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提出以上种种“抽象”理论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抽象”思潮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如,《管理》一书提出:“书目情报理论是传统书目工作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新思想,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目录学理论的彻底革命,结束了国外目录学以具体书目成果为核心的历史。它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了书目情报这一术语。更重要的是寻找目录学新的基点,动摇了传统目录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目录学“辨考”与“致用”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目录学有其优良传统,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传统。这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同时中国传统目录学又是致用之学,它要服务于文化学术研究和读者治学的现实需要。因此今天的目录学研究应采取辨证的态度,在注重致用的同时发扬我国传统目录学的长处。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目录学起源辨周九常(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目录学是我国传统旧学中的一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般说它起源于汉代。公元前一世纪,在刘向刘欲父子整理皇室藏书的过程中诞生了目录学,所以目录学有“向欲之学”之称谓,正如刘纪泽所说,“目录之学,启自西京。...  相似文献   

4.
关于目录学,我国现代目录学家刘咸炘先生曾经指出,“古之为此者,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西方所谓批评学者相当。”“目录学者,所以明书之体性为其历史者也。”强调目录学必须“具批评之能”,“正伪补脱”,“定体达例”,进而才能“为读书门径”。无疑,这是一种很有见地的目录学观。此中国目录学所以优于西方目录学之所在,亦目录学作为独立的文献学科之使命所在也。  相似文献   

5.
目录学对象决定目录学内容,“目录学对象问题是研究目录学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所以,在目录学对象尚无定论之前,目录学界不会停止对它的研究。本文想就目录学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活动问题作出综述。一、简略的回顾及诸说浅析历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目录学界对目录学对象问题时有研究。尤其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约1959——1964年),有关的学术论文出现不少,北大、武大图书馆学系还特就此问题召开过讨论会。“文革”期间,学术研究的停滞使得目录学对象的研究趋于零。而自1980年至今,研究目录学对象的气氛又渐浓起来。曾先后出现目录学成象的“图书说”、“目录说”、“图书与目录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的目录学研究渗透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思考。他从历史积淀角度探讨了目录学知人论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互著、别裁传统的形成,把目录学研究推进到历史的深度。是目录学研究的理论性推进。  相似文献   

7.
目录学基本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当前目录学存在的三个问题:①目录学概念混用;②目录学实践相互层级关系不明确;③传统目录学理论没有做好包容网络环境下新目录学的实践。笔者试图建立一个以“书目学”和“学科目录学”为双核心内容的目录学新体系,并把所有的目录学实践分门别类地归入到这个体系中,以此来解答上述提到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与我国目录学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在整个目录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它是古代目录学衰亡,西洋目录学传入并影响我国近代目录学建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目录学思想在内容方面,从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禁锢下解放出来;在方法方面,完成了由经验描述到理论抽象这一重大转折,使目录学成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近代目录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社会文化的革命密切相关,经历了近代目录学研究的萌芽、变革和建立三个时期。从江人度对四部分类法的疑异,经“康、梁”的否定,到杜定友、姚名达批判的继承,其间经历了思想上的几次转折。从总结古典目录学开始到建立近代目录学思想体系终结,花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种目录  相似文献   

9.
钱振新同志在“章学诚的‘考辨’思想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中指出:“章学诚的目录学思想代表了乾嘉学术的一个重要学派,他是由于对文化学术史起了总结性的作用而成为传统目录学的一位著名代表,是由传统目录学向近代目录学进展的先驱人物。他的目录学理论集中形成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体系。”这一观点不仅对章学诚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高度概括,而且对章氏的目录学思想体系之精华予以科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目录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知识化(精确化、个性化、综合化、多样化)是新时期目录学发展过程中两大最明显的特征。目录的本质是知识地图,目录工作的使命是绘制和构建知识地图,目录学是研究知识地图绘制、构建和利用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用“知识地图学”来替代目录学,是传统目录学的新生。  相似文献   

11.
谈谈目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无疑是重要的” 《理论与实践》提出:“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在目录学这支研究队伍中,理论研究热超过了对方法技术的研究,某些理论的阐释越拔越高,拔高岂能不脱离实际。”两位先生认为“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无疑是重要的”,是非常难得的。但是,两位先生的这一段文字中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好像不是同一个概念,“理论研究”好像就是“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13.
一代国学大师章学诚因其识见广博,对中国目录学独有建树,有力地推动了经世致用之学向前拓展。本篇围绕章学诚学术创造,对他正确把握传统,注重原创,融汇众长,从而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推及“互著别裁”之说,将古典目录学推向一个崭新的制高点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国命危砧”,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康有为,发扬古典目录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武器,扬变法启民智,构建了“参采中西”的目录学新体系。康有为为推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自觉地以目录学为武器。对开创我国近代目录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日本书目志》。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目录学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发展,“目录功能需求(FRBR)”的提出将更出色地组织图书馆目录系统,传统MARC元数据需要变革,新兴元数据DC、M0DS、METS等也在推广、优化中,目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应地要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简述钱基博宏丰的目录学著作中代表作的著述实践和巨大成就,论证了他“考镜源流、辨章学术”这一体现目录学精髓的目录观;其达到“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境界的“博学多识,提要钩玄,融会贯通”的目录学理念、功底和造诣,对于今人研治目录学、编纂提要、提供研究导航,具有极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录学,亦称版本目录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两汉刘向、刘歆父子首创《别录》《七略》以来,作为一个学科,虽然久行不衰,但直至清人章学诚的《校雠通义》问世,始奠定了我国传统目录学的理论基础。及至现代的更科学的图书目录学创立以来,传统目录学在研究浩若烟海的古籍中,仍不失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儒家的重经史诗文独轻小说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目录学存在着一个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目录学研究的两次高潮及其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贺修铭 《图书馆》1994,(5):14-17
中国20世纪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分别形成了目录学研究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的契机是缘于对西方目录学的评价,主要成就表现在对古代目录学的总结、对目录学定义对象的探讨、目录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第二次高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目录学和目录学史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目录学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重视对书目情报工作和目录学应用研究等。通过两次高潮,中国目录学总结了传统,吸收了西方目录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当代目录学面临着衔接与融合问题,它包括传统目录学与现代目录学衔接与融合的问题,目录学理论与实践衔接与融合的问题,中西方目录学衔接与融合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认清当代目录学研究对象的历史继承性、研究内容的拓展性与外延性、中西书目知识本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目录学的核心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荣贤 《图书馆》1996,(6):25-27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以及学科范属等不同层面,论证了传统目录学的核心理论就是清人章学诚提出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