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克服问答式的程式化的教学,再教《第一场雪》(第九册)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设问要利于课文思路的理清 《第一场雪》写的是某年“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的情景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联想。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理解课题不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课文思路,而且有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准确性的训练。 1.“ 一场雪”是什么意思?“第一场雪”呢? 2.“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3.根据课题,按你的想法应该怎么写? 然后要学生自学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按顺序排列。 2.找出各时间中作者所叙述的内容,并按顺序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作为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作适度的巧妙的超常教学,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的《第一场雪》时,对此课的题目板书就作了超常的艺术处理。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1、改变传统的一字不漏的板题方式,故意将“第一场雪”错写成“一场雪”。 2、等待学生吃惊地指出老师的板题“错误”。 3、引导学生区别“第一场雪”与“一场雪”在写作  相似文献   

3.
《第一场雪》最后一小节讲到: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点明这是场及时的大雪。全文紧紧围绕“瑞雪”展开,教学时可以此为突破口,逐层深入文章的内在天地。一、扣“瑞雪”之大——赏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这场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1)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大,找出这些词语。在学生读、划、议的基础上,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雪前,通过天气的骤然变化暗示一场大雪;雪中,通过纷纷扬扬,“大片大片”写降雪大而密,一会儿就白了”。“不断往下  相似文献   

4.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 ,是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的一篇有关“雪”的散文。其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意浓郁、情景交融。教学这篇课文时 ,如何紧扣语言文字的训练 ,渗透美育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作法。一、初读全文、感知“整体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教师在开篇释题后 ,应及时设疑导读 ,通过读懂课文 ,让学生形成对“第一场雪”的整体印象 ,让学生感知“第一场雪”中的整体美———下雪前 ,天气骤然变冷 ;下雪中 ,雪花纷纷扬扬 ;下雪后 ,世界变得粉妆玉砌。学生通过初读全文 ,知道这是一篇结构完美的文章。有了整…  相似文献   

5.
下雪啦     
清晨所见,一个洁白的世界。下雪啦!今天语文课改变计划,学习《第一场雪》。课是没来得及精心准备,但这40分钟即兴发挥,收效颇丰。 课伊始。我注视窗外,雪仍在飞舞,学生们心领神会,异口同声:“第一场雪!”我,粉  相似文献   

6.
巧招儿     
这是去年教学《第一场雪》的事,当时有二三十位青年教师来听课。在导读理解中,有学生提问“瑞雪兆丰年”中的“兆”是什么意思?有一位学生答“预兆”,我说:“对”。但一转念觉得“预兆”一词学生也不一定懂,就又问:“‘预兆’是什么意思?”学生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7.
《第一场雪》描述了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大雪 ,重点描写雪后的美丽景色及作者的联想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学难点是透过雪景及联想 ,体会作者的喜悦和赞美之情。教学本文要紧扣语言文字训练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较透彻地领会文章内容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一、初读全文 ,感悟美景   “同学们 ,还记得今年冬天我们这儿的第一场雪是什么样的吗 ?说说看。” (学生自由发言。 )“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了一篇有关雪的散文《第一场雪》 (板书课题 )。他笔下的雪景又是什么样的 ?对这场雪作家怀有怎样的感情呢 ?”开篇揭…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录像     
周东军 《山东教育》2003,(16):32-32
课案:《第一场雪》在引导学生读讲课文,学生初识雪景之后。师:“大家觉得这‘第一场雪’美不美?”生:“美!”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生:“想!”师:(展示一盘普通的录像带)“看,老师拿来了一盘录像带。”生:(欢呼起来)“噢,看录像了!”师:“我这盘录像带可不是一盘普通的录像带。它只能用心看,不能用眼看。而且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到。请合上眼睛。”教师声情并茂朗诵描写雪前、雪中、雪后的几段话。学生闭眼想像雪景。(读完后,让学生睁开眼。)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我看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生:“我看到了雪后大…  相似文献   

9.
著名歌手刀郎一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红遍了大江南北,可谓男女老少,尽人皆唱之。今天才知道,不仅我们班的好几个同学是刀郎的忠实歌迷,而且我们的“吴教(较)授(瘦)”也是个刀郎的热心歌迷!且听我这位“名嘴解说员”讲解我班举行的“刀郎之‘2002年的第一场雪’演唱会”。今天下午,下了五莲县的第一场雪,雪纷纷扬杨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  相似文献   

