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国外体力活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种世界组织一致同意推荐的体力活动指南为:提高和维持时间健康的体力活动最小的运动剂量是每天进行30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每周≥5次。这一指南提出基于有氧型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体力活动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运动的次数、强度、时间和方式影响健康的获得,充分认识其中的相关变化,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民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探究在“双减”政策下,青春期女生的身体活动是否达到推荐量,对其体力活动水平现状进行分析。该研究以60名12~14岁的女生作为测试对象,使用三轴加速度计对其体力活动时间进行测试,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结果表明:12~14岁女生的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时间可以达到运动指南的运动时间,每天运动时间可达60 min。12岁女生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时间较短;13岁女生的静坐时间较长;14岁女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最长,一周的运动步数最高。建议12岁女生增加中高强度的运动时间,13岁、14岁女生增加高强度的运动时间,以提高12~14岁女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动增进心理健康的机制及运动处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身体运动可以改善心境、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笔者综述了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心理学和生理学机制,并提出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4.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增加肌肉等组织对血中葡萄糖的利用,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据测定,进行30分钟体力活动,血糖下降12%-16%毫克。通过蹬车试验证明,肌肉活动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量比不活动时大13倍,并且细胞膜上运转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运转加快,故能降低血糖;体力活动还可降低血脂,减轻或延迟动脉粥样硬化;体力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能量,使病人体重趋于理想,而不致肥胖。特别是对于老年期发生的糖尿病多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些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效果不好,而运动却可以使血糖降低。有…  相似文献   

5.
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五)张林译体育锻炼5.1体育锻炼的意义5.1.1意义: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维持体力和增进健康,消除紧张状态,增添生活情趣的作用,所以,已成为当今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体育本来的目标,是使运动成绩和专项技术更高、更强,...  相似文献   

6.
张鹏 《体育科研》2011,32(1):51-56,71
《2008美国体力活动指南》针对体力活动与中老年人功能健康和残障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检索及回顾分析,得出3个结论:(1)规律的体力活动能够预防或推迟功能受限和角色受限的发生;(2)规律的体力活动能够促进或维持功能能力和角色能力;(3)规律的体力活动能够降低老年人跌倒及其相关伤害的风险。因此提出,由于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最少而发生残障的危险最高,促进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众健康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有氧运动对人体的影响谈有氧健身运动处方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有氧运动的特点和有氧运动对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肌肉耐力及体力三方面影响的分析,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有氧运动的原理,并进一步从运动形态、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度4个方面指出了设计有氧健身运动处方应符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国外公布了大量有关心血管系统健康的体力活动指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指导服务系统,极大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本文总结心血管系统健康方面的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为促进和提高我国群众体育运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7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正式向美国国民发布《2008全美体力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美国联邦政府迄今发布的第一部有关体力活动的全方位指导手册。尽管这是一本针对美国国民的健康指导手册,但是其向大众传递出的各种理念以及针对各类人群推介的健身方案同样可带给我们积极地影响和深入的思考。文章将就《指南》的各个章节做一个大致的介绍,以帮助我们能够更近距离的了解这部对美国国民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指导手册。  相似文献   

10.
体力活动与能量平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德峰 《体育科研》2011,32(1):37-43
能量失衡引起的超重和肥胖与多种疾病发病率上升有密切关系,而体力活动对保持能量平衡有重要的作用。《2008美国体力活动指南》对体力活动与保持体重稳定、预防体重反弹、维持体成分参数,以及体力活动对不同性别、年龄和种族保持体重的影响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回顾。该指南对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中国运动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处方是科学健身的依据。按人的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锻炼内容或方式)、运动强度、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加速度计测量的中国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集测量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的相关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1998年至2022年4月。由2名评审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工作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涵盖中国16个市区4449名学龄前儿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学龄前儿童日总体力活动时间占比24.4%(190.3min/d, 95%CI:158.9~221.6),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占比8.2%(63.6min/d, 95%CI:53.6~73.6),日久坐时间占比67.2%(523.9min/d, 95%CI:478.6~569.2)。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女童总体力活动及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均低于男童,而久坐时间高于男童;随年龄增长,儿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及久坐时间明显增加,总体力活动时间无变化。结论 中国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总体满足现有指南标准,但久坐行为仍然严重。女童体力活动水平尚未达到指南推荐量。  相似文献   

