)与基台值(Sill)的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信息熵空间自相关减弱,城市土地利用均质性空间差异变大。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分形特征表明商业用地在城市中心集聚,而工业用地向城市边缘分散,1954年后城市土地利用表现出很强的分形性,表明城市发展过程的自组织特征。社会制度、城市交通、城市地价及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过程中信息熵与分形变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次针对全省范围内不同规模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合理值,从宏观上评价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划分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4种类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划分的潜力级别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城市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也随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把周边地区部分村落及其农用地一起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而在郊区农村城市化的初期,政府无力妥善安置村民,不得已划定某些特殊地块作为原村民居住和维持生计的空间,这些地块基本保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村民面对周围急风暴雨式的城市发展,为寻求土地空间的最大利用,自发地以独特的发展方式对这些土地进行几乎是无序的开发,逐渐演变成今天所谓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10.
经营城市土地,是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新课题.经营好城市土地,政府可以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地区经济,提高城市竞争能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更新观念,探索土地市场新的运行机制和加强管理的措施,加快我市土地供应市场化的步伐,提高经营土地水平,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为莆田经济发展及建设特大型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11.
黄和平  彭小琳 《资源科学》2016,38(3):493-500
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一直是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方面关注的热点.将脱钩分析的理论框架应用于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研究,构建基于脱钩视角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分析范式,剖析1990年以来南昌市在不同时期段以及连续时期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讨论提升南昌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策略.结果表明:①大多数时期段内南昌市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并未实现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消耗的脱钩;②连续时期之间南昌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波动上升的趋势.探究这两类变化的原因之后,本文认为"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这一般性策略仍然非常适用于南昌市脱钩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消耗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辅以产业优化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宫俊霞  邹滨  刘兴权 《资源科学》2016,38(9):1723-1732
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中国正面临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脱节、空城增多等诸多问题。准确识别这一过程中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时空发展规律,对于合理规划、指导区域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载负生态环境保护重任的湘江流域为对象,选用离差系数指标、借助GIS空间自相关模型动态评估了1990-2010年湘江流域各县级单元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协调程度及时空集聚特征。结果表明,湘江流域人口和土地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速普遍较低、增长速率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率。相对于单中心的人口城镇化过程,湘江流域土地城镇化过程呈现出以长株潭城市群、娄底市、邵阳市、衡阳市为中心的多核组团圈层式发展结构。流域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过程呈现失调趋势,失调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湘江流域的“一核四轴”,呈显著空间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13.
赵亚莉  刘友兆 《资源科学》2013,35(2):380-387
以我国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以建设用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7年-2009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差异明显,且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开发强度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郑州-洛阳为中心的高强度区域,西部地区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省会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高,且同一省域内不同城市之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也较大;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增大.经济增长、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地规划政策的影响尚没有体现,且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今后,应采取差别化的管控策略,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执行土地规划政策,合理推动城市化和城市产业布局,才能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地城市流转区位决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同时由于农地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以及农地城市流转的不可逆性的特点,农地城市流转也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一种代价。怎样减少这种代价,防止城市用地扩展过程中占用大量的优质农田。农地城市流转的区位决策尤为重要。本文借鉴“生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菲咨询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最后用模糊决策方法解决农地城市流转的排序问题。研究得出:①主因素突出型与加权平均模型较适合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问题研究;②决策者依据不同的偏好,选取不同的决策因子,其决策的结果将不一样;③总体上看来,在以粮食安全为主要因素的情况下,主城区的地块将最后流转,具有农地优势的远城区的地块将最先流转。在以经济发展因子为主要准则的前提下,最先流转的应该是具有农地城市流转优势度的口区的农地,最后流转的是没有比较优势度的江岸区与汉阳区的农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应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邓胜华  梅昀  陈曲  黎孔清  张信者 《资源科学》2010,32(9):1746-1751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 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 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 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 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 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 不同时期,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内因与外因起作用的主要方面各有侧重,这要求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需抓 主要矛盾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作为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本文研究了内罗毕市1988年-2010年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情况.利用1988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以及2010年Landsat TM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混合分类的方法,提取了1988年-2000年、2000年-2010年、1988年-2010年内罗毕土地覆盖空间变化数据,并分析了城市用地面积扩展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内罗毕从1988年到2010年总共扩展了141.24km2,扩展面积为198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27倍,其中1988年到2000年扩展了60.03km2,2000年到2010年扩展了81.21km2.城市建成区所侵占的地类主要是荒草地和林地,城市建成区的扩展方向是以东西方向为主,并沿着主要交通路线的方向扩展.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便利的交通、地质地形、政府政策是内罗毕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丽明  陈健飞 《资源科学》2014,36(7):1347-1355
从降低城市化过程中因建设用地扩展所致生态不利影响出发,本文以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为基础,选取已有建设用地作为扩展源,构建地形、地质、生态脆弱性和可达性四个阻力因子体系。在生成的MCR面上,划分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并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提取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生态隔离带和生态关键点,为城镇生态建设规划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主要结果包括:应用本文方法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面、线、点综合特征,比仅进行扩展面评价分析的常规方法更为全面,且更具可操作性;划分出建设用地适宜扩展区、较适宜扩展区、限制扩展区、禁止扩展区和生态恢复区,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设用地在适宜扩展区和较适宜扩展区内,由扩展路径引导优化开发,可避免盲目地"摊大饼式"蔓延;生态隔离带打破现有建设区"连片"扩展格局;生态关键点和高值点的识别,有利于研究区生态环境保育。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城镇用地扩展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秦鹏  董玉祥  李裕梨 《资源科学》2012,34(10):1881-1890
了解城镇用地扩展相关规律,可以有效减缓建设用地对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环境用地的侵占,为未来土地科学合理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多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提取城镇用地信息,选取相关指标,运用指数分析法,对城镇用地扩展量化分析,从而探求其城镇用地扩展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是有起伏的,城镇用地的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正南方向的城镇用地扩展稳定且较强,西南和正西方向较弱,其它方向则起伏较大。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扩展难易程度起宏观作用;经济对其有带动作用;交通设施则引导城镇用地扩展的方向;政策的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通过总结广州市城镇用地扩展规律,选取相关因子进行广州市城镇用地未来变化预测模拟,并阐述了相关变化规律,并对未来城市用地扩展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