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书法作为中国的本土艺术,在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与古典时代的书法创作相比较,当代书法在创作观念以及创作形态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后现代理论来分析当前的书法创作,但书法作为一种当下的艺术,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当代人的审美观,因此,借鉴西方的后现代理论还是有助于分析当下的书法创作形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都有一些勇于探索者,在“创新”与“狂怪”圈中进行艰辛的演变和追求。从历代书法创作主体、客体以及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来分析书家创作观念和性情、书法创作环境及社会意识对书法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创新”与“狂怪”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由来及其独立的性格以及“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之于书法的意义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最主要的开创者——陈振濂先生为构建“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所做的艰苦探制.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独特优势,是迄今为止关于学院派书法创作研究较早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4.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5.
苏轼谪居惠州是其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在书法观念上,苏轼惠州时期的书法观念是其“尚意”书法观念的继承与发展。苏轼对黄庭坚草书变法的认可,体现着苏轼主张在“学古”的基础上“自出新意”的创作观念。苏轼在惠州关于酒对书法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苏轼醉后作书能让自己心手两忘,达到“醉笔得天全”的境界。除此之外,苏轼对颜真卿《争座位帖》的题跋,体现着苏轼“入晋人之室”与“知人论世”的书法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书法的生存环境及其功能将随之发生变异。书法作为写字的实用性越来越弱,尤其是计算机的迅猛更新,书法的“使用因子”将越来越少。相反,书法作为欣赏的艺术性则越来越强,这是因为社会越进步,人类越要求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为此,作为“艺术”的书法将不再是古代那种作为人生基本教养的写字训练,不再是不计工拙的士大夫的自娱自适。更不应像“前卫派”那样,以书法须“紧密结合时代”、“社会现代了书法也必须现代”为旗号,以强大的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为支撑,对既有的书法进行根本破坏和彻底“革命”。把…  相似文献   

7.
“现代书法”的“参照系”相对模糊含混,使其创作与欣赏难以切入、把握和深入。文章对“现代书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现代书法”并没有真正超越自身文化背景的规定,且有“滑动”艺术立场的趋向。所有这些使具有传统文化良知及书法情结的读者堪忧。  相似文献   

8.
姚远  张金 《中国高校招生》2010,(5):20-20,22
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规律,在现代的视觉设计的运用中。还大都停留在把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元素.本文的着眼点在于把书法的审美原则借用到书籍设计中来.从“形”“意”“势”的艺术视角来看待书籍设计,从而提高书籍设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甘志斗 《南平师专学报》2003,22(1):113-114,117
中国书法主义在深刻反思“85”先锋派书法探索的基础上,终于迈着自信的步伐登上中国现代书坛。书法主义出现的目的并非破坏传统,而是在书法天地寻求另一块崭新的域度。书法主义是书法艺术产生新一轮合乎我们这个时代复兴的开端,必须在思维和创作上做深入的研究.今后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书法批评应运而生,这是书法创作繁荣的需要和反映。但就目前的批评来看,仍处在比较低的层面上,基本上是传统书法品评的简单延续,而缺乏严谨的、科学的品质。此状况已经影响和制约了书法艺术的深入发展。历史与现实要求我们应当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书法批评学科。拙作所谓“批评的批评”,正是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书法批评的反思、观照,继而阐发现代书法批评的原则和要素,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