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提到“采访的硬功夫”,可能有些同志会不以为然:不就是采访吗?到一个特定的地方,找一些相关的人,谈一些事,回去一篇稿子就出来了,“功夫”何“硬”之有呢?这话也对也不对。从完成平常一般的采访任务来看,可能是这样。但要实现普通稿到优质稿的跳跃,仅仅这样认识就远远不够了。此时,你若没有扎扎实实的采访作风和得当的方法是不行的。这里,笔者想就本人一篇获奖新闻作品的采访过程谈谈这一问题。 在1999年度“河南新闻奖”的评选中,我和另一名记者合作采写(本人为第一作者)的深度经济报道〖河南农用车何日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2.
电视的“媚俗” 其实无论我们鄙视与否,媚俗都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逃避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可能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好比庄子的“因是因非”。 在公众面前,所有沉重的抗击在有所着落的同时就无所着落,变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作为大众文化的舵手,电视正视了媚俗,以其即时性(瞬间满足)、实用性(感觉刺激)、零散性(拼盘风格)、模式化(机械复制)的面目投众所好。比如广告,即以刺激欲望、美化形式、许诺幸福的方式将文化与工业紧密联系起来,又比如世界最大的音乐电视台美国的MTV在其给二亿受众虚假的宣泄、安慰…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宋中期的著名清官,包拯在生前就有很高威望。与其同时代的欧阳修,虽然由于难脱“宋人好为议论之习”(《四库全书提要·包孝肃奏议》),对包拯有过“蹊田夺牛”之讥,但就是在同篇文章中,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批评的对象“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见其嘉四年所奏《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包拯以其光明磊落、耿介正直的品格操守驰誉山野,威震京城,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吏民畏服,远近称之”(《涑水纪闻》卷十)。到了北宋嘉桔七年(1062),为宋王朝操劳了三十多年的包拯,已经在朝中担任官阶正二品的枢…  相似文献   

4.
美国物理协会(APS)日前宣布“免费阅读”运动(FREE TO READ)启动。正如之前声明中指出的(http://publish.aps.ore,/Open Access Announce.html),“免费阅读”运动允许个人或机构为文章获取支付适量的费用(975美元或1300美元),通过APS网站,读者可以无须付费和订阅就可获取在APS期刊上出版的这些被付费而免费阅读的文章的全文。“免费阅读”运动并不局限于最近的出版物,可以是任意文章或者是APS1893年以来的文章组合。付费格式见:http://forms.aps.org/author/Free2Read_2.pdf。  相似文献   

5.
(一)“文章切忌随人后”是许多文学大家的经验之谈,但导致易“随人后”的惯性何在呢?赵翼诗云:“矮人看戏何所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讨论诗绝句》)人云亦云,关键是自己站得低,见识浅。高尔基说:“必须寻求还没有找到的东西:新的字句、新的韵节。新的形象、新的画面。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二)新与旧是相对的,变化的。不论是突变还是渐变,一成不变的新是不存在的。“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大概就包含着这个道理。清人赵翼的《论诗绝句》说得好:“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  相似文献   

6.
文章,是沟通人们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杠杆之一。文章的这种巨大功能,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孔子说:“诗,可能兴,可能观,可以群,可以怨,迩能事父,远能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曹丕对文章的作用更为推崇,他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梁启超认为,文章有“熏、刺、染、兴”的作用。鲁迅先生也说过:“故文章之于人生,其为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宗教、道德。”(《摩罗诗力说》)自古以来,许多英雄豪杰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奋斗目标,既能…  相似文献   

7.
“朴素”的传播———广播电台记者谈媒体发展及个人素质提高(上)看到一篇《想听广播》的文章说:“一方小小的匣子,便能广而播之了,简单却有效;一些淡淡的话语,带出一片空间,平淡而精彩。于是,想听广播。”今天我们就请几位广播电台记者谈谈他们的工作和学习。问...  相似文献   

8.
警惕,“文化沙漠”《记者观察》(1994.6)发表了署名“皋军”的文章,就当前另外一种沙漠化现象—文化沙漠对社会肌体日益严重的侵蚀发出忧虑,文章指出:据文化部图书司一位负责人透露,我国公共图书馆购书费每年以500万元的速度在增长(人均不足半分钱!),...  相似文献   

9.
论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赋,自古及今为之探源辨流者代不乏其人。东汉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他认为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梁代刘勰同意班固的说法,但又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是说,除了《诗经》之外,楚辞也是它的一个源头。以后明代徐师曾、清代刘熙载、章学诚等都大抵承袭班固、刘勰的说法,并且使之更具体化。他们声称:“言情之赋本于《风》,陈情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骚为赋之祖”。(刘熙载《艺概·赋概》)“古之赋家者流,原…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省档案局的组织领导和剑南春集团公司的大力协助下,本刊举办的“法制建设:‘剑南春杯’有奖征文”已圆满结束。现将获奖结果公布如下:一等奖(奖金300元)1.档案员拒交职工个人档案的思考(2002.2)郑岭张晓芳(四川省档案局法规处)2.强化观念再铸辉煌———剑南春集团公司依法治档之回顾与思考(2002.3)赵志英(剑南春集团公司信息档案中心)3.档案法规的法律效力(2002.4)杨立人(福建师范大学)二等奖(奖金200元)1.档案行政处罚中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若干问题探讨(2002.2)黄志勇…  相似文献   

