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虽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个体的发展则促进或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它是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对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我们主要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行为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种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家庭、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采取通过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智能训练,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转变家庭教育中观念的偏差;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成长时期表现出的一种非常不良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幼儿的成长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分为幼儿自身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本文将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概述,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探究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攻击性行为是在社会领域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其中气质是影响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对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气质为主要切入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具体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目的、方式等与幼儿气质相结合,分析不同气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变化,以便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攻击行为倾向的幼儿,为实际解决方案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5.
谢静 《考试周刊》2014,(76):189-190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们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致使孩子们尝不到被拒绝、被阻止的滋味,这样的一群孩子走进幼儿园这个集体时就会产生不适应。当自己不顺心时,某些幼儿会采用攻击性行为达到目的或宣泄自己的不满,攻击性行为在小班幼儿中间普遍存在,给幼儿园的生活及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先天的原因,但更多的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有关。创造有利的教育及社会环境,是帮助攻击性幼儿进行矫治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青少年乃至部分成年人身上常见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两大方面的影响,针对其影响因素,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攻击性”是幼儿的天性之一。“攻击性行为”的产和理潜隐状态的攻击性本能与后天的环境诱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的稚嫩尝试,因而,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民积极性。在幼教实践上,要区别对待“主动攻击性行为”和“补动攻击性行为”,从合理排解情绪、鼓励与人友善、优化幼教环境和改进幼教方法等多种途径综合自之,以养成幼儿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攻击性行为是在幼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具有此种行为的儿童往往很难建立良好的同伴的关系,以致影响幼儿以后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也出现了多极化虚幻化的苗头,特别是儿童动画片中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极大地刺激和影响了儿童对现实世界的社会情感和认知理念,成为当前广大家长和社会研究的重大课题。针对于此,本文充分论述了动画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危害,指出了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和社会基础,提出了控制和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在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接纳,其身心发展都会受到明显的不利影响.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早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与矫正,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对问题的阐述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和利用幼儿的意愿使得幼儿受到挫折,是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本实验探讨幼儿在受挫折情况下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变化。二、有关文献的综述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攻击性是一种先天的本能。但更多的人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有人将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三点:1.挫折是攻击性行为的诱因之一。2.社会性模仿也是攻击性行为存在的重要原因。3.对攻  相似文献   

12.
宋美 《教师》2011,(25):109-109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幼儿活动中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不良行为。主要成因是幼儿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攻击性行为在心理学上是他人不愿意接受的伤害行为或者是故意的伤害行为。文章认为,对待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该找出原因并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4.
刘衍燠 《林区教学》2022,(5):116-119
幼儿早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学者研究发现,留守幼儿的攻击性明显高于非留守幼儿.探讨攻击性行为对于幼儿的危害,分析农村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自控力、教养方式、同伴交往以及大众传媒.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可以从树立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加强对留守...  相似文献   

15.
教室墙面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合理的墙面环境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从幼儿园教室墙面环境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由幼儿园教室墙面环境带来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教室环境的科学创设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生物遗传原因、心理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要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提高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理解认知冲突的能力,提高交往技能,指导幼儿合理宣泄和训练幼儿移情的能力;创设非攻击的社会环境和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干预艺术等,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霞  李南 《文教资料》2011,(21):143+223-143,223
本文作者以两个案例引入幼儿攻击性行为,提出了运用游戏的方法科学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点,原理是:从外部入手,由成人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强制性引导,使幼儿脱离正在或即将进行攻击性行为的环境,从而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缓解幼儿的激动情绪。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许多攻击性行为并非对对方存有明确的敌意,而是因其他的原因而对他人造成伤害.在学龄前儿童中,后一种攻击性行为更为常见.同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具有的,也并非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先天因素,也有家庭、社会、同伴等后天因素。基于此,可创设宽松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营造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温馨和谐的同伴交往环境。为幼儿树立榜样,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行为,建立自控能力,从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20.
攻击是幼儿期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它对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危害,深入探究了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