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交往是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的地位,因而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友好相处,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但实际情况并不尽人意。教师的美好愿望,往往不能变为现实。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遵循师生交往的规律,一厢情愿。有时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把学生当“人”看,而导致某些不应有的误会,影响了师生间的良好关系。笔认为,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必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关注德育情感教学必然要重视有效的师生交往。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就在于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够从交往中不断学习,通过与同学、教师的对比,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和规范。有效的师生交往强调交往的自觉性和明确性,强调交往中学习的意义,通过交往的干预,使学生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在这种意义上,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他们还是学习者和现实生活者。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将师生  相似文献   

3.
师生交往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这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活动教学”受到普遍重视的结果;更是我们教学目标的重点“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不断深化的结果,因为“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和弘扬,离开了交往就难以成为可能”。但是,从目前中小学教学实践看,有的教师对师生交往中的一些问题尚有模糊认识,影响了师生交往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师生交往不仅为认知 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利于教学中认知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班主任要注意的六个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把握好师生交往的尺度。有些新班主任思想上尚未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走得过近,甚至哥们相称、不分彼此。结果他遗憾地发现:开始学生很喜欢他,但当学生发现老师还要教育他们的时候,对老师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5.
一、怯于交往心理及对策 体育教学中会出现大量的师生、生生合作,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交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少数生性内向、胆小的学生不敢发言、不善于交往;一些外向好动的孩子,当他们经历几次错误与失败,甚至遭到全班哄堂大笑之后,也会产生挫折心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教学交往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实质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要提高师生的交往能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需要提高交往能力,应该是学校的所有人,主要是教师(包括校长、主任等)和学生。他们所需的交往能力,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从交往的类型来看,有教育交往和日常社会交往之分;教育交往中,又有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之分,它们都需要一些共同的交往能力和专门的交往能力。本文将着重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一、交往能力的构成从不同角度,可以把交往能力分为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调节能力,或分为思维能力、行动能力。本文…  相似文献   

7.
李玲 《甘肃教育》2011,(23):73-74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8.
绝大多数有关学生交往活动的研究都集中在师生之间,而对其他方面的探讨较少。实际上,学生的交往活动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而且对他们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学生的交往活动从广义上划分为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以及学生与自我三方面,并对这些交往活动与学生科学意识、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6,(1B):27-2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数学课堂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纵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存在着真正交往与虚假交往,互动式交往与应答式交往这两对不同的形式。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海霞 《甘肃教育》2011,(22):36-36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由此可见,要当一名好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了,才能享受到师生成长的快乐,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一、以爱心包容学生,用榜样教育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爱心包容他们的错误,以宽容引导他们上进。  相似文献   

11.
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的交往过程,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有明显的影响.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师生交往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研究师生之间的交往问题,特别是研究初中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找出其根源,并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时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习数学。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以真诚的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他们平等交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使学生在不断的犯错和纠错中成长。教师应把他们当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入学生中间,和他们谈心、交流,想学生之所想,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喜欢你、敬佩你、信任你,才会产生内在的学习数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交往技能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人的交往方式和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地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交往技能的学习与运用过程,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无疑是学生学习社会交往方式,形成交往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师生交往从其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代际交往,其关系也可表现为一种代际关系。这种关系预示着师生之间有诸多方面的差异,如教师肩负着为社会教导下二一代的社会责任,他们有知识、有能力、也有经验,而学生要获得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接受教师的教育。但是,如果我们把教育和教学提升到人的发展这个高度时,我们就会认识到,这种差距并不能构成师生不平等的依据。因为,师生关系理性的表现应当是人——人关系,或如布贝尔所说我——你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可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单一的师生交往,老师讲学生听,而无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直接交往,更无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直接交往。  相似文献   

16.
龙云  赵宗孝 《青海教育》2003,(12):14-14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教育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双向活动,具体而言,这种交往又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进行的。交往离不开言与行,言与行具有辩证关系,它们的完美结合,可以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决心。教育家孔子就言与行的辩证关系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何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诱导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阶段,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育教学重要的方式之一,交往的结果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往,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接下来,文章就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高中阶段师生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师道尊严,常常忽视师生交往的主体间性,从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师生交往模式之中。于是在组织文化(organization culture)方面就存在一种权威型的组织文化,教师对学生是颐指气使,耳提面命,这种单向度的行为,又怎能激起学生主体的学习欲望呢?我认为:对英语,Notstudy,butlearn!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消费者,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建构一种能诱使学生主动跳起来学习的课堂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因此,交往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当教学互动呈良性反应时,“课堂里出现生命的涌动”(于漪语)。这是何等让人神往的境界啊!事实上,从无数成功的课堂教学互动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巧妙地应用了心理效应,从而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又受着师生交往的指导调节。因此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①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交往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中的每一步都包含了师生的交往动力学。师生关系既影响学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