11.
对于摄影者来说,任何新闻事件一经发生,不再重复,不像文字记者一样可利用事后采访以及推理想象、外围挖掘等弥补手段,这就要求必须身入事件发生现场。一般来说,事件的发展是动态演化过程,要抓取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瞬间,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件运动趋势,练就意到手到的功夫。有人曾这样打比喻:摄影者抓机会的本领,应超过烹调师煎鸡蛋的绝活儿。不老不嫩,色正味香的煎鸡蛋让人嗅之涎水欲滴,视之胃口大增。新闻摄影对瞬间火候把握,难度数倍于煎鸡蛋,机会稍纵即逝,难以挽回。回忆历届“荷赛”获奖作品,多数是摄影大师凭借高超…  相似文献   

12.
成语的组成一般比较稳定,其前后顺序不可随意更改(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试看以下例句:(例1)奇怪的是,执坚披锐解决复杂矛盾并使之金石为开,周林所用仪器不仅是“最轻量级”的,连操作方法也是最简洁的。坚:铠甲;执坚披锐意思是“拿着坚硬的铁甲,穿着锐利的武器”,这显然是搞错了,弄出了笑话。应该是“披坚执锐”。(例2)经过十年的伟雨沐风,中国的旅游产业的大框架已经形成。栉:梳理。沐:洗头。栉雨沐风就成了以雨梳发,以风洗头了。这就不合理了。应该是“栉风沐雨”,即以风梳发,以雨洗头。(例3)房子要天天打扫,脸…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性中都有一个弱点,就是“贵远贱近”,“贵耳贱目”,总觉得远在古代(时间之远)和远在天边(空间之远)才宝贵,而身边与当下的人物却不值得珍惜与敬重。我可以引为骄傲的是自己没有染上这种病症。我明白“资源就在附近”(美国散文家梭罗之语),高山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写稿也一样,文贵自出机杼,稿件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人云亦云,套用重复,三番五次的轮回,读来如同嚼蜡。这类现象我们绝不少见:说到“困惑”,于是便有“消费者的困惑”、“大商场的困惑”、“书市的困惑”、“吃喝的困惑”,连篇累牍;谈及“怪圈”,于是相继有“文人的怪圈”、“家教的怪圈”、“休闲的怪圈”、“股份制的怪圈”,纷纷亮相;出现了“辉煌”,更有数不清的“辉煌”出台,“明天更辉煌”、“再创更大辉煌”、“辉煌的岁月”、“把乡镇企业推向辉煌”;谁家先用了“误区”,于是接踵…  相似文献   

15.
长河浪花(诗二首)赤宇春蚕传说,黄帝妻嫘祖曾发明养蚕……把桑叶上的精灵邀进农舍你便成了一首诗于是,“采桑图”折射在战国嫔妃袅袅霓裳于是,“素纱蝉衣”窥视汉宫秘史一条生命之线缫出“丝绸之路”仰韶文明耀你希望之茧辉辉煌煌……当河姆渡炭化的记忆融进“尼龙纱...  相似文献   

16.
《汉书·东方朔传》(卷六十五):“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师古日:“击剑,遥击而中之,非斩刺也。”刘敞日:“击剑,今有此戏,非遥击也。”按:颜注误,刘敞订正正确,而完全视为游戏则不确。“击剑”一词在文献记载中,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卷八十六):“荆卿好读书击剑,  相似文献   

17.
目录学的发展趋向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学的发展趋向简论马学博(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1对传统目录学理论的反思我国目录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之学,曾一度成为“显学”。然而历史的辉煌并未延续下来,在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中,目录学虽然没有...  相似文献   

18.
如果讲办刊物,那应该是一件很难得到好评的事。(千树:为人作嫁出力不出彩。不愧为资深的总编,上来便挑破窗户纸。)这就好像在一桌宴席上,难有人把拼盘这样的东西算做什么好菜一样。(千树:杂志的“杂”就是拼盘的“拼”,不“拼”不行,“拼”好不易。  相似文献   

19.
评论要以理服人,自然须运用逻辑力量,充分说理。但若写成冷冰冰、干巴巴的说教,没一点感情,其说服力也会大减。有些评论也说得有理,却不能令人感动,就因为只是晓之以理,而没有动之以情。中国古今思想家、文学家,都很重视评论的感情色彩,重视文章的感情因素的作用。毛泽东说:政论应该像政论,但并不排斥抒情。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繁彩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他把情与理视为文章的经纬,概括了传统文论的一条重要经验。梁启超的政论,在近代史上所以能风靡一时,与其感情充沛有关。他说,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西方哲学史上,“客观(体)性(objechvity)问题”是与“主观(体)(subjectivity)问题”紧密相连的经典性问题。这一问题“移居”到新闻学领域后,就转变成了长期困惑人们的“新闻的客观性问题”:表面上,客观性原则在西方新闻界保持着“新闻专业理念”的地位,但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新闻的写作与呈现时,却成了一种迷思──有人队为新闻报道“不客观”,有人认为新闻报道“不可能客观”,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新闻报道“不必客观”①。1959年,在美国《新闻学季刊》春季号上,一位名叫肯·麦克罗里(KenMacrone)的美国学者发表了一篇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