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文明公民的必备素质和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加强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是德育的基础任务,也是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整合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安排好课程的设置及内容,采取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受到熏陶和训练,真正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礼仪是不是道德——礼仪教育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内许多文章呼吁加强礼仪教育,都说礼仪是道德。这种观点简洁热烈,但很不严谨。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普通公民来说,礼仪不是道德。这自然导致一个问题: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重视礼仪教育?文章论述了礼仪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并试图探讨礼仪的界线,尝试回答:在什么情况下,人可以不遵守礼仪规范,可以不讲礼貌。  相似文献   

3.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准则和联络人际关系的纽带,懂礼仪是成熟的社会公民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小学生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4.
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校加强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学员自身发展、提升能力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公民文明行为的需要。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强化师资和全员教育意识,发挥网络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礼仪教育是合格公民的必修课,然而对相对素质较低的中职的学生而言,礼仪课程似乎还不能完全的认同。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就礼仪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是人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从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来看,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而,必须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开设礼仪课程,加强礼仪训练;举办礼仪讲座,开展礼仪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制订落实相应的礼仪常规是开展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礼仪教育的欠缺,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礼仪素养缺乏而影响到其就业。为此,高校应该通过提升教师职业礼仪修养、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及第二课堂来加强大学生的求职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礼仪教育,提升高职生的个人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高职生礼仪素养欠缺.因此,高职院校应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抓好高职生的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正中 《甘肃教育》2011,(19):41-41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代青少年的礼仪修养水平还比较低。这与他们的社会角色很不相称,也与“礼仪之邦”的公民身份不相符。而礼仪修养水平不高,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人际交往的质量,进而影响他们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此,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强教师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教师礼仪教育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良好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前我国教师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加强教师礼仪教育,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礼节     
在外国人的眼中,中国人的礼节有时是很令人费解的。让我们来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礼节:Chinese courtesies have always been formal to follow strict rules,although sometimes Chinese people seem to be impolite according to Western norms in public places.To well understand Chinese,some concepts should not be ignored:尽管在西式标准的公共场合下,中国人有时似乎显得不够礼貌。但中国式的礼貌,却有它自己的严格规则。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下面的这些概念你就不该忽视:面子/Mianzi(Face)The idea of shame,usually expressed …  相似文献   

12.
《海外英语》2008,(3):25-25
Closed doors(关闭的门) Germans enjoy quietness and privacy. They may thus often close their doors but will be happy to receive you if you knock on the door. A closed door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e person cannot be disturbed. Likewise a closed  相似文献   

13.
教师礼仪的内涵是为人师表,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和礼仪素质更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部分高校教师礼仪缺失的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教师应该注重的日常礼仪修养.  相似文献   

14.
英国礼仪     
当你到了异国他乡,一定会为了如何与别人交流而烦恼吧?让我们这篇礼仪小知识来告诉你如何融入英国社会吧.……  相似文献   

15.
礼仪产生了虚伪,但礼仪本身没有错。当礼数被剔除虚伪的外延,以真我示人后,社会的习礼就不再会被人们误解为虚伪。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到来之日,社会中每一成员对习礼都形成共识,为传承善行而呐喊、助威,为人类的健康发展而克已复礼。  相似文献   

16.
虽然日本的饮食礼仪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太多,但作为了解一个国家文化和风俗的必经之路,了解他们的饮食礼仪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东方文化的一部分,它也会让西方人费一番心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由于生源地、跨文化交际等因素的限制,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内地普通高校的留学生。河南科技大学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对留学生进行中华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身道德意识,致力于把留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德才兼备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18.
重振礼仪之邦已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题,而礼仪家教是构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基点。儒家价值观依托礼仪而成为了制度化的存在,由此深入地左右了中国社会。这同时也使中国社会成了礼仪之邦。如果说礼仪建设是儒家价值观的制度化,那么礼仪家教则是如此制度化的落小、落细、落实。礼仪家教作为构建礼仪之邦的基点,就其作为个体德性培养的作用而言,主要是文明养成的最初实践;就其作为个体德性培养的过程而言,主要化习惯为德性的自然而然。"五四"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礼仪不再成为家庭日常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已经出现了名存实亡的危机。克服这一危机的起点是继承礼仪家教的传统,让礼仪回归家教。  相似文献   

19.
20.
从礼仪需求现状探索礼仪教育的实践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提出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途径;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分阶段实施;注重专业礼仪教育;加强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礼仪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