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由于部分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只教不考”的自读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自读课教学上不是包办代替,就是放任自流,致使自读课成为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有在自读课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习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和创造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学生,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不先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  相似文献   

3.
正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以单元内的课文学习为主,同时还辅以"名著导读"以及"课外古诗词诵读"等不同的环节,以此架构由教读、自读以及课外阅读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所谓教读课文,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由学生结合相应的阅读方法,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或者达成阅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法。所谓自读课文,就是根据教读所得展开自主阅读,不仅是为了强化阅读方法,也需要将其提升为阅读能力,以推动落实"用法"。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学生重视,"读"占鳌头更是不争的事实。课程标准强调,注重阅读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应将学生的自我阅读感思和协作探究作为基础。以读为本,突出前置性引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走出漫无目标的放牧式阅读困惑,让他们在自由阅读感思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知晓阅读责任,让他们在阅读中带着问题和文本对话,探寻更多的精彩。引读的活用,能使课堂变得更加动人,有生气,更能够使学生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学习借鉴的机会,定会奏响语文课堂的华丽"乐章"。一、示范触情:用参照激活"灵感"示范犹如一面镜子,给学生参照和修正的机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使阅读更有效果?笔者提出"说读"的理念,说读就是把读的内容说出来,提高阅读的留存率。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整本书阅读的学科定位,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综合施策,"书单式"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说读式"整本书阅读进课堂,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相融合,开展好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早就被重视,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语文考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读",一个"写"。"读"考查对语言文字理解、吸收、判断、鉴赏、评价、探究的相关能力。"写"考查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见解、主张的相关能力。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鉴赏、语基、表达题等。可以说,试题中所有题目,都含有"读"的因素。写,以作文为主,扩写、仿写和简答题目也是要求写。事  相似文献   

8.
"多读书"是做好"主题阅读"的必要前提。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所以,阅读量的大量增加可以为开拓学生的视野提供有效的帮助。"读好书"是做好"主题阅读"的有效保障。"多读书"固然重要,然而真正发挥书籍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读好书"就是"定海神针"了!在如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各种主题书籍、文章的获取途径已经打破了传统规律,网络、报刊、杂志、出版物等,其文化底蕴能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也值得商榷。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读好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何真正发挥"主题阅读"的作用,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提高阅读效率,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呢?对此,我对"主题阅读"做到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的阅读文本被分成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以为教读课天然就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把教读课上成讲授课的还不少。这是对教读课的误解。教读课,仍然需要"教"与"读"的良性互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努力做到先学后教、教是为了不教"、教"与"学"共生共荣"、教"就是"启发"和"诱导"等四点,努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生本课堂,领会教读课的精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华 《时代教育》2012,(6):120-121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学习是自主学习,而"阅读"就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本阅读方案设计旨在学生中通过足时足量的阅读实践、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科学系统的方法引领下、通过合情合理的过程评价让学生愿读、多读、会读、乐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阅读的自觉践行者和最大受益者,最终让学生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和精神伴随,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获得人生的幸福;精神的满足、心灵的享受、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切实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学习效率,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思想指导下,教会学生读什么、怎么读,引导学生重视读课本、读笔记、反复读,并积极"以考促读",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方面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贯重视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掌握了阅读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加深理解,而且还能从不同角度汲  相似文献   

13.
英语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重要的环节,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将英文报刊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载体,从而使学生的英语阅读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完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报刊阅读兴趣,使学生从"不得不读,不会读"到"乐于读,善于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当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先学情境"不真",独立阅读时间"不足",阅读结果评价"不一",符合学生阅读规律的情境被破坏;我们要通过培养"裸读"习惯、遵循阅读规律、强化博读深读等路径,切实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新的统编教材设置的一个学习任务,对于这个新的教学任务,老师们一直存在着考与不考,如何考等疑惑。在此前提下,笔者另辟踩径,探讨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如何落实该教学任务,在将整本书读"活"的同时,兼顾学生阅读应试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应以一个"读"字贯穿始终。我们应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读书的目标明确,掌握阅读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读中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读悟结合。这样就能使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课程标准也这样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已被重视。然而,目前小学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乐观:1.兴趣不浓,音画泛滥"微时代"的到来,零碎的文字成为人们的阅读主流,而音画的快捷传播更侵袭着我们传统的阅读空间,它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的指导应该从兴趣入手,使学生乐读,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教学生善读,同时还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多读。一、兴趣入手,使学生乐读激发主体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实践中不妨尝试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虽然阅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重视,但即便如此,很多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只停留在表层,无目的、无计划的阅读。针对这一现状,"一主两翼"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不但满足了学生对阅读量上的需求,也打通了学生课内、课外的阅读,使其一体化,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至乐莫如读书。"一个"准阅读课",应当是将"阅读"升级为"悦读",即让阅读课堂中的主人——学生,享受阅读、快乐阅读,让阅读带给他们的绵绵"悦意"始终充盈着阅读课堂,使学生在"悦读"中高效率地获取知识。因此,阅读教学,应当有个从"阅读"到"悦读"的亮丽转身。一、阅读需要以读为本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