10.
【案例】雪花在欢笑 天气格外寒冷,我看着学生仍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习,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下雪啦!”突然,学生的一声尖叫打破了课堂的平静。对这些生活在南方、很少见到雪的学生来说,这雪具有太大的诱惑力。课堂再也无法安静下来,我立刻意识到,这场雪对于刚刚学了《第一场雪》的这些南方学生,是进一步感悟课内容,深化生活体验的难得机会。于是,我迅速调整了教学预设。  相似文献   

11.
[教学案例] “今天,我们讲用‘线条生动地描绘物象’……” 学生似乎听得心不在焉。 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入冬来的第一场雪给学生带来的兴奋远远还没停歇:他们企盼早点下课,到操场上去打雪仗,呼吸被雪滤过的洁净的空气。 忽然,一个念头涌上心来。 “走,让我们到操场上去。”我跳下讲台,走出教室。 学生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欢呼着涌了出去。  相似文献   

12.
讲《第一场雪》时 ,凑巧赶上了我们这儿的一场大雪 ,我想将课文描写和实际观察相结合 ,使学生在观察中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记忆 ,便把学生带到室外利用天然挂图上了一堂文景交融的语文课。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生 :(一走出教室 ,一位学生禁不住赞叹到 )啊 !好大的雪啊 !师 :同学们 ,请放眼望望那山川、树木、房屋怎样 ?生 :那山川、树木、房屋都盖满了厚厚的雪。生 :不对 ,应是罩上了厚厚的雪。师 :(随机问道 )为什么是“罩上”而不能说是“盖上”呢 ?生 :“盖”是全都覆没的意思 ,(他指着近处一棵高大的槐树又说 )这么高大的树怎么也盖不住…  相似文献   

13.
《第一场雪》是篇情文并茂的文章,它叙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表达了作者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心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玩味雪大景美、体会作者内心喜悦的同时,有意识让学生领悟作者写景抒情的高妙之处,对培养高年级学生读写能力不无裨益。作者写景有高着,抒情有妙笔,具体体现在“四高三妙”。 (一)写景“四高” 1.高在摹状、着色、拟声。作者描绘下雪时景象,紧紧抓住雪花本身的形状、颜色、声音,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设计意图】《第一场雪》描写了胶东半岛第一场雪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第一场雪的美丽壮观的景象。难点是让学生学习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观察插图,感受图文美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其中的插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发挥图画的审美功能,切实加强观察指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草原》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两幅插图,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如第一幅图: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白色的羊群,线条柔美的小丘……形象地再现了草原的奇丽风光。第二幅套马图,可以看出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通过观察插图,读读点题之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使他们在美的环境中去学习、了解、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下面结合教学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一册,试作教学总结如下: 一、在观察中使学生感知自然美《美丽的大自然》是小学自然教学的起始课。我在教学中,为了启发诱导初入学的儿童建立自然美的意识,采用课  相似文献   

17.
好一场雪     
隆冬的一天早晨,我刚起床,推开门一看,嗬!好一场雪,到处白茫茫的一片。都说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冬雪的到来同样悄无声息。这几年,由于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已好久没下过这样的大雪了。这场大雪也许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新年礼物吧。望着这纷纷扬扬的大雪,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孩子们玩雪的兴奋身影。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爱雪是孩子们的天性,于是,我决定投其所好,以“雪”为主题设计系列写作训练。[训练一]防患未然——玩雪安全一来到学校,孩子们果然早已在赏雪、玩雪了。…  相似文献   

18.
《第一场雪》是作家峻青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情浓郁、情景交融的美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词句,披文入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美的心灵。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乍一看,似乎对话只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其实不然,对话的内涵很广,它包括教师和文本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最近通过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第一场雪》,我发现了黑板在对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阳光的歌唱     
刚上完《第一场雪》,自己内心还为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兴奋着。于是,我突发灵感,何不乘机开展一个以“雪”为主题的活动呢?于是,我便把班长找来,让她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