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此从译本、译者、出版商、译文读者等角度出发,以林语堂及亚瑟·韦利的《道德经》英译本为参照,分析了影响米切尔译本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程莉 《科教文汇》2010,(4):81-81
小说《洛丽塔》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但对译本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舆论普遍更倾向于于晓丹2000年的译本,而对主万2005年的最新译本却鲜有赞扬。本文是从严复的“信、达、雅”三个角度对译文进行简要点评,以期说明两译本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3.
马经义 《科教文汇》2008,(29):255-255
随着《红楼梦》的普及,共外文译本已有十多种之多,其中英文译本最为丰富。对推广《红楼梦》,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红楼梦》的英文译本从1892年开始,历经数年,其中承载了众多翻译家、汉学家的心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红楼梦》英文译本也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历经了属于它自己的演变过程。终于在以霍克思、杨宪益为代表的翻译家笔下为世界人民展示它的绝代风姿。  相似文献   

4.
小说《洛丽塔》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但对译本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舆论普遍更倾向于于晓丹2000年的译本,而对主万2005年的最新译本却鲜有赞扬。本文是从严复的信、达、雅三个角度对译文进行简要点评,以期说明两译本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赵子然 《今日科苑》2010,(2):142-142
文章通过具体实例从翻译时对原著的理解、措词及文体风格的把握这三方面对《苔丝》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各自译本的特点及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6.
中文图书101字段的著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进常 《现代情报》2004,24(2):160-161
从作品正文语种、作品是否为译本、作品是否含原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文图书101字段的著录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晓珊 《科教文汇》2014,(35):123-124
本文对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做了初步的梳理,概括介绍了现有的三部莫言作品俄译本的情况,综合分析了俄罗斯学界对莫言研究的三大切入角度,借此探析莫言在俄罗斯的接受情况。结果表明,获诺奖前的莫言在俄罗斯声名寂寥,获诺奖后的莫言一夜成名。但由于总体译介的延期与滞后,俄罗斯学界关于莫言作品的学术性相关研究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8.
方科大 《科教文汇》2011,(8):142-143,153
本文基于近些年英语小说译介到中国过程中所产生的译作质量不高,对原作风格没有很好再现的现象.以现代主义小说代表作家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为例.选取两个时代的汉译本进行局部比较后.发现译法选择不当容易歪曲原作风格。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翻译批评需要建立完善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借个胆成功     
1997年,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套《魔戒》的中文译本《指环王》,但是,销售情况不佳。台湾一个名叫朱学恒的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平时最爱读魔幻小说,他在读完英文版《魔戒》后,发现台湾的中文译本《指环王》简直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10.
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提出,为当前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中华典籍外译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典籍翻译教学是培养典籍外译人才的基本途径。如何以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指导,更新典籍翻译教学理念与方法,拓展典籍翻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是现阶段翻译专业建设要思考的问题。自近代以来,海外汉学家一直是中华典籍翻译与传播的重要力量。汉学家译本数量多、选材广,可读性强,包含着对中国语言、文化、历史、思想等多方面的研究,反映出不同时期海外译者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将优质的汉学家译本融入到典籍翻译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典籍翻译活动本质的理解,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典籍翻译能力,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典籍外译人才。  相似文献   

11.
韦克斯编的《化学元素发现史》是一本图并茂的化学史名。张资珙于1933年开始翻译此书,1940年完稿,但迟至1952年才正式出版。他增补了约269个注释和41帧插图。特别是,他增补了与中国有关的注释和插图。他所做的既是翻译工作,又是研究工作。他的译本是一本风格独特的专题化学史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四个译本,以翻译的三个标准:语言标准、真值标准、和美学标准为尺度,从是否按照语言的系统的规律解读和构造译文,是否遵循原文所传达的语义,是否带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品鉴。四个译本分别为:白之(cyrilbirch)1972年的译本、康宁汉的译本、胡士光的译本和陈国华的译本。  相似文献   

13.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比较《老人与海》的三个中译本,即海观译本、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以探讨在文学翻译中,应如何把握归化和异化的尺度。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围绕字词层面、句法层面及原文风格再现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陈炽 《科教文汇》2009,(12):221-221,234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比较《老人与海》的三个中译本,即海观译本、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以探讨在文学翻译中,应如何把握归化和异化的尺度。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围绕字词层面、句法层面及原文风格再现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 本文原题《对两位伟大学者的百年庆贺:海贝格翻译失落的阿基米德羊皮书(1907),希思译注欧几里得〈原本〉的出版(1908)》(A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Two Great Scholars:Heiberg’s Translation of the Lost Palimpsest of Archimedes——1907:Heath’s Publication of Euclid’s Elements——1908),载Notice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55,no.7(August,2008):776--783。纽约市立大学曼哈顿社区学院徐义保承担翻译并联系一切版权事宜。翻译与中文译本的刊载得到原作者和美国数学会的许可。原作者不仅提供了全部图片的数码照片,还为译者解答了翻译时遇到一些问题。希思肖像的复制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允许,Joanna Hopkins女士为此提供了宝贵的帮助。黎传纪先生通读了译文的初稿,徐冬娇女士帮助汉字输入,对此译者一并表示感谢。为了中文读者阅读方便,编者对原文的个别段落作了调整并增加了小标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20世纪最有力度和影响力的小说之一。中文译本中以1987年出版地吴劳的译本和同时期的赵少伟译本最为流行。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将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与海明威的小说原著建成一个小型双语平行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初步的量化分析,比较和探讨两个译本在风格上的异同。通过考察,发现两个译本作为译语和叙事文体的特征非常明显,但每个译本都彰显出独特的风格,如吴译在词汇层面的简化和直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文的文体风格,且局限于译文的形式对应,语言的归化程度弱,造成译文羞涩难懂,而且表达不清,而赵译没有过分拘泥于原文词句,语言精练且重在表达词句后面的思想感情的传达,精确传译了海明威口语化的语言,充分保留了外来词的异域文化特色。结果证明了风格传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杜雅靓  任亮娥 《科教文汇》2011,(13):126-128
以绍兴文理学院建立的基于网络试运行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平台,利用检索工具,提取《红楼梦》中一定数量的俗语以及杨宪益译本和戴维·霍克斯(David Hawks)译本中对应的译文为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两译本在俗语翻译过程中的共性特征与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8.
《华夏集》是庞德翻译作品中的代表作,已成为英语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但是由于其创造性的翻译,背离了传统的翻译标准,这个译本在国内的评论界历来备受争议。如果从庞德诗学思想出发,就会发现,这些“背离”之后主导思想,也就会对他在这个译本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从新雏度来认识。从庞德的诗学历史观和诗歌本质观两方面,探讨了其诗学对译本选择和翻译标准的影响,并分析了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检索及对比,比较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译本和英国汉学家霍克斯译本中汤剂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得失异同,总结其翻译特点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旅游用语是一种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形式。译者的目标不是展示其对某一译本的知识,而是表明其协调传递这一译本的能力,从而使不同类型、地区的读者都能接受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