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说《洛丽塔》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但对译本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舆论普遍更倾向于于晓丹2000年的译本,而对主万2005年的最新译本却鲜有赞扬。本文是从严复的信、达、雅三个角度对译文进行简要点评,以期说明两译本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四个译本,以翻译的三个标准:语言标准、真值标准、和美学标准为尺度,从是否按照语言的系统的规律解读和构造译文,是否遵循原文所传达的语义,是否带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品鉴。四个译本分别为:白之(cyrilbirch)1972年的译本、康宁汉的译本、胡士光的译本和陈国华的译本。  相似文献   

3.
马经义 《科教文汇》2008,(29):255-255
随着《红楼梦》的普及,共外文译本已有十多种之多,其中英文译本最为丰富。对推广《红楼梦》,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红楼梦》的英文译本从1892年开始,历经数年,其中承载了众多翻译家、汉学家的心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红楼梦》英文译本也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历经了属于它自己的演变过程。终于在以霍克思、杨宪益为代表的翻译家笔下为世界人民展示它的绝代风姿。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20世纪最有力度和影响力的小说之一。中文译本中以1987年出版地吴劳的译本和同时期的赵少伟译本最为流行。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将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与海明威的小说原著建成一个小型双语平行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初步的量化分析,比较和探讨两个译本在风格上的异同。通过考察,发现两个译本作为译语和叙事文体的特征非常明显,但每个译本都彰显出独特的风格,如吴译在词汇层面的简化和直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文的文体风格,且局限于译文的形式对应,语言的归化程度弱,造成译文羞涩难懂,而且表达不清,而赵译没有过分拘泥于原文词句,语言精练且重在表达词句后面的思想感情的传达,精确传译了海明威口语化的语言,充分保留了外来词的异域文化特色。结果证明了风格传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赵子然 《今日科苑》2010,(2):142-142
文章通过具体实例从翻译时对原著的理解、措词及文体风格的把握这三方面对《苔丝》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各自译本的特点及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6.
《华夏集》是庞德翻译作品中的代表作,已成为英语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但是由于其创造性的翻译,背离了传统的翻译标准,这个译本在国内的评论界历来备受争议。如果从庞德诗学思想出发,就会发现,这些“背离”之后主导思想,也就会对他在这个译本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从新雏度来认识。从庞德的诗学历史观和诗歌本质观两方面,探讨了其诗学对译本选择和翻译标准的影响,并分析了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比较《老人与海》的三个中译本,即海观译本、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以探讨在文学翻译中,应如何把握归化和异化的尺度。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围绕字词层面、句法层面及原文风格再现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陈炽 《科教文汇》2009,(12):221-221,234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比较《老人与海》的三个中译本,即海观译本、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以探讨在文学翻译中,应如何把握归化和异化的尺度。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围绕字词层面、句法层面及原文风格再现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沈祖芬翻译的《绝岛漂流记》是鲁滨逊冒险故事最早的中译本。沈译本是两万多字的缩译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删减,还有添增和修改。在晚清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读者的期待深刻地影响翻译的选择。沈祖芬带着晚清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救亡危难需以西方为楷模的先在结构,调和中国读者对英雄的期待视野,将鲁滨逊从原著的虔诚的对上帝顺服的清教徒、冷漠的个人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塑造为勇敢无畏者、重孝爱亲者、仁义友爱者。  相似文献   

10.
旅游用语是一种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形式。译者的目标不是展示其对某一译本的知识,而是表明其协调传递这一译本的能力,从而使不同类型、地区的读者都能接受理解。  相似文献   

11.
吴悠 《科教文汇》2008,(3):142-142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对该诗的评论及英译也颇多。本文试图从功能语法经验功能的角度对刘重德和许渊冲的译本进行分析,并由此对两种译本优劣之处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借个胆成功     
1997年,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套《魔戒》的中文译本《指环王》,但是,销售情况不佳。台湾一个名叫朱学恒的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平时最爱读魔幻小说,他在读完英文版《魔戒》后,发现台湾的中文译本《指环王》简直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13.
在此从译本、译者、出版商、译文读者等角度出发,以林语堂及亚瑟·韦利的《道德经》英译本为参照,分析了影响米切尔译本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晶 《科教文汇》2008,(6):171-172
本文通过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的三个译本从作者背景、社会背景、人物背景和地理背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翻译中文古诗时,需要充分考虑诗歌所涉及的各种背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红楼梦》的两个英文译本,一为杨氏夫妇所译,一为霍氏所译,从《红楼梦》原作中选出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作为范例,对两家译本在"信""达""雅"方面进行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6.
任俊伟  涂宇明 《科技风》2015,(2):208-209,211
《天净沙·秋思》三个译本好坏众说纷纭,僵持不下。本文求计于接受美学,从接受者角度入手,以译本详细分析为基础探究译者对该曲的理解以及对其译作读者的预设,进而主张翻译因原作理解和预设读者不同而标准多样,不能简单评判好坏。  相似文献   

17.
王岩 《科教文汇》2009,(15):237-237,247
在此从译本、译者、出版商、译文读者等角度出发.以林语堂及亚瑟·韦利的《道德经》英译本为参照。分析了影响米切尔译本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赖晓鹏 《科教文汇》2008,(4):165-165
异化是以原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做一些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都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译本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也不是在真空中被接受的,任何译本都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在进行翻译批评的时候,必须考虑社会历史语境对译者的制约,才能保证翻译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选取了民国著名翻译家周瘦鹃对《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的译本,从其语言风格,翻译策略,语言形式三个方面探讨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俊 《科教文汇》2008,(10):183-184
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力图在译本差异性的背后寻求影响翻译规范的因素,来批驳用静止眼光评判译本优劣的传统翻译批评理论,并说明多元系统理论对中国翻译批评方法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