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敦煌文化是多元文明长期交融荟萃的结晶,至少自汉代以来,敦煌始终以中华传统文明为根基,汲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明精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敦煌文化是继往开来的典范,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先声。新形势下,亟须着力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使敦煌文化生活化、具体化、生动化,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由此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再上新台阶,唱响新时代国际传播大合唱。  相似文献   

2.
陈静 《大观周刊》2011,(28):190-190
敦煌石窟共有五百多个洞窟,其中有乐伎图的洞窟就达二百六十多个。本文通过对敦煌乐伎分类与研究。来展示斑斓多姿的敦煌乐伎图的含义,同时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对敦煌的壁画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休闲体育的文化价值进行论述,旨在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休闲体育的文化价值,进而使休闲体育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能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连续举办,敦煌文化及元素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使敦煌文博会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一脉,为丝路文化、丝路精神的传递搭建起文化交流平台及传播载体。以敦煌文化为题材的丝路文艺也随之发展并壮大,为文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以敦煌文博会为例,对历届敦煌文博会中的文艺剧目及演出进行梳理,分析这些文化内容的创新所在及传播发展模式。研究发现,敦煌文博会文化传播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故事化”“场景化”“时代化”等特征;同时,在技术、艺术及文化的加持下,敦煌文博会文化传播在叙事中凸显历史厚度,在艺术呈现中“穿”古“越”今,在技艺融合中彰显文化魅力,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关照,使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更为鲜活生动,由此引领丝绸之路文化情怀。敦煌文博会文化传播的创新发展,让敦煌文化遗产“活”起来,并以技艺融合赋能丝路文化,为打造持续、创新、有影响的丝路文化构建新的文化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5.
边塞绿洲敦煌,由于有着灿烂的敦煌文化,而蜚声海内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博大的历史宝库,深厚的文化底蕴,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熠熠生辉。而敦煌体育文化,作为敦煌文化的分支,一直随着文明古国的发展而被弘扬和光大,同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从敦煌壁画中透视古代体育文化,对于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特征,现代体育项目对古代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敦煌文献流失海外的原因与经过作以论述,并着重对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在各国的分布情况作详细的介绍,以期使公众对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8):29-31
<正>敦煌图案作为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装饰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其自身也具有独立的形态。本书从多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角度阐述了敦煌图案、纹样的表现、内涵和意义,并引申出敦煌图案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关系。过渡期:秀美精致隋朝从公元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只存续了短短的37年,却创造了非常辉煌的藻井装饰文化。这也是敦煌建窟最多的时期,为唐代敦煌洞窟壁画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中原政权的推动下,中原纹样大量涌入敦煌,与中亚风格相互融合,使敦煌石窟藻井纹样迎来了最为丰富且最具异域风采的独特时期。  相似文献   

