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郝东方  李政 《今日科苑》2021,(2):44-55,68
以170篇《学姐来了》文章为样本,探讨中青年科普作品的特点,考察其内容亲和力和感召力,重点分析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情况.利用质性数据分析方法,对科普内容作高频词分析、内容分类和交叉分析等.研究发现,《学姐来了》科普作品的主要特征是,围绕孩子、健康养生等科学话题,通过良好的衔接、幽默的用语方式,将理性逻辑和求真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协同、育人等科学家精神传播给中青年群体;样本内容的亲和力主要通过语言的衔接性和幽默来实现;样本中体现科学精神的内容多于体现科学家精神的内容,二者的出现具有正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变化,样本的亲和力波动幅度很小,而感召力的波动较大.因此,科普内容应适当增强"爱国""奉献"等体现科学家精神的感召力;中青年群体科普的"二重性"和可能存在的科普需求年龄后移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长期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从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对科学精神进行讨论,归纳出科学精神的7种具体表现:求真精神、实证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平等包容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拼搏奉献精神。虽然说每个人科学精神的形成不具有独立性,并且形成过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个体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以及所想经过内化并凝结而成的。根据这些内容,分析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这个培养怀疑精神、实证精神的科技馆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3.
关于什么是“科学精神”的问题,我讲两三个和“科学精神”有关的故事,形象地讲讲“科学精神”的某些内容。故事一:“科技”的概念 物理学家吴大猷前几年说过一句话:中国创用“科技”这个概念是最大的不幸。它对基础科学、理论科学的发展很不利。我认为他这个讲话的意思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说我是赞成的。只是觉得他说的“创用”两个字不怎么符合事实。1956年,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特殊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或对认识真理性的评价。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求知的精神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体现出来的精神,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现为科学的公共性价值追求。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齐曼基于后学院科学立场,在肯定默顿理论的同时,修正和发展了科学精神气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辩证批判、理解宽容、自我牺牲五个方面。相对于默顿的理想主义和齐曼的折中主义,马克思立足于物质实践和辩证法立场的科学精神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科学与伦理是人类文化总体中两个相互区分却又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一样,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涵,但却具有相互关联和统一之基础———自由。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以及科学与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精神日益融入伦理精神,伦理精神也向科学精神渗透,二者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由分离走向契合。  相似文献   

6.
作为默顿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伯纳德·巴伯一方面遵循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促使科学社会学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巴伯在"默顿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科学与社会关联的维度,超越了默顿对科学的社会学理解.与默顿不同的是,巴伯所提到的科学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先在的客观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先于科学而存在,这与默顿的被视为是一种科学社会共同体内生物的科学精神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巴伯的这一社会文化指向也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风风雨雨中,中国的院士制度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把"院士"定位于最高荣誉性称号,它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所作出成就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他们一贯坚持的高尚的学风道德的肯定和褒奖;它不但代表了一种科学精神,也代表了全社会对科学、知识、人才的尊重。通过严格程序选举出的院士,不仅是各学科最顶尖的人才,在自主创新、咨询建议、学科建设等方面也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还在推广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精神、激励人才成长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尊敬院士,崇拜院士;人们注目院士,学习院士;人们研究院士,呼唤院士……院士,科学家中的精英,国家最高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的象征;院士,科技工作者一项最崇高的荣誉,有志于科技事业者心中一座最为闪光的坐标。半个月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相继在北京公布。29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3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达到710人,中国工程院人数达到721人。此次两院新增院士人数均创历史新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说:"我们设置了更高的人数限制门槛。"  相似文献   

8.
郑念 《科协论坛》2007,(11):17-17
10月13日~15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与国际探索中心联合主办的“科学探索与人类福祉:提升科学精神与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博士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中国科协对到会的国内外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会议主席、国际探索中心主席保罗·库尔茨教授代表国际探索中心作了简短而又热情洋溢的讲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黄长青 《知识窗》2010,(7X):13-13
<正>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对我国实现科学、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藏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要结合西藏实际,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通过科学无神论学习教育,学会辨证地认识宗教两面性作用,以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培育勇于探索的胆识和气魄,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以培养开拓创新精神;通过转变封闭性思维为独立开放性思维,破除成见,消除对权威的迷信,以培养怀疑批判精神;通过确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弘扬"老西藏"精神,学会合作奉献,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联名在2007年2月27日《科学时报》(A4版)上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以下简称《宦言》).《宣言》准确指出:在科技界存在着"科学精神淡漠、行为失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令人遗憾的现象",要求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强调"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科学有无止境的前缘……"等,但对于《宣言》中的另外某些说法,本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是首次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表述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体现了党中央对全民科学素质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快速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确保科普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仅是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学教育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学教育正处在发展的鼎盛时期,重建科学教育和科学精神似无必要。其实不然,由于科学教育过分注重灌输科学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使科学教育价值迷惘,科学精神迷失;同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长期不融,形成了人类发展的异化,重建科学教育,培育科学精神,实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实践理性范式下科学精神的人文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文化精神,理性的历史性决定了科学精神的历史性.如今,伴随着理性范式从主观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向,我们应将"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延伸、拓展,赋予科学精神以求真、崇善、达美的全部意义,使其从"价值中立"的工具理性精神向"争取自由"的人文理想精神复归.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探讨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差异与联系,对科学精神下了一个简洁性定义,即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求真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理性。并提出了反科学态度的三个特征:无知、无理和偏私。然后按照逻辑顺序,从历史角度探讨了中国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要普及科学精神,首先是自身科学精神的树立,然后是能够影响他人的科学精神的倡导和旗帜鲜明反对伪科学,最后落实到科学精神在全社会的弘扬。  相似文献   

16.
学术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学术不端文献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学术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科学道德的缺失;科学精神的缺乏;期刊未能尽职尽责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具体科研单位缺少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规定。并就此提出了学术不端文献具体防范措施:加强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期刊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鉴别能力;具体科研单位制定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科学与技术紧密互动和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工匠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互为基础、相互依赖的文化精神。把两种精神联系起来进行“协同培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类人才培育目标和效果的共同需要。这种协同培育能使两种精神相得益彰,真正成为时代精神。协同培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精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方式推动。  相似文献   

18.
科技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民科学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 科学素质包括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把握,更体现了对科学精神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献身精神,以及辩证的、开放的、多维的思维方式。我们简单地理解国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陈斌 《深圳特区科技》2005,(Z1):503-508
培养儿童科学精神教育,探索人生起步阶段科学精神培养途径,是卓雅小学"一体两翼三美"教育新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教育原则,循着"培育人文情怀"和"培育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了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结合的教材系列;确定了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原则;建立了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制度机制;营造起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文化;造就出科技创新教育的精品;在保持传统特色情况下发展创造的优势,探索出卓雅小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学校科技教育新格局、新经验.为小学阶段科技教育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融合科学"新范式为人类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机构层面如何推动"融合科学"及其要求的数据开放共享,是当前科技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提出了"融合科学"新范式,也是最早以该新范式建立专门研究机构的典型。文章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融合科学"的科赫研究所(Koch Institute)为案例,归纳分析该研究所在推动数据公开和共享方面的制度安排,以及与推动"融合科学"相关的设施和工作环境、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科研项目设置等机制建设,以期为机构层面落实"融合科学"新范式及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