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心理学讲爱有"真爱"和"非爱"之分,"真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爱"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在师生关系中"放任的爱"、"糊涂的爱"、"自私的爱"、"专制的爱"就属于"非爱",是教师应该避免的;而"理智的爱"、"‘懂你’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谌凤山  孙秋芳 《现代教学》2015,(Z2):132-133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懂自己的"爱",甚至误解、错怪自己的"爱",但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真爱"了学生,是否给了学生理智、无私的爱。由于教师爱的方式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常常遭遇学生的"恩将仇报"。因此,教师如何施以爱心,是一项重要的师德课题。教师要赢得学生"爱"的回报,必须掌握"爱"的艺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之爱,许多教师施展了自己的招术——向学生"表白爱"、"传递爱",让学生享受到教师的拳拳之爱、无私之爱、博大之爱,  相似文献   

3.
现代心理学讲爱有"真爱"和"非爱"之分,"真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爱"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在师生关系中"放任的爱"、"糊涂的爱"、"自私的爱"、"专制的爱"就属于"非爱",是教师应该避免的;而"理智的爱"、"‘懂你'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正能量,这个充满阳光的名词如今日益火爆,它不仅能让人感觉生命的美好,而且能鼓舞每个人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幸福的人生,是否是你期待的?生活的美好,是否是你想要拥有的?衡水市第八中学的老师们说:"只有传递温暖与爱心,你就拥有了正能量!"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心意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学校把"爱"分解为"爱我学校、爱我班级、爱我老师、爱我父母、爱我自己"。通过"五爱"教育,让学生真心理解"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耀"、"爱是责任"。学校根据三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实施有效管理,分别  相似文献   

5.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12,(25):14-16
在"爱的教育"一百多年的坚守与创新中,在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中,我们提出构建"爱的课堂",以探寻真正意义的课堂本质和教学理性。在我们看来,"爱的课堂"就是为了爱、感受爱、传递爱、生长爱的课堂,其逻辑起点与归宿是爱,教学方式与载体还是爱  相似文献   

6.
刘星  戴伟  张真臻 《中国德育》2013,(18):52-53
爱是教育的主旋律,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德育工作也围绕一个关键字"爱"来开展。学校传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构建"拥抱森林每片绿"的主题文化,并在"爱"的统领下发展出三个分支——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引导学生爱每一个生命、每一片绿色。  相似文献   

7.
正一、征文主题她,是生命之源,因为她,成就他,她具有全新的意蕴。她,他,它,因为爱的凝聚,构成我们的世界。爱,让世界充满温暖,以"爱"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纽带,让世界在"爱"的暖流中和谐共处,倡导"爱为她,彼此爱"。本次大奖赛征文主题为:爱为她。既可以讲述他、她、它之间的动人故事,也可以真实记录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大爱事迹,既可以宣扬"爱为他人,彼此相爱"、"我爱人人,人人去爱"的精神,也可以用虚构的手法塑造"爱为她"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8.
王露 《教学随笔》2013,(20):129
"爱"一直是人类美好生活的主题。教育中有了爱,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我将以"爱"为源,让我的孩子们享受"爱"、懂得"爱"。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三爱"是陈独秀主办《安徽俗话报》时期使用的笔名,现有研究倾向于认为"三爱"是指"爱科学"、"爱国家"与"爱自由",而根据对《国民日日报》刊载的《慨论德人自戕事》与《自杀篇》两篇论说以及陈独秀这一时期思想言行及笔名变化的考察,可以认为"三爱"实指"爱国""爱真理"与"爱人道"。厘清"三爱"的确切含义,有助于研究陈独秀早期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1.
《教师博览》2012,(10):2
她执著追求"幸福课堂,快乐作文"的教学理念,坚守"享受语文,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王子"、"阿秋"。她,就是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一中的王秋珍老师。"师生之间有三种爱:因为爱、如果爱和虽然爱。因为你很棒,所以老师爱你;如果你很棒,老师就爱你;虽然你不是很棒,但是老师依然爱你。  相似文献   

12.
"师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高尔基有句话:"爱孩子是连母鸡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爱"学生,一是教师职业的本性,像父母爱孩子一样的爱;二是作为教师需要付出的那份"爱"。那份爱是过分的爱,是一种执著的  相似文献   

13.
"严师出高徒,爱心结硕果","严"和"爱"是和谐统一的。严而不失仪表风度,爱而不失威信,因爱生严,严中见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严"和"爱"的统一,如此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4.
蔡桂贤 《生活教育》2014,(8):113-114
面对高考复习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来自各方面给学生造成的压力,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中感悟出爱学生的真谛。本文的核心词语就是"爱"。用"爱"陪伴高三学子闯过高考关。爱,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在高三这一年如何"爱"学生:"爱"的基础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爱"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爱"的灵魂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是爱?LOVE的意义又是什么?爱的英文是:LOVE。"L"表示倾听,是listen。爱就是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别人的请求,并给予协助。"O"表示感恩,是"obli-gate"。爱就是不断地感恩与慰问,需要付出更多的爱,灌溉爱苗。"V"表示尊重,是valued。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地鼓励,悦耳地赞美。"E"表示宽恕,是"excuse"。爱就是仁慈地对待、宽恕对方的缺点与错误,保持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爱,爱都藏在细微的小事中。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基础是什么——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一视同仁的,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爱的教育下成长,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为师者都最愿意做的事,但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向"问题"学生撒播爱的阳光,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爱"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智慧。为人师者都知道关爱学生,然而不少老师却走入"以罚代爱"的误区,正在遭遇着或遭遇过不少尴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为人师者不仅对学生要有爱,更要有爱的智慧——爱不可"以罚代爱",爱不可"拔苗助长",爱是尽职,爱是尊重,爱是心灵与心灵最微妙的接触,爱是师与生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爱就是"仁爱",是一种关怀的爱,宽厚的爱,包容的爱;爱就是"博爱",是一种自由的爱,平等的爱,宽容的爱。爱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根源。著名教育家梅贻奇说:"教育的出发点就是爱。"因为有爱,人与人才能更好的相处;因为有爱,世界才显得和平安宁。小学生,未来的主人,让他们的心中流淌着浓浓的爱吧!  相似文献   

19.
伏广利 《生活教育》2014,(15):94-95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他爱国、爱民、爱教育。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爱"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同的理解,爱是对学生的关心、关怀,爱是对"后进生"的不放弃、不抛弃,生活教育中都处处体现行知先生的"爱"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进 《中学教育》2020,17(1):11-18
教育的世界是植根于爱的世界。在教育的所有秩序中,爱有着本体论的意义,具有其他秩序无可比拟的优位性,是教育世界得以开启、展开的原动力。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爱也会遭遇各种失序、错位的生存论困境,诸如控制-占有式的教育爱、婴儿-依附式的教育爱、平庸-放纵式的教育爱等,常以各种沉沦的方式遮蔽教育爱的本真绽现。从教育爱的优位角度揭示着爱的原初意蕴,也许能给教育爱的实践以一定的价值启示。爱不仅是教育的原动力,爱还是一种意向动姿,是教育从较低价值向较高价值的超越。在爱与师生关系之间,师生共同寓于爱,是"共属一体"的共爱者,爱之闪耀始终与师生的存在同在。从教师角度看,教育爱的价值实现依旧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勇于肩负起"他者"意识,通过我为他者的"绝对责任"和实际的"爱的行动"践行爱的本真到场,以引领学生在教育的诗意田园里寻获师生共在的"诗意栖居"和"精神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