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羚淼 《考试周刊》2011,(78):33-34
托物言志类散文,由于作者并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借助事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这类散文最难读懂,是学生在阅读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初一年级,在学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时,选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教学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蔼北 《学语文》2003,(3):17-17
对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教材是把它作为思友诗来理解的。这样的理解欠妥,对诗意的分析过于表面化。我认为,《夜雨寄北》是一首抒情诗,可以说是用含蓄的笔法来表达浑厚的意蕴,抒发的是一  相似文献   

3.
夜雨是行旅的大敌。倒不是因为夜间行路艰难,也不是因为没有带着雨鞋和伞。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会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远、孤苦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万里豪情的羁绊。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我不知道法显、玄奘、郑和、鉴真、徐霞客他们在一次次夜雨中心境如何,依我看,他们最强的意志,是冲出了夜雨的包围。如我无用之辈,常常会在大雨如注的夜晚,躲在乡村旅店里,把地图拿出来细细查看。目光在已经走过的千里之间来回,痴想着其间在夜幕雨帐…  相似文献   

4.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是指晚8时以后,到第二天早晨8时以前下的雨。“巴山”是指大巴山脉,“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区)。这些地方的夜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的60%,贵州高原上的遵义、贵阳分别占58%和67%。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多夜雨的,但夜雨次数、夜雨量及影响范围都不如大巴山和四川盆地。西南山地为什么多夜雨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在白天,四川盆地周边山坡上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的《春雨》作于大中四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本文试作赏析。  相似文献   

6.
荆学洁 《山东教育》2012,(27):12-14
几年来,我们一直从事托班的保教工作,在不断地学习领会和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工作规律。有的孩子从家庭直接进入小班,而有的不满3岁的孩子则是先入托班。托班阶段不只是孩子由家庭生活进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过渡期,而且孩子比直接上小班的年龄更小,这就意味着做好入园适应工作更加艰辛和重要。刚入托班的孩子由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环境,总会哭着、喊着、拽着家长衣服不上幼儿  相似文献   

7.
张虹 《新读写》2008,(1):64-64
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很熟悉,再一想,原是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也有一篇《夜雨诗意》。姑且借余先生这个题意一用,来写我的另一场夜雨,另一种诗意。  相似文献   

8.
第五大题第五大题是散文阅读,《夜雨诗意》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夜雨诗意记得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  相似文献   

9.
孤灯夜雨好读书,是一种自然高妙的境界,也是一种悠闲惬意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刮了一夜风,下了一夜雨,大树东摇西晃的,像喝醉了酒。大树上有一个小小的鸟窝,鸟窝里住着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鸟。鸟妈妈出去找食迷了路,到现在还  相似文献   

11.
孤灯夜雨好读书,是一种自然高妙的境界,也是一种悠闲惬意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孤灯夜雨好读书,是一种自然高妙的境界,也是一种悠闲惬意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夜雨集序     
在朋友的催促下编好了这个集子,集子编好后,总得取一个名字。我正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室外的雨声又萧萧地响起来了,我透过窗户向园子里看时,斜飘着的雨线在夜灯的照射下有如一根根编织的银丝,而当它洒落在芭蕉叶上和竹林里时,就发出阵阵疏密相间的沙沙声,有时则又如渔阳警鼓,忽而又转成滞湘夜雨……;我正在谛听这一片天籁的时候,忽然心有所悟:这不正是我这本集子的名字吗?于是我就为这个集子取名为“夜雨集”。其实“夜雨集”这个名字,也并非全是出于自然。苏东坡有诗云:“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这是怀念其弟…  相似文献   

14.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这首小词写灯下听雨无眠,抒情主人公因闻雨打芭蕉而引起思乡怀远的愁苦之情。本篇写夜雨,写雨中情。写夜雨,从听觉入手,描绘出愁夜雨景。“一声声,一更更”,雨声和着更声,写出秋夜细雨淅  相似文献   

15.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是指晚八时以后,到第二天早晨八时以前下的雨。“巴山”是指大巴山脉,“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包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制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上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不易得,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  相似文献   

17.
儿子: 或许是夜雨的缘故,昨夜在梦中醒来突然想起远方的你,不知夜凉可曾加被?思维纷乱,终再难以成眠,或许我还没有完成从一个高中生母亲到一个大学生母亲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托班教育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托班孩子由熟悉的家庭生活转入陌生的集体生活,往往不适应。最具体的表现可以用一个“哭”字来概括。小小的“哭”,内涵丰富,包容量惊人。虽然哭的是孩子,然而,愁的却是家长,累的则是老师。由孩子的哭而引发的一系列副效应也显而易见,有时甚至与家长想让孩子早日入托这一想法相悖。本文便从托班孩子对集体生活不适应的现象入手,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一、托班孩子适应难原因探究1.与园领导的重视程度相关园领导对托班的重视程度可直接从硬件环境的设置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反…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导引《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把握文本,揣摩表现手法;二是把握  相似文献   

20.
王冰 《现代语文》2007,(11):125-125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独特的诗,它以其艺术的独创性在同类抒情诗中独领风骚:作者把现在时空和未来时空作了沟通,把现实和想象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了完美的意境。另一艺术独创性体现于章法结构之中,即大胆运用重复句意从而形成了回环往复的艺术美。本文便试图从这两方面对《夜雨寄北》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