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星 《中国记者》2020,(1):86-88
舆论监督是媒体发挥自身特点,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舆论监督作为媒体社会职责,是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舆论监督制度"。作为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舆论监督制度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保障。如何让舆论监督"帮忙不添乱"?2019年12月,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门组织召开了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专题评议会。就相关问题与行业参与者、圈内专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议。中国记协党组书记、新闻道德委主任委员胡孝汉出席并主持会议,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新闻道德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张百新以及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部分委员和媒体代表出席并参与评议。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有哪些字、词最流行,哪些用语最受网民青睐,哪些新词媒体最爱使用……7月18日,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白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绿皮书、《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蓝皮书、《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黄皮书揭晓了答案。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两学一做"、  相似文献   

3.
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8月推出后迅速成为继微博之后各大媒体纷纷抢占的新阵地。为了让受众"一见钟情",媒体在新闻标题上大做文章,新闻标题的语言呈现出紧贴时代脉搏、标点符号"所指"意义凸显、故事化的叙事方式、降低阅读成本、彰显接近性等特点。这一方面丰富了新闻语言,促进了新闻语言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语言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媒体、相关部门和受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是语言规范典范的窗口,人们潜意识当中电视节目用字用语是标准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对吉林省电视节目进行了为期一年跟踪考察,发现用字用语失范比比皆是,如何解决呢?有哪些策略?本文试图透过其屏幕用字、播音用语失范现象分析,寻因问策,探讨媒体语言失范解决策略,以助提升电视媒体节目质量,回归大众“语言规范典范”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陈文锋 《现代传播》2003,(4):128-129
任何媒体要表达一定的道德观念 ,都必须通过语言作为物质材料和手段。语言是新闻作品的重要构成要素 ,它使新闻信息具有了可传达性。因此 ,从微观层次考察媒体的道德 ,可从媒体的语言入手。因新闻传播媒介的不同 ,我们可以把新闻作品的语言分为三大类 :文字语言、声音语言、图像语言。这三种载体表现三种不同的道德类型。一、文字道德文字道德主要反映在纸质媒介。改革开放以来 ,出版物和传媒市场日趋扩大 ,传媒业包括纸质及声光电介质的传媒有了长足发展。为了充分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 ,现代感的报纸行文抛弃了干瘪的叙述、刻板的面孔 ,娓娓…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用语肩负着信息传播和语言示范的双重职责,从语言规范的角度审视吉林电视节目,透过其用字用语失范现象,寻找媒体语言失范产生原因及解决策略,有助于提升电视节目传播质量,更好地实现其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媒介道德审判"产生于语言的多义性、文化传统的影响、媒体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法制观念淡薄以及制度建设的空白,在积极层面,能够维护和促进社会道德发展,坚守社会正义,但背离了新闻职业主义,导致媒介司法审判,误导受众,伤害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今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学学科要发展,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就必须进行改革。媒介融合的趋势一方面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跨平台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能够胜任整合营销管理者一职,既需要熟悉新闻流程和媒体工作,又需要了解新兴技术并懂得如何利用媒体平台最大限度发挥新闻内容的魅力。"道"和"术"的关系,对于我们解决未来广播电视人才培养也许有点启发。所谓"道"即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文化素养,"术"即新媒体使用技术和视听语言的呈现技术,"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种媒体的医药广告用语有了很大进步,但媒体医药广告用语普遍存在言过其实、庸俗化、破坏汉语规范、不适当地使用专业词汇、滥用模糊语言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两点对策:一是应将准确性与生动性更好地结合;二是恰当地使用医学专业词汇.  相似文献   

10.
从2010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新媒体用户最多的国家,不仅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继续一路高歌,高新科技与媒体相结合的"三网融合"也初露锋芒。但是新媒体在便利受众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使传媒环境凸显后现代化趋势,向去中心化、泛娱乐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在这种后现代传媒环境下,道德价值体系是解构还是建构、选择标准是"义"还是"利"等问题给新媒体营造良好道德环境设下重重阻碍。本文结合伦理学的相关观点,为新媒体影响下的后现代传媒环境道德重建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规范网络用语的必要性陈原在《语言,该规范就要规范》一文中指出,网络语言如井喷般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新造语词不仅充斥网络,而且还影响到传统媒体和书刊,甚至成为许多年青一代的交往用语。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也是一种必然产物,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有可能会损伤语言美的主干,尤其像"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生造词语的出  相似文献   

12.
徐耀 《记者摇篮》2014,(10):27-28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媒体诞生以来,媒体有没有操守,一直是受众评价一家媒体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公信力,是否值得尊重的重要标准。而有的媒体恰恰忽略了"操守"这个最重要,也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一桩桩、一件件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就是对媒体操守和媒体道德底线的一次次考问。主流新闻媒体的国家所有制性质,以及党的喉舌作用,决定了它的垄断性质,也就是传播途径的唯一性。尽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基础。规范用语,体现着对文化的尊重。而新闻是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大众用语习惯的中坚力量,其用语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在论述新闻语言规范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一些用语失范现象,并探讨了规范新闻用语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服务性部门,图书馆员要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和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沟通交流。文章具体论述了图书馆语言的普世意义、高雅语言可以连接心灵世界以及图书馆专用语言的特点、图书馆员的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提出要把礼貌用语当做图书馆服务的最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媒体和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媒体融合催生了媒体语言的发展变化。近年来,通过媒体传播的新词语迅速增加,其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利用融合环境下媒体的传播作用,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一是学校和媒体相关部门应加大语言文化的宣传;二是大学生应自觉规范使用文明新词语;三是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沟通。  相似文献   

16.
毛伟 《新闻传播》2024,(2):15-17
融媒体视域下,道德榜样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是融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方式、培育时代新人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举措。目前,融媒体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道德榜样传播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短板,具体表现为融媒体道德榜样传播追求“高大全”,消解道德榜样认同度;忽视受众定位,弱化道德榜样亲民性;缺乏广度,削弱道德榜样影响力。要实现道德榜样有效传播,融媒体需建立健全的道德榜样选择标准、完善的受众服务体系、高效的道德榜样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道德争议事件频发,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如"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让人哀叹社会道德滑坡。道德争议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反观媒体在事件  相似文献   

18.
报道用语应体现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加剧,贴近性、趣味性、通俗化成为许多媒体的制胜法宝。但一个值得新闻同道警觉的现象是,因为过分讲究通俗化,有些媒体的内容和语言正在走向低俗化的边缘,报道用语也缺乏人文关怀。请看某晚报一篇新闻的主、副标题:《街边铐走俩汉子,咳,抓错了涉黑疑犯指认  相似文献   

19.
二十多年前,很多媒体都把跑环保、生态和能源的记者分在科技或科教部门,能源环境生态新闻也大多报道和技术相关的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多媒体把能源、环保口划在经济部门,甚至很多专业财经媒体也把能源环境作为一个重要板  相似文献   

20.
周晓红 《新闻战线》2015,(5):121-122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水平对于自媒体的"文明"有着巨大影响。因此,要全面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良好的自媒体环境。"网络道德"一词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衍生出来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对于促进自媒体的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生活和学习便利的同时,也成了腐蚀现代大学生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迅速步入了互联网大国的行列。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的中坚构成,其网络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现代网络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