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7,(4):98-100
"中国梦"中的"中国"意指中国,"中国"=China,"梦"=dream,"中国梦"=China Dream。"中国梦"也可译为the Dream of China。现在的译文是Chinese Dream。而Chinese Dream一般认为有两个意思,一是"中国人的梦",二是"中国梦";可是它没"中国梦"的意义。Chinese Dream有几个意思:一"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特色梦"、"华侨梦"或"华裔梦"。  相似文献   

2.
孙浪 《考试周刊》2013,(42):159-160
<正>"中国梦"归根结底就是人民的梦,是华夏儿女的梦,作为华夏儿女的一员,我也有我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要谈"中国梦",必须从"中国梦"的由来谈起:(1)为救亡而强国的"中国梦",中国人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奋斗的"中国梦",是在中国遭受世界列强侵略而不能自保的历史背景下形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来的,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9次提及"中国梦",一度被掌声打断.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都有着不同的中国梦,无论中国梦怎样变化,其实质都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从历史的、世界的以及现实的视阈来"释梦":"中国梦"是中国人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现实期盼;"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集体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完善社会制度和机制,需要信心和智慧,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眼前的需要与未来的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9月1日起《人民日报》开始推出"中国梦·共赢曲"的系列报道,讲述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故事".作为"中国梦"相关报道的重要补充,"中国梦·共赢曲"系列报道是对"中国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即由最初的"中国梦"逐渐发展为"世界梦".本研究运用话语分析和叙事分析的方法对这 23 篇系列报道进行研究,概括出了这一系列报道的三个整体框架,即合作-共赢框架、危机-救助框架、以及了解-学习框架.并在这些框架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系列报道所建构的主体身份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中华民族和世界的未来走向,关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国梦"应该具有开放性、对话性、多层次性等特征。就实现"中国梦"而言,当下中国既具有有利条件,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要真正实现"中国梦",必须处理好现实与理想、个体之梦与国家之梦、民族梦与世界梦三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外国人都以"Chinese",即"中国人"一词来称呼具有中国国籍的人,甚至在无法判断国籍的时候也用来称呼华裔。在这样一个数量庞大、主体层次众多的群体中,谁对中国人的形象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王旖旎 《辅导员》2014,(8):43-44
正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它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指导思想。习主席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习主席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也就是说,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成功,走向幸福。而我们每个人的梦与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我的梦是当一名作家,我要写许多优美的文章,用中国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精神的食粮,用我真挚的情感唤醒人们内心的渴望。儿时的我,好奇心强,特别爱想象。有一次,老师问我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像小船!"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刘芹 《高中生》2011,(21):14-15
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和美国主流媒体。在这部不足60秒的片子里,数十位中国人先后登场,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形象。有媒体将这些人进行了归类,如"让世界激动的中国人""美丽时尚的中国人""让世界沉醉的中国人"等。本期将展示其中部分人物的风采,希望能为考生积累作文素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梦。就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而言,要实现中国梦的宏愿我国首先需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当代大学生是处于发展阶段中的国家希望,因此,实现"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息息相关,他们肩负的使命将改变中国,发展中国。本文以解读"中国梦"为依托,论述了"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使命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在实现"中国梦"的努力中当代大学生应肩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
<正>2012,中国梦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梦想,却一直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之中。因为梦想,我们飞扬热烈,因为梦想,我们厚重前行。2014年承载亿万人民的"中国梦"正在逐步化为美好现实。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正在通过每一个中国人"小我"的努力来实现。中国梦,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创业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系统诠释了"什么是中国梦""是谁的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段时间以来,老百姓热议中国梦,社会舆论聚焦中国梦,海外华人述说中国梦,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梦,中国梦成为高昂的旋律,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什么是中国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2月,江苏师范大学徐放鸣教授等所著的《中国形象的艺术呈现研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是徐放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批准号:12AZW003)的中期研究成果。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以艺术审美呈现的方式建构"中国形象",沟通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中国梦"逐渐上升为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共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明确了"中国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揭示其报道通过语言手段塑造专制、强权的中国形象,并暗指"中国梦"隐含着中国试图称霸世界、将"中国梦"作为政治工具统治中国的野心的错误论断,阐释了英语新闻报道通过隐性语言表达话语与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以期唤醒人们辩证对待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奋斗目标。实现这一梦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中国梦"思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并要深入到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教学,促使小学生主动加强体育锻炼,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梦"的概念。一、"中国梦"在当代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初步形成规模,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中国梦",其在小学体育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针对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关于中国人、中国实体、中国精神和中国行动等中国民族性问题的阐述,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批判。施蒂纳把全部中国历史理解为:围绕古老传统实体蚂蚁般的爬行,中国人自我想象了一个没有冲突的天国,无论外部如何改变,中国人都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行动。马克思批判了施蒂纳设定中国历史从概念世界到事物世界的形而上学圈套,并用事实说明了中国人如何因势而动。未来"中国道路"的成败决定于是否遵从"事物世界统治概念世界"之路。  相似文献   

19.
谭丽萍 《生活教育》2014,(8):117-118
每个人都有梦,每样事物都有追求。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是我的个人梦;我所在的城市想创建成为教育强市,这是一个城市的教育梦;中国想成为世界强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强国梦。"个人梦"与"中国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就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相似文献   

20.
《师道》2013,(5):59
南开大学教师、专栏作家熊培云在暨南大学作名为"中国梦,美国梦"的演讲时提出,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它是有关国家的梦想,更是个人的梦想。而国家的价值,正在于提供一种相对公正的秩序,使身处其中的个人不必为上访和躲避城管浪费时间甚至丢掉性命,而是专心于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越来越多中国人在谈中国梦,这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即使措辞尖刻的言论,也是国家赖以上进的动力。所谓"爱一个国家,先要学会恨它"。这里的"恨",是"恨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