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2、背诵本词。(二)能力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2、背诵本词。(二)能力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生字新词"藕"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词的意境。【教学重点】诵读此词,理解意思,想象情景,体会意境,受到熏陶。【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读感知师:她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她是宋朝杰出的女词人,她也是婉约派宋词的代表人物。她是谁呢?请看,板书(如梦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渔歌子》。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谁起的?有什么含义吗?2.猜一猜:张志和是唐朝词  相似文献   

5.
讲《沁园春·雪》《破阵子》等经典的诗词,应首选诵读的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人到诗文创设的具体意境中去,让学生首先感受到了诵读的魅力,同时能激起学生想自己读一读、试一试的激情,然后老师再带领着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去体会诗人心中的情感。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手势辅助、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来把自己的感情倾泻出来。《破阵子》是一首壮词,因此在教学时也可以把引导学生通过豪迈地朗读去体现诗词中的豪壮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词中的壮阔景象,领悟到词人的感情,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加深对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雨霖铃》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经典的婉约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离开卞京时和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离愁。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优美,能给人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在一个班教这首词时,我习惯地按照过去诗歌教学的方法来讲授这首词,我首先介绍了柳永的生平经历,然后讲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词作,再把这首词翻译...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朗读中理解本课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读出词的韵味来;感悟词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相似文献   

8.
关注《词四首》中四首词的内在逻辑,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沿着横向求同、纵向寻异、联结泛化、迁移运用的路径设计教学,构建以豪放词发展脉络特点探究为经,以矛盾与词人情感的联结点探寻为纬的多层次立体结构。在探究活动中,破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词七首》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 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剖题切入,培植阅读心境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2.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1.了解词人及其作品的风格。2.品味词的意境,赏析名句,分析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词的特点,学习艺术手法。二、教学方法与教具1.诵读教学法,引导探究法。2.录音机、磁带。三、学法点拨1.最好做到在教师讲析前能将词熟读成诵,对词作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总体的印象。2.了解典故的背景、内涵,对于深入领会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园地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她以姹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背诵。2.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词人的生活情趣。3.初步了解李清照前期、后期诗词创作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4.
张凤琴 《教书育人》2012,(Z2):35-36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常识。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3.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2.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三、德育渗透目标(一)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四、教学方法(一)语言品读法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引导了解苏轼和豪放派词风的特点。2.引导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技巧。3.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领略那旷古的豪情提前进入词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16.
孙光宪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花间词人。其词不仅数量极多,题材广泛,而且独具一种清新刚健、境界宏阔的美学风格。究其风格的成因,有以下四点:一.与词人的词学观相关;二.选择独特的意象,运用以外在形态展示内在精神的手法来构造一种宏阔的意境;三.选取的物象多具自然之美,语言精练;四.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运用壮阔的诗语,以诗境为词境。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   1 在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借景抒情特点和诗的联想、想象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词的意境 ,切实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把献身祖国建设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教育渗透全过程。   2 诗词的品评 ,在于意境的高下 ,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 ,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   3 领会用词精炼的特色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 ,把书面表达的训练同口头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分析词的意境   2 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3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方法   1 词的朗读和分析是互相关…  相似文献   

18.
《静夜》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意境的能力。2.引导学生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3.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由实景到联想、想像的运用。教学设想1.加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主要是动口朗读,动脑思考。2.适机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诗夏日的夜空,月光皎洁,繁星点点,深遂的天空中蕴藏着无数神秘,也寄寓着数不清的遐想。仰望夜空,星光灿烂,心驰神往,多少神奇的传说、美妙的想像便悄然入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小诗《静夜》,领略诗人遥望星空,用想像和联想创就的一幅世外仙境吧。…  相似文献   

19.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辛派遗民词人的代表。在他的咏物词中,可以考订为暮年创作的有10首。这些词代表着辛派遗民咏物词的总体风格,继承了宋词咏物传统审美标准的形神兼备和寄情遥深,但与同时代紧紧追随传统的其他遗民咏物词相比,这些词在寄情方式上打破了对物的依附,入情而忘物,更多地直接抒发悲情;意境关系上并不追求浑化天然,而是大量运用正面抒情、直接议论和借物造境,词作风格情调激楚苍凉、真切明朗。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