8.
编后寄语     
近年来,随着敦煌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及对中古时期西北丝路古道的研究开发,陇右文化已为世人广泛注目。其实甘陇一带不仅曾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远祖最早的活动区域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古代陇右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我们特请西北师范大学胡大浚先生帮助我们组织了陇右古文化专辑——“千古沧桑话陇右”,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刊1994年的四期中,我们于三、四两期搞了两个专辑,即第三期的“中国古代妇女专辑”和本期的“陇右古文化专辑”。希望以这样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有关中国古代某一文化现象或某一区域古代文化的概貌及今人的研究成果,以求使读者对这些文化现象或某一区域文化有相对集中、系统的了解。这种作法已在1993年中做过尝试,受到读者的欢迎、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专辑与本刊固有的栏目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古代典籍与文化知识及新的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学术界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博物馆》2023,(S1):130-133
<正>一、项目概况(一)壹引其刚万目皆张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发起。自2018年起,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服务项目已开展3期。该项目以“人类的敦煌你我共同守望”为口号,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并组织志愿者10人,赴敦煌开展为期6周的“守望者”活动,参与敦煌文化的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专业化培训实现敦煌文化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并且鼓励守望者结合各自专长,孵化出成熟的“传播计划”,助力敦煌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11.
唐朝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经济文化水平,造就了敦煌壁画在唐代时的异样风情。受唐朝的经济与文化影响,敦煌壁画的绘画风格在唐时期经历了数次变革。而敦煌壁画其间的佛学意蕴,又随着唐朝对于佛家思想的不同观念而不同于其他朝代。敦煌壁画之于唐朝,可谓是唐朝另一种政治文化生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杨燕玲 《今传媒》2015,(4):16-17
随着信息全球化和传媒科技的进步,人与信息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但是,各种信息通过大众传媒袭来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就伊斯兰传统文化而言,这种精神信仰正在民族社区内部慢慢弱化,为了挽救这种危机,在民族社区内部催生出了许多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回族经堂教育,希冀通过这种传播形式,使更多的人重新建立或增强自己的伊斯兰信仰.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青海省西宁市某现代民间回族经堂进行研究,试图通过传播学理论了解它们如何通过这种经堂教育传播宗教信仰文化及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3,(7):24-25
<正>本书讲述了作者结缘敦煌、保护敦煌的传奇经历,是他一生奋斗的记录,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见证。“敦煌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舍命也得保护它,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必须克服。”对敦煌艺术的使命感使作者度过了所有的艰难困苦,终其一生,坚守初心。本书可作为敦煌文化的普及读物和面对困难人生不妥协的励志范本。  相似文献   

14.
说到敦煌文化的概念,大约不能不加上“历史”二字,即敦煌历史文化。因为到过敦煌的人都知道,莫高窟是敦煌文化的突出代表,而莫高窟是历史的遗存。还有,敦煌研究院不独在甘肃和中国有名,即使在全世界也是声名赫赫,而敦煌研究院主要是研究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的。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切入,我们发现,敦煌文化的构成要素太多了。比如,敦煌遗书、敦煌汉简、敦煌壁画、敦煌彩塑、敦煌建筑,等等,真可谓琳琅满目。在这些要素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敦煌遗书。稍微留意敦煌文化的人,也许对莫高窟道士王圆禄已经不太陌生了。他的墓塔,在经历…  相似文献   

15.
朱晴 《档案》2014,(10):59-60
正2013年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甘肃省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敦煌因其文化资源优势和国际文化影响力而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突破口和示范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敦煌市正在全力推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特色城市,实现敦煌文化的现代复兴,打造"文化圣殿,人类敦煌"。这一系列文化战略构想的推进实施对敦煌档案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献的发现,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同时也带给中华民族被历劫无奈的悲哀。针对敦煌文献的发现及流失原因进行论述,重点揭示敦煌文献在海外各国的分布以及敦煌文献的再生性回归情况,记录敦煌文献的发现、流失与回归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7.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金秋九月,甘肃敦煌迎来了具有非凡意义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它承载着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的文化使命,承载着以丝绸之路精神为纽带的交流使命,承载着以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发展使命,承载着以实现民心相通为目标的国家使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促进了解、增进友谊的基础。作为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任慧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49-250
在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不可避免地受着全球化巨大影响的当今。现代设计作为它们的载体也很大程度地受到影响。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全球化对现代设计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在于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强化民族文化意识,使民族传统与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的最佳切入点。在这里,我要重点说的是在我国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要发展,必须"变脸"——从文化帝国主义的固有意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东方式思维的涌现以及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等因素也促使好莱坞不得不转型,这背后不仅仅是文化的交流,更多的是后现代文化以及后现代电影的典型特征——以大众性、娱乐性甚至畅销性来衡量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欣 《文化遗产》2017,(4):149-156
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敦煌壁画赖以生长的时代环境和文化土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有必要结合当前的文化生态环境对敦煌壁画艺术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不仅是我们当代人的文化使命,也是推动敦煌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Cave系统的敦煌壁画主题体感游戏设计,是以技术化的方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多样化传播的有益尝试,结合高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将敦煌文化根植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开辟敦煌壁画艺术保护的新途径,实现对敦煌壁画艺术的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