13.
王竹影 《体育与科学》2003,24(6):48-50,63
研究目的:探讨体力活动运动处方对预防65岁以上老年妇女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作用。研究方法:借鉴日本65岁以上老人行动能力和体力测定的最新方法与评价标准,对我国部分65—75岁老年妇女行动能力及体力进行测定,对体力状况不同的两组老年妇女,分别进行三个月不同体力活动方式的运动处方锻炼,并于锻炼前后对她们的身体成分、血脂含量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锻炼后,两组受试体重明显下降;血清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下降,虽未见胆固醇(TC)显著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显著上升,但LDL—c/HDL—c和TC/HDL—c显著下降;血压下降。表明针对行动能力和体力不同的两组老年妇女所制定的两套运动处方,能有效控制老年妇女的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对50名(男女各25名)5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制定了推荐运动处方,供其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实施4个月后,对其体重、心率、血压、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心电图等各项指标与运动前对比,显示其体重适度下降,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合理的运动处方能够改善高年知识分子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有良好的适应表现;有氧活动运动处方可作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联系程度;观察结合有氧运动、力量和伸展练习的康复运动处方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对222名绝经后妇女进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问卷调查,以OR值与95%CI表达与疾病危险性的关联程度.在此研究基础上,对81名绝经后2~10年的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干预实验(运动组n=45,对照组n=36),观察期12个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基线和随访结果,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骨密度变化率和骨痛改善指数.结果: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并结合专业依据确定了27个因素进行非条件Lou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8个可能对PMOP产生影响的因素,其中总的体力活动水平和交通行程性体力活动水平达到活跃,跳健身舞蹈、青少年时期爱好体育运动、经常喝豆浆可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运动干预12个月后,运动组和对照组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值均降低(P<0.01),但运动组L4、平均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下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组骨痛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骨痛症状加重(-85.05%±77.17%vs 0.26%±26.38%).运动组退出率为11.1%,依从性平均为82.2%.结论: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水平、锻炼方式及青少年时期体育运动可以影响PMOP的发病风险.本研究设计的康复运动模式可延缓负重部位骨量丢失,有效减轻骨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医学研究表明,运动做为一种应激原可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发生明显的适应性改变,但不良作用也时有发生,关键在于适当的运动负荷安排。适量运动可增强机体耐力、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免疫功能,达到增强体质、防病祛病之功效。因此,确定适当的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度及运动计划进度是个体安全有效运动处方的关键。下面主要介绍从增强全身耐力与心肺功能为主的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与运动生理学依据。以后还将介  相似文献   

17.
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阅读国外文献资料和对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了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体力活动干预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和解决"未来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运动干预方案和运动处方的量化研究刚刚起步,大量实质性的工作尚待深入.研究结论认为:加强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研究可为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六)张林译运动处方6.1运动处方的意义处方作为一种医学术语,是指根据患者疾病的种类、病情和年龄等合理对症适药的意思,自古以来一直在医疗实践中应用着。运动处方这个名词的出现,是1960年日本运动生理学家猪饲道夫提出作为运动生理学术...  相似文献   

19.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规律性的体力活动有利于提高健康效益、降低疾病风险,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从体力活动概念,历史演变过程,体力活动量的各单因素(量、强度、频率、时间)等方面概述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历史回顾厘清了体力活动中“剂量”这一概念由“体力活动总量→业余时间运动量→运动量单因素”的演化过程,对建立在剂量-效应理论基础上的运动推荐量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深入探讨了运动量、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各单因素与健康之间可能存在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国外体力活动纳入生命体征和运动转介这两项体卫融合的实务操作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二者在“Exercise Is Medicine”解决方案中的具体应用,为我国体卫融合的行动策略与实施路径提供借鉴。结果显示:将体力活动纳入生命体征并确定简捷有效的测评工具,推动在卫生保健和临床诊疗工作中常规进行体力活动的评估,可实现“融体于卫”;为了使运动处方/建议得以实施,卫生保健/医疗工作者将有锻炼需求者转介到经专门资质认证的社区体育锻炼资源中,从而做到“联卫于体”。通过上述关键环节形成体卫融合从启动到落实的完整闭环。建议:我国应基于运动促进健康理念,设计制订体卫融合的完整实施路线;在体力活动评估和运动转介制度这两项关键环节注重操作性与资源建设;在卫生健康领域拓展运动健康促进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