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师:拿出同学们课前准备好的学习用纸(各有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10份,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请大家用水彩笔在两个正方形中分别涂出面积相等的一块,并试着用比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涂色,并在涂色处标明涂色部分与原图形相应的比。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涂法及写出的比3∶10,30∶100;1∶10,10∶100;……二、共同探索,掌握新知师:观察这些比,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生:①同学们写出的比都可以用等号连接。如:3∶10=30∶100、1∶10=10∶100;②等号右边的前项和后项…  相似文献   

2.
【案例】师 :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学习纸(各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其中一个被平均分成10份 ,另一个被平均分成100份)。请大家用水彩笔在两个正方形中分别涂出面积相等的一块 ,并试着用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涂色 ,并在涂色处标上相应的小数。随后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自的画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 ,得出如下的等式 :0.3=0.300.5=0.500.8=0.80……师 :观察这些算式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独立观察 ,并大组交流。生 :我发现 ,等号左边的小数末尾没有0 ,而等号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了一个0。师 :那它们的大小有没有…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 ,我们会遇到像“0 .30等于 0 .3”与“0 .30比 0 .3精确”两种情况 ,这分别涉及到“小数的性质”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两个方面的问题。为了克服互相干扰的负迁移 ,在教学中就需要教者因势利导 ,通过比较鉴别 ,让学生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一、0 .30等于 0 .3 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课本“小数的性质”中 ,有一道例题是比较 0 .30和 0 .3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 :0 .30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1 0 0份 ,取 30份 ,是 30个百分之一 ;0 .3表示把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1 0份 ,取 3份 ,是 3个十分之一 ,显然它们的大…  相似文献   

4.
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四个图形。有的同学是这样分的:  相似文献   

5.
在学完“分数的意义”一节后,练习册中的一道题引起了教研组内教师的争论。对于笔者认为根据分数的意义来判断,答案是唯一的,即阴影部分应表示为24。理由:总体来看该图是将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若将两个阴影三角形拼合起来,阴影部分共为2份。另一位教师认为:阴影部分用12、24、48  相似文献   

6.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可以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把圆分成相等的16份,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得到S=πr~2。根据这一方法,可以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各分成相等的8份,剪开后也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圆柱底面的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把这两个底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圆柱体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合拼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  相似文献   

7.
<正>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成若干个全等的小正方形,是常见的分割形式,如果将一个正方形分成n个小正方形,而不限制分出的小正方形的大小,这种分割形式更富有探究性.一、问题背景如图1,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分割成四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纸片,然后将其中一个小正方形纸片再分割成四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  相似文献   

8.
分割图形     
分割图形可以使我们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哦。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分割图形的题目——分割正方形。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下面就是其中两种分割方法。想一想,用4条线段能将正方形分成11块吗?应该怎样分?请你画一画。分割图形@吕建萍  相似文献   

9.
[题目]如图1所示,一个正方形中有一个长方形(涂色部分),长方形四个角的顶点恰好分别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份,其中较长一段的长度是较短一段的2倍,已知涂色部分的面积是5/12m2,问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小数的意义教学片断一:师:我们学习的数与图形是好朋友,联系非常紧密。比如,这是一个正方形(出示一个正方形),就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小数0.1能用图形表示吗?请你试一试画图表示0.1。学生独立思考、画图,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有意让出现错误的同学先反馈。生1: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1份是0.1。(讲不清理由)生2: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涂色的1份是0.1。(讲不清理由)生3:不对,应该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色的1份才表示0.1。(全班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学第十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第14页的思考题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自剪一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2.剪两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用彩色版)。二、课内复习:1.将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4份;怎样分?(学生具体操作)2.一个圆的半径是6厘米,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也是6厘米,比较圆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先出示如下竞赛题:1.用三角形片摆一摆:12个三角形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摆成一排.2.填空:“12÷3=4”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3 用正方形片摆一摆:12个正方形片,按每4个摆成一排.教师讲明游戏规划:按四人小组进行比赛,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以上各题,且完  相似文献   

13.
【愉快教学片断一】引入1.口答。(1)用两个“2”和一个“0”组成三位数,能组成几个?谁最大?(2)把3个百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百?(3)把1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十?(4)把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几个几?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几何》第二册“想一想”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O是正方形A'B'C'O的一个顶点,如果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那么正方形A'B'C'O绕点O无论怎样转动,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总等于一个正方形面积的14,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此题的证明,由转化思想可得到.因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故∠OAB=∠OBC=45°,OA=OB,AC⊥BD.∴∠AOM+∠BOM=90°.又∠BON+∠BOM=90°,∴∠AOM=∠BON,△AOM≌△BON.∴S△AOM=S△BON.∴S四边形BNOM=S…  相似文献   

15.
第一组: 1.学生自己用纸准备四个同样大小的圆形,按照教师的要求,分别折迭并用阴影表示出有关的部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标出其中的一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标出其中两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八份,标出其中的四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十六份,标出其中的八份。 观察各圆中阴影部份所表示的分数,你发现这几  相似文献   

16.
用一些完全不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行吗?数学上把若干个互不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称为完美正方形。别以为作出这样的正方形是一件易事.实际上,直到本世纪30年代,还没有一个人能够作出一个完美正方形来.甚至有些数学家断言: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引入师:请同学们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然后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图1图2图3师:好,哪位同学说说这道题表示什么意思?生:图1表示39,图2表示96,图3表示99。师: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生:分母都是9。师:为什么分母都是9呢?生:因为都有9个小方格。生:因为都是同样大的小方格。生:因为全都是把一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师:(指图1)那么,39是什么意思?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表示其中的3份。反思:“看图写分数”这一知识点是本节课的基础,通过三个分数的比较,让学生直观感知分数表示的意义。片断二:展开师:(指图1)想…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完美正方形是指用若干个互不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用多少个互不相等的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呢?你会拼吗?  相似文献   

19.
实验与探究:如图1,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O又是正方形A1B1C1O的一个顶点,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那么无论正方形A1B1C1O绕点O怎样转动,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总等于一个正方形面积的1/4,想一想,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根据题意可知,三角形BGH的面积是正方形EFGH面积的1/2。又可看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了四个相等的小三角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