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哲学生活方式对微博信息传播的三点启示:微博信息传播的自我认识,微博信息传播者应有自己的理性原则,认识、承认和接受微博信息传播的限度。这些启示有助于微博信息传播者合理、有度、有判断力地去利用它,有助于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微博是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庞大的微博用户群体生产了大量有长期保存价值的微博信息,然而与之相关的研究、实践却十分匮乏。文章分别论述了微博信息的长期保存价值,以及对微博信息长期保存价值的质疑,指出并建议国内外相关学者、机构应对微博信息保存开展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设了政务微博,通过政务微博发布信息、营销公关,但是政务微博中一些有保存价值的信息却没有存档。文章分析了政务微博的档案价值以及影响微博信息存档的因素,如信息量大、互动性、超媒体、即时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重视政务微博档案,建立健全保管机制,将有价值的政务微博进行档案化保存。  相似文献   

4.
项仲平  唐朱勇 《当代传播》2012,(3):87-88,105
微博的发展给公共生活带来新局面,在信息传播领域创造了微博热,特别是通过实名认证的微博用户参与到微博交流中,给信息传播、观点评价、议题设置等带来强大影响。然而在热潮背后,应冷静认识到实名微博尤其是名人微博经过信息的二次和多次转发后会产生信息聚焦和信息裂变,这种信息的裂变传播已远远超越了社交媒介和自媒体的属性,演变成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和功能。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实名微博存在的属性之惑、功能之惑、权责之惑等问题,并从政府、网络运营商、微博用户等层面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尤龙  洪禺 《新闻爱好者》2012,(20):11-12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信息,难以理性地对事件做出评判,加上信息的不确定和传受双方的不对等,很容易使谣言在微博平台大肆传播。本文探讨了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以及微博谣言的传播效果,探讨了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博谣言对受众的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微博以其信息发布、信息传播快速等优势成为图书馆交互式信息传播重要渠道。在调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新浪微博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图书馆微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微博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传播模式的微博信息挖掘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娟  祝宁 《新闻世界》2011,(5):91-92
微博自2006年在美国出现后发展迅猛,中国微博在2010年也快速兴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基础上,微博形成了二级至多级的信息传播模式,产生了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和海量信息。同时,微博具有实时、移动、碎片化等特点,而积聚的碎片信息使信息挖掘和分析成为可能,国外就运用微博进行电影票房的预测、地震灾害的监测,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王飞 《青年记者》2014,(1):47-48
微博话语权,是指微博作者借助微博平台,通过文字、图像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将信息向外传播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所以,微博话语权可以相应地分为表达权和影响力。微博的表达权,强调的是一种微博作者话语的资格以及实现话语的可能性。微博的影响力,强调的是微博信息的有效传播以及微博信息影响他人的能力。在微博语境下,微博的话语权出现了表达权草根化、影响力精英化二元分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一、微博与微博公关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发布的内容一般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当然了也可以发布图片,分享视频等。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粉丝,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随着发展,这些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微博的信息组织架构、传播模式和影响力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微本体技术改善微博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寻找利于微博管理的最合适的信息架构,分析微博产生裂变式传播能量和海量信息的动因,提出基于微本体建模的微博信息管理体系,所有这些将有效地丰富现有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理论体系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1.
尤龙  洪禺 《新闻爱好者》2012,(10):11-12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信息,难以理性地对事件做出评判,加上信息的不确定和传受双方的不对等,很容易使谣言在微博平台大肆传播。本文探讨了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以及微博谣言的传播效果,探讨了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博谣言对受众的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微博中的社会群体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影响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微博中的社会群体以一种微妙方式存在。本文从信息传播和社会网络的角度对微博中社会群体划分、社会群体特征、社会群体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微博中的潜在社会群体发现的基本思想,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群体的潜在价值。通过分析发现,微博中的社会群体蕴含了大量有潜在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微博已成为信息时代最为即时性、用户最活跃的信息传播平台之一.如何应用微博改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阐述了微博的发展、微博的适用性、图书馆应用微博的意义,探讨了构建图书馆微博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尚勤 《东南传播》2011,(12):85-87
微博信息正在以“碎片化”的形式和海量化的规模进入大众传播系统中,微博的社区化更是加强了信息的精准传播。而微博的社区化对新闻讯息的把关控制、传播内容、传播结构,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和受众都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新浪微博社区的传播结构及机制的分析,从而探讨微博社区新闻信息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叶张迪 《新闻窗》2013,(5):17-17
一、微博的概念及起源 微博是指字数严格限制在140字以内的微型博客,微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通讯设备登陆微博,在微博上面发布信息、传递音乐、视频等来与其他的微博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由于微博方便、快捷的优良性能,在日常社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博软件的诞生和不断壮大,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信息交流程度,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对于促进彼此认识,提高社会安全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微博的不断兴起,微波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有关政府部门逐渐开始利用微博来发布消息,进行新闻传播,微博逐渐成为了我国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微博信息生命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微博产生的海量数据也具有相应的生命周期。以3个微博热门话题数据为分析对象,将评论数作为微博信息生命周期的表征量,分析微博信息生命周期的特征、分布类型、半衰期等。发现微博信息生命周期有负指数型、平缓型、爆发型和锯齿型4种类型,其类型特征与微博活跃度无关,并且微博信息不具有特定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17.
马捷  孙梦瑶  尹爽  韩朝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8):73-77,81
指出微博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内容、信息人和传播路径。认为信息人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组织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信息人角色在微博信息生态链中频繁转换,并构成节点之间强关系、弱关系。论述微博信息生态链的形成受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构建微博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图。  相似文献   

18.
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微博信息可信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微博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这些研究的不足,并认为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的关键问题是微博信息特征的提取和可信度分析方法的设计;结合微博信息的特点及已有研究成果,指出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的核心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最后总结全文,对微博信息可信度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博的情报学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波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2):57-60
微博(Microblog)是目前继博客之后最为流行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与传统信息交流平台相比,微博具备多种新的传播特点和信息服务功能。从微博的信息传播属性、信息公平获取,微博空间的信息服务整合,微博的人际关系网络、竞争情报价值,微博中的信息污染、空间生态等多个方面,分别探讨它所包含的情报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微博的发展特点谈微博缺失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微博传播中把关人角色的缺失,微博也成了失真信息、琐碎信息和庸俗信息滋生的温床和加速传播的助推器。本人将从中国微博的发展特点入手,探讨当下微博缺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