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建建阳古代被誉为“图书之府”,刻书印业宋至明清兴盛之风延续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刻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雕版印刷中心,刊印通俗书籍的数量与品种名列前茅。由于闽北古代建置沿革复杂多变,在建本与建安版画的研究中为名所困,经常出现了很多错误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略论我国书院藏书与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和分析了我国古代书院藏书来源,藏书与刻书之互动关系,刻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分析,以及刻书的四种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在宋元明三个朝代七百多年间,福建一直以其刻书种类、数量居全国首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也以福建刻本为多。目前海内外学者研究宋元明古籍,无不研究福建刻本;出版家重刊宋元明古籍,无不以福建刻本为底本或校勘本。历史上福建刻书业高度发达的原因,除了自然地理环境和发达的文化诸条件外,就是福建各级官吏积极倡导。今人谈及闽刻书史,往往对闽坊肆刻书和私家刻书的情况谈得较多,而对于官方刻书(以下简称闽官刻)的情况却谈得甚少,尤其是闽官刻在闽刻书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几无涉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清朝乾嘉时期,随着朴学的兴盛,刻书、抄书、校书、藏书在全国蔚然成风,从事朴学的学者日益增多。他们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在刻书、校书方面成就斐然的就有山东德州的卢见曾。  相似文献   

5.
清代阮元书刻双联及款识的端砚,是古代案几造型、前后两面浮雕双夔龙戏珠纹饰的端溪子石砚。它的材质罕见、纹饰古朴、造型优美、整体设计巧妙,双联及题款的内容丰富、书刻得别具一格,不仅为文房艺术百花园增添了光彩,也为客观研究及评价阮元的政治态度、处世观念和学术思想提供了又一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宋代雕版印刷官、私、坊三大刻书系统及其对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徽州盐商拥有雄厚的资产,大都乐于藏书、著书、校书和刻书,其好儒的传统构成了徽州地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徽州盐商的大量献书,为《四库全书》的编纂提供了优质的底本,绝大多数徽州盐商将藏书视为最能够体现出个人文化修养,进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举措,因而藏书活动十分普遍。同时,徽州盐商将藏书、著书和刻书结合起来,在古代图书版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从地方文化建设视野的角度,对徽州盐商文献活动中的献书、藏书和刻书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宋代福州刻印“三藏”,其中佛教二藏属于民间寺院刻本,而道藏则是官刻。其后,福州刻书基本沿着民间私刻与官刻两条线路发展,其中官刻略占上风,而罕见书坊刻书。仕宦在外的福州人氏在外省刻书,与南方各省区的刻书形成了交流与融合的各种可能,促进了南方各省刻书业的共同发展。这是有别于此前学界普遍将闽人在外地刻书与福州本地刻书混为一谈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历来有关元代书院刻书研究,皆对杭州西湖书院刻书予以较高评价。本文重梳文献,考辨史实,细究西湖书院刻书详情,认为元代书院刻书是官刻书籍的补充,西湖书院刻书系江浙行省刻书的组成部分,该书院实际承担刊刻的书籍数量并不多,今存世者仅元人苏天爵所编《国朝文类》一种,其余以往认为系西湖书院所刻者,多为江浙行省及下辖诸路儒学所刻,仅置版于书院而已。西湖书院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继承了南宋太学书版,元亡后这批书版又为明国子监所承继,使得宋代高度发达的版刻成就有了更多的直接传承渠道。  相似文献   

10.
近代黄山旅游指南包括部分古代黄山旅游指南的近代承传与近代黄山新式旅游指南。近代黄山新式旅游指南包括摄影作品与风景纪录片、新式旅游指南书与旅游地图等。近代重刻、翻印或整理了部分古代黄山旅游指南,形成对古代指南的承传;受国外旅游指南的影响,出现了与古代指南编排内容、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的新式指南。  相似文献   

11.
在《唐韵正》中,顾炎武一方面通过列举丰富的韵文材料勾勒出"车"字从古韵鱼部游离出来,而并入古韵歌部的大致线索;另一方面又对陈第考证中不周而误说之处进行了辨证,认为"车"字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与歌部字押韵。顾炎武所做的这一考证工作为我们研究某一字的历史演变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许慎的《说文解字》通过"据形释义"的方法对古老的汉字进行解读,为我们探究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和古人的思维意识、心态观念开辟了道路。本文对《说文解字》"囗部"字以及和该部有关的字进行分析,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我国社会的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的“大时代”,徐文珊的《历史教育论》则是这个“大时代”的产物。它是中国历史教育由传统走向近代过程中出现的第一部总结性、系统性的专门著作。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历史教育由“考古”向“考今”的转向,也顺应了抗战的时代要求。它的内容比较丰富,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主要包括首次明确地从理论上将历史教育区分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个不同领域、历史教育以情感教育为先等六个方面。而它的时代价值,则体现在推动了文化抗战工作,促进了历史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主要采用间接引用与直接引用《诗经》的方法,前者据《诗经》诗句写史,从《诗经》中摄取史料;后者则是直接引用《诗经》中某些篇章的诗句,以阐述自己对史实的观点。这种引用《诗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易经》虽是中国古代占卜的工具书,但在筮辞中记录了有关战争的内容,为后世研究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军事思想,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6.
高壮  吴玲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39-141
刘知几《史通》,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当时他提出许多具有代表性、专业性的观点和认识,总结中国古代史书编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不仅有“实录”“简洁”等史学编撰理论的探讨,也有文史关系的阐述。此书一直是史家津津乐道的史学专著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尉迟治平编《古代汉语》是古代汉语教材编写实践的有创新意义的积极成果,其编写体例有所创新,选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阅读古籍的能力,通论内容针对性强,特别利于师生的教学相长。该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进一步修订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谭史斋论稿续编》是葛志毅先生最近推出的又一部古史论文结集,内容主要涉及古代中国历史文化本原面貌及其流变的考辨和中西学术思想范式差异的论析评说。葛先生在抽绎、归纳多年古史研究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了中西学术研究思想方法差异的深刻体会,从理论的高度指出当下学术研究应有明确的使命方向,即走出西方文化神圣阴影,弘扬中国文化有价值的本原传统。从内容之广博、资料之翔实、方法之独到和思想之深刻等鲜明的学术特点来看,《续编》无疑堪称古史研究的又一部力著。  相似文献   

19.
瞿林东著《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书探讨了一个事关历史学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史学在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该书梳理了中国古代史学中的相关认识,总结了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道路,阐述了21世纪中国历史学主流形态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体现中国当代史学的民族特征和世界特色等内容。它不仅对于了解中国当代史学具有参考价值,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史学理论的自我认识,是对当代史学理论建设的一大贡献,标志着中国当代史学理论已经具备了鲜明的自觉意识和深沉的入世品格。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其进行文字说解的科学性和广博性使其成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而凝塑和反映上古时期丰富音乐文化的音乐文字也同样充盈于其中。从《说文解字》的研究历程入手,总结、分析《说文解字》文字研究目下所呈现出的特点,介入音乐学视域对《说文解字》中音乐文字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以期翼引起读者对《说文解字》音乐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准确认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