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经济报道由“服务生产”向“服务市场”的转变属于“第一次转型”的话,那么向“服务受众”的转变当属“二次转型”。它的核心在于:在报道模式与角度的选择上,强化“受众第一”理念。在报道中,“始终如一地把受众的需求最大化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做好党的十八大的宣传报道是2012年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重要政治任务。在这个重大主题报道实践中,江西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积极创新报道形式,为广大受众奉献了精美视听盛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是江西广播电视台在党的十八大宣传中,始终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持续推进“走转改”活动,而收获的果实。  相似文献   

3.
“规定动作”是指各地党的领导机关指定的必须报道的东西,比如党的会议、领导活动、党的中心工作等等;“自选动作”则是记者根据受众的需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后挖掘出来的新闻作品。做好两个“动作”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两项基本功。“规定动作”需要从内容、形式、手段上不断创新在信息渠道高度发达、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任何一种传媒都只是满足受众需要的一个渠道,而不是唯一渠道。党报要想拥有并保持大量受众,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规定动作”的质量,创新“规定动作”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强化“规…  相似文献   

4.
与往年不同,2004年的“两会”报道,一个最耀眼的亮色,就是传媒“以人为本”报道理念的初步形成。所谓“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就其报道内容来说,强烈关注国计民生,高度重视民意;就其报道形式来讲,不尚空谈,求真务实,贴近受众,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地市级电视台作为党的喉舌,它的新闻联播节目历来受到区域受众的重视,成为城乡群众了解区域发展的主要窗口。但不容回避的是。这些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们的新闻侧重点更多的是在工业、城市,“三农”报道相对弱化了。为扭转当前的报道倾向,我们在南阳新闻联播中注重为“三农”服务,做了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党搬深度经济报道的影响力?笔者认为:缩小受众面,抓住并服务好特定的受众,是党报深度经济报道受人关注并发挥影响的基础。一、深度经济报道,给多数人看,还是给关键的少数人看?深度经济报道往往是面向宏观的,需要记者在五个 W 中深入探询“WHY”的真相,引导启发受众。那么,报道从较深层面提示出的“真相”给哪些范围的人看?对这个受众定位问题,目前新闻界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迟之禄 《新闻三昧》2003,(11):32-33
新闻工作者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以深度的报道启迪受众,以形象报道宣传受众,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新闻媒体对自身的业务要求,更是广大受众迫切的需要。以下就谈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如何抓好“活鱼”、深度及形象报道:新闻敏感抓“活鱼”新闻之所以姓“新”, 是“易碎  相似文献   

8.
《受众满意:广播电视信息服务的永恒目标》一文,把广播电视作为服务业来认识,把受众满意作为永恒的目标,这一观点有独到之处。文章从“建立受众满意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影响受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高受众满意度的思考与对策”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坚持受众本位理应成为媒体宣传的必备理念。在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样化、媒体宣传形式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受众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阅读视听需求,既是新闻宣传落实“三贴近”的题中之义,又是事关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问题与挑战:新闻宣传“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受众选择余地空前广阔,迫切需要媒体把受众摆到“为本”的位置现在,媒体间争资源、争市场、争受众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三农”报道受益于政策形势,得到媒体的重视;而关于地市党报如何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升、农村面貌改善鼓与呼的探讨和论述也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毕竞是综合性日报,而不是农业类专业报纸,因此其受众并不仅仅是农村的读者,还有很大部分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三农”新闻,这一点往往为一些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所忽视。事实上,“三农”新闻如果适当地从城市受众的视角出发,不但有助于地市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而且对进一步服务好“三农”工作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大丰富,受众的素质也日益提高,变得愈加众口难调。新时期,受众究竟需要怎样的服务性报道,服务性报道究竟该如何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符合受众口味?我们认为,服务性报道要转变传统的“传者中心”的观念,形成“受众中心”  相似文献   

12.
方洁  谭天 《新闻战线》2023,(1):45-47
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各大主流媒体制作的短视频重视受众心理,强化认知传播,从“视听感知”转向“心理认知”,通过认知传播和人机传播不断触发受众的“共情点”,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媒体在“取悦”受众方面的你争我夺,随着“媒体经济”就是“眼球经济”理念的走红,如何吸引眼球成了媒体最头痛也最上心的事。于是诸多都市类报纸(包括晚报、晨报、快报等)开设了《视点》、《深读》、《重磅阅读》之类的透视性、纵深式报道版面。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应当成为办报人的核心理念。差异化处理是媒介影响受众的重要手段。报纸要从“报道的媒介”走向“认识的媒介”。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的跟踪报道是对某一典型新闻事件或事实,跟随它的发展轨迹而采取的同步采访报道。 “跟踪报道”这一方式应该如何更准确地定义姑且不论,然而这一报道方式在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提高收视率等方面有着妙不可言的魅力。就其功能而言,就如同古代章回小说的每一回结尾的最后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这种“令人欲罢而不能”的效果,能“吊”起受众的“胃口”,强烈地激起受众了解结果的欲望,并引导着受众收看下一次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1993年,笔者曾参加过一个新闻研讨会,在会上,一个议题引起热烈讨论——记者应该是“杂家”还是“专家”。虽然讨论结果以“杂家说”占主流结论而结束,但笔者认为,记者在自己的报道主方向上应该力争成为“专家”,只有成为专家,才能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准确,才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节目的变革和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新闻播报方式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从一对众的“播”新闻到一对一的“说”新闻再到如今兴起的“演”新闻,“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正在为传媒广泛地接受和应用。笔就“播”、“说”、“演”三种风格迥异的播报方式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面人物报道曾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还曾为新中国的受众提供了崭新的价值观念和丰富的精神象征。但长期以来,正面人物报道总是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为公、忘我奉献”、“舍己救人”等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与长篇通讯这样的报道方式及“我树榜样你学习”这样的单向报道模式联系在一起。如今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正面人物报道也应有改革与创新,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就是正面人物报道理念创新的一个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9.
“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非典”仍在猖獗,这不仅是对党、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严峻考验,也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一文就是讲在关于非典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如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情感、理性和创造精神,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建议在非典报道第一线的记者和通讯员都读读这篇文章。本期封面、封二、封底,我们选用了有关防治非典的新闻图片和宣传画,请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0,(10):38-38
近来年,随着我国各类新闻媒体在报道形式上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人们对新闻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一句话新闻”这一报道形式。“一句话新闻”在节目、栏目或版面中所占的比重正在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外媒体更是如此,当前国外一些著名的广播电台播出的每一档新闻节目中,每篇稿件都很短,许多就是“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报道形式的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受众心理的改变和编辑记者新闻写作观念的改变。受众对许多事情只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