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教育》2003年第9期、第10期连续刊发了李辉博士与李培美老师的对话:《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热说起》。笔十分钦佩这两位老师对幼教实践的洞察力以及李辉博士分析问题、透视现实、直面现实的直爽,但也对其中的一些分析有异议。笔拟从三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但毋庸置疑,教育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实现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和探索。一、困惑:教育理想在现实中的异化与错位新课程改革是从新世纪开始的,它的现实背景是被人们形容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中国教育状况:今天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也正是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对峙状态中走出来的。无论如何,“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好,新课改也好,中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2003年第9期、第10期连续刊发了李辉博士与李培美老师的对话:《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热说起》。笔者十分钦佩这两位老师对幼教实践的洞察力以及李辉博士分析问题、透视现实、直面现实的直爽,但也对其中的一些分析有异议。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谈点看法。一、不同的教育实践模式:对儿童、对发展、对教育的不同理解蒙台梭利教育与瑞吉欧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它们虽然先后都出现在意大利,但两者对儿童、对发展、对教育的理解却是不同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借助这种…  相似文献   

4.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在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一是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二是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与授受对象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三是统编教材的滞后性与现实形势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张炜是一位热衷于理想主义创作的作家,但他又是在现实中生存的作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本文意在通过小说人物理想与现实,人物生存的现实境域与对民间大地的幢憬,民间叙事的探索与现实语言的追求之间的矛盾的揭露来阐述《刺猬歌》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我国幼教改革进一步深化,制订出了更科学、具体、完善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经过一段时间对新《纲要》的运用实践后,表面看老师们都或多或少的能结合新《纲要》组织教学活动,逐渐渗透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深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发现,幼儿园教学改革还存在很多弊端,老师们在欣喜之后仍然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无所适从,因而常会发出“越教越不会教”的怨声。那么,老师们为何而困惑,问题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细心的读者也许早已注意到,自本刊去年9、10两期连载了香港教育学院李辉博士和北京方市幼儿园特级教师李培美老师的对话《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热说起》一文后,国内幼教界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热潮。本刊从今年1月号开始,相继刊发部分争鸣文章。如1月号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家雄教授的文章、2月号刊发的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博士的文章和本期开始分上下两篇连载的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教授的文章。世间万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幼教改革也是在种种思想的碰撞和激荡中向前行进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相信,这一次的讨论会有助于广大幼教工作者更进一步看清改革的方向,更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更进一步逼近客观真理。“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多种声音的交汇正是事业发展的象征,也正是我们的企盼。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读者的参与,更期待着思想的进一步廓清。  相似文献   

8.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我心情激动,多么希望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但是回到真实的校园内,各种检查评比接踵而至……这不禁让人感叹:理想有时仅仅存在于一瞬间!班主任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转变历史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是中学历史教学对未来发展的憧憬,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太大的距离,在基础历史知识是否还需要机械背诵记忆、评价多样化的是否可行等五个方面存在很大的现实障碍,与现行的很教育政策存在着矛盾。如何正确对待新课程改革是摆在每一个历史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有升 《教育学报》2005,1(2):71-75,95
同现代社会的其他制度建制一样,现代学校的体制特征最深刻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层体制,二是微观规训体制。在现代学校的体制建构与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与张力,它往往成为改革所可能达到的内在“限度”。我们今天所要进行的学校改革需要对这种“体制建构”进行明确系统的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幼教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指导着我们的教育行为。我园在学习新《纲要》精神中认识到,开拓教育资源能提升和扩展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因此,教师在实施瑞吉欧“以人为本”的主题方案教学中,注重提供认知材料,与幼儿一起根据主题的发展创设多样的环境,根据幼儿个人的兴趣和需要,综合使用各地的教材,预设和生成各种教育活动。然而,幼儿园课程改革在“多姿多彩”地变化着,这为幼教带来了春天,为幼教注入了活力。从全国统编教材到地方教材都很丰富,但这些教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从改革开放以后持续十年(1978~1988)量的发展转入到质的发展阶段,幼教改革全面展开。从那时起,我国幼教界一直在反思、摒弃、引进、整合中蹒跚前行。弹指一挥间,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我国幼教改革目前似乎进入了改革的“胶着”时期。面对当前分科教学批而不倒、新的教育思想流而不行的窘境,许多幼教工作者感到有些迷茫。十年改革,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下一步的改革到底向何处去?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院讲师李辉博士和从事幼教工作长达43年的原北京市特级教师、现深圳市新洲花园幼儿园教学顾问李培美老师,就当前幼教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对话,并将此对话整理出来,分两期刊发。深圳市道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吴云霞女士积极襄助并促成了本次对话。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须有“三维”目标的理念逐渐被老师们所接受。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可以看到一些老师在教学目标理解和达成上的不足。尤其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目标设置不清晰或目标落实不到位甚至错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慧言 《早期教育》2002,(2):18-19
当前,全国各地幼儿园正按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理解《指导纲要》的精神,依据它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和本地本园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组织教育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可以相信,在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齐心努力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位幼儿园教师的抱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前几年一些地方、一些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幼儿园教育教学业务的决策人、管理者一读。教材的五花八门、课程的摇摆不定、教育观念的新旧制约,扰得像慧言这些有事业心、责任感,热心改革的幼儿园第一线的老师,因不知如何是好而满腹因惑和牢骚,挫伤了他们投身改革的积极性,无奈地发出“我们该怎么办”的呼唤。 其实,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指导纲要》中找到答案,《一位幼儿园教师的抱怨》为我们提供了反思以往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路,可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依靠全体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行动,坚持不懈,必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第4期“走进课堂·争鸣”栏目刊登了两篇课例反思文章,恰好触及了当前课例反思的两极。品咀数遍,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什么样的课例才是我们需要的且具有反思价值的课例?并冒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与两位张老师讨论,以共同提高课例研究质量和课例反思效能。  相似文献   

16.
反思,除了对一节课或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学习、实践、再思考这样的形式以外,还可以是更加“随意”的思想花絮。只要有潜在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在教育教学发生的场所,能够成为反思对象的事件就俯首可拾。这些看起来很微小的思想火花,却往往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触及教育教学中的要害问题。《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就是一位年轻教师的思想留痕。当然,反思并不总是正确的、有益的。在一段时间内还可能是对自我的错误否定。这就需要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它,对待它,也可以称之为对反思的反思。孙启民老师的《说反思》一文即给了我们这样的提醒。无论是如何进行反思教学,还是如何对自己的日常教学事件进行思考,抑或是如何看待反思本身,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唤起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让每个普通教师的个人理想找到现实的基点和实现的阶梯,让教育生活不再枯燥乏味。此次话题暂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着反思作为一个热点的冷却,而是在期待更多的教师有凝聚成文字的思想火花陆续闪现。  相似文献   

17.
一路呐喊,坚守家园,不断超越,谱写着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的如歌岁月;满心凝望,非凡启智,理性反思,折射出其“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的赤子情怀。阅读《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内喊》、《坚守》、《超越》、《凝耋垦》、《启智》、《反思》),走近于漪老师,你会自然明白语文老师应该具备三重责任的特有情怀。  相似文献   

18.
王益民 《班主任》2010,(6):49-50
《班主任》的一位编辑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是深藏于‘民间’的”。的确如此,看了专栏中老师们对于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矛盾的描述、分析、破解,让我受益匪浅。我认为,只要有班级授课制,这一对矛盾就会永远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教育理解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长宁区幼教工作者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开展了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的课程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多年过去了,如今,长宁区幼教人对“综合性主题教育”的研究仍在继续,他们不断地探索、反思、调整,丰富和完善着“综合性主题教育”的课程内涵。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贯彻实施引发了幼儿园工作的深刻变革,实现这一变革,关键在教师。观念转变是教育改革矢志不渝的追求,这种转变主要发生在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念对自身行为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通过对新《纲要》的学习与实践.“做善于反思的幼儿教师”已成为首都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纵观老师们的体会、收获.我们不难看到,正是反思开启了教师走进新《纲要》的大门.使他们